2020年12月07日13:03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大約在10天前,創造了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的“奮斗者”號順利返航。在那之前五十天的時間里,在太平洋馬里亞納海溝,“奮斗者”號13次下潛,其中8次突破萬米,實現了10909米的坐底深度,完成了首次海上試驗。
現在它回來了,上岸以后,“奮斗者”號還要做什么呢?
“奮斗者”號上岸“體檢”
帶著我們近距離了解“奮斗者”號的這位,是它的總設計師葉聰。葉聰也曾經是“蛟龍號”的首席潛航員和“深海勇士”號副總設計師。從外觀看,“奮斗者”號更像是一條綠色的大頭魚。
中國船舶集團702所 “奮斗者”號總設計師 葉聰:“蛟龍”號下潛深度是7000米,我們要下萬米深度的話這個路程更遠了,所以我們把圓臉變成了這樣一個鴨蛋臉,這個形狀會減少阻力。
葉聰眼中有著一張鴨蛋臉的“奮斗者”號,從立項到下海經歷四年時間,但這一次的成功下潛和順利返航,并不意味著他和團隊可以放松休息。
中國船舶集團702所 “奮斗者”號總設計師 葉聰:回到岸上以后,我們會把潛水器整個再拆卸一遍,把每一個經歷過海試的部件都做一次詳細檢查,類似于體檢,看它經歷了這些試驗以后有沒有什么變化,有什么損壞之類的?確保這個潛水器在完成了海試以后它的技術狀態是正常的。
2016年,作為國家十三五計劃中“深海關鍵技術與裝備”的核心任務,“奮斗者”號立項,目標就是挑戰全海深載人潛水器難以企及的萬米深度。
中國船舶集團702所 “奮斗者”號總設計師 葉聰:“奮斗者”號目前是人數最多,使用最頻繁,深度也是最大的,能夠提供這樣的一個深海到達的能力,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
潛航員帶你進艙體驗
我們關注了那么多天的萬米深潛,一直看到潛航員和科學家在“奮斗者”號的艙內開展著各項科研工作。這次,我們的記者也跟隨“奮斗者”號的主駕駛張偉,一起進到它的艙里體驗了一番。
在這次萬米深潛的海試中,來自中國船舶集團702所的張偉是“奮斗者”號的主駕駛,與他一起下潛的還有另外一名潛航員與科學家。
中國船舶集團702所 張偉:我是在這,比如說我們要在作業的時候可以這樣子,讓我們的臉能夠更接近觀察窗,就是這樣子,如果說你坐在這里姿勢也可以,但是我們時間長了以后會變換一下姿勢,這樣的話會感覺更好一些。
曾經參加“深海勇士”號試航的張偉成為“奮斗者”號的一個潛航班組的主航員,“奮斗者”號共有三個潛航班組,三組輪流作業,每個班組由包括主航員在內的兩名潛航員和一名科學家組成。
11月10日,“奮斗者”號向馬里亞納海溝的最深處,也是世界海洋的最深處發起挑戰。完成坐底之后,“奮斗者”號要進行六個小時的作業和巡航,這也是目前世界上的萬米深潛中持續最長的作業時間。
中國船舶集團702所 張偉:首先從身體上來說應該還行,因為我們的空間確實比較小,我們的腿部可能會比較難受。甚至有時候我們為了緩解一下腰部會蹲著。另外我們時間越長,我們艙內的溫度、濕度都會降到一個比較低的水平。我們在下潛過程中實際上從這種艙內可能會有30多度,到最后也就是一二十度,包括我們這里非常貼近艙壁,雖然這里有個墊子,但是那個時候外面海水的溫度實際上是一兩度左右。
11月10日上午,三名潛航員在連續工作幾個小時后,享受了一頓距離地心最近的午餐。
中國船舶集團702所 張偉:最主要的就是不能吃辛辣的東西,我們每次下去船上的廚師都會用保溫桶給我們準備一些炒飯炒面,還有其他一些零食、飲料、水果,吃得還是比較豐盛的。
中國船舶集團702所 “奮斗者”號總設計師 葉聰:通過三個潛器研制,我們已經形成了一個潛航員的隊伍,三班潛航員輪流,現在都搶著下潛。像我,三個潛器我下了七八十次,應該講大家現在對下潛沒有那么緊張了。現在國內可能有上百名科學家都通過“蛟龍”號、“深海勇士”號下潛過,這一次我們還有一個女科學家,我們也希望有越來越多的科學家能夠乘坐我們的潛水器到深海去,那個感受那個樣品肯定會給他們帶來驚喜。
極致設計 精益求精 打造頂級水平
在“奮斗者”號之前,我國第一臺自主設計和集成研制的載人潛水器“蛟龍”號創造了7062米的下潛記錄,第二代載人潛水器 “深海勇士”號下潛最大深度4500米,實現了國產化,實用性更強。
葉聰說,挑戰萬米深海,“奮斗者”號是“蛟龍”號的加強版,是去做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事情。
中國船舶集團702所 “奮斗者”號總設計師 葉聰:其實我能夠做這個項目,想著要去挑戰萬米,做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事情我整個人狀態是非常興奮,甚至有一點亢奮的這樣一個狀態。如果說當時有什么疑慮的話,確實技術挑戰和時間限制這兩點對我來講,是有很大一個不確定度。因為有一些設計已經到達了設計方法的邊緣了,我們叫做極致設計。通俗地講就是我們這一塊地板磚上面有一萬噸的重量,或者是相當于在后背上有幾千只大象。
不光是外殼,對人待的這個載人艙,還有裝的電池箱,包括我們的計算機,所以這一系列都是涉及到材料,制造,密封等一系列的難題。
海洋中深度大于6000米的海域被稱為“深淵”,只占海洋總面積的1.2%,想要通過深海載人潛水器抵達那里,首先要打造足以對抗深海高壓的鎧甲。經過多年上千次的優化測試,“奮斗者”號選擇了中國自主研發的全新高強高韌鈦合金作為外殼的材料。
中國船舶集團702所 “奮斗者”號總設計師 葉聰:設計圖紙完成以后,在沈陽拼它的材料,然后去陜西去做軋板,到四川去進行加工,到江蘇去成型,到河南去焊接,最后到海南來做試驗,再回到無錫把它安裝起來。像這個球殼的安裝(精度)都是毫米級的,像這個觀察窗玻璃(安裝精度)都是零點零幾毫米的級別。可以說通過一個球殼就能看出來,它代表了我們國家設計的力量,也代表了我們國家制造的力量。
和下潛到7062米的“蛟龍”號相比,“奮斗者”號的重量增加了15噸,總重為36噸,“奮斗者”號的觀察窗也是這次設計的重點。
中國船舶集團702所 “奮斗者”號總設計師 葉聰:這個潛器一共有六個開孔,這些地方都是球殼的重點部位,因為它要開孔所以它局部還要加強,像玻璃的厚度是球殼厚度的接近三倍了。觀察窗實際上是活動的,你感覺它個很大,外面有海水的時候,整個窗戶是往后退的。它提供了一個變形的裕度,整個窗戶是會被壓薄一些,這個變形還是曲面的,整個窗戶是錐形的。窗戶的外面是萬米的海水,窗戶里面就是我們潛行員,所以這樣一個關鍵部件,我們一定要把它材料的均衡,在這種變形的時候形狀的控制做到非常精細。
兩年時間完成設計,兩年時間完成建造、總裝、聯調和水池試驗,在多個關鍵技術和重要材料領域擁有國產化核心技術,國產化率96.5%。“奮斗者”號代表了當前深海工程技術領域的頂級水平。
破萬米就是驗收 考評結果硬邦邦
位于太平洋的馬里亞納海溝被稱為“地球第四極”,水壓高、溫度低、完全黑暗,是地球上環境最惡劣的海域之一。10月27日,“奮斗者”號在這里首次挑戰1萬米的深度。
中國船舶集團702所 張偉:我們看著那個深度數據九千九百多,然后慢慢一個一個的深度在跳變,接近萬米的時候,我們就開始準備著要向水面去報告,就是說:一號奮斗者報告,當前潛水器達到一萬米深度,當時說話的語氣肯定比現在激動很多。
中國船舶集團702所 “奮斗者”號總設計師 葉聰:我們把它分成至少五步走,每一步下潛和下潛的跨度不會超過2000米。也就說2000米如果有問題,我就要把它解決。解決了以后再在2000米去下潛,確認它沒問題了,我再下4000米。到了萬米的時候,要有一定的頻次,一次成功或者叫一次的無故障下潛,還不說明問題,兩次三次我們在10900米這個深度,這也是我們試驗的一個目標。就說要驗收,我就把性能做得扎扎實實的,考評的結果硬邦邦的,不能讓將來使用乘坐這個潛水器的人,對我們的潛水器的能力有懷疑。
“雙船雙潛”,是“奮斗者”號海試任務的關鍵詞。“雙船”,是為“奮斗者”號深潛護航的雙母船——“探索一號”和“探索二號”;“雙潛”指的是雙潛水器:一個是主角,即“奮斗者”號,另一個是主角的“御用攝影師”——“滄海”號。
中國船舶集團702所 “奮斗者”號總設計師 葉聰:探索一號它是一艘科考船,是科學家的海面工作室,“奮斗者”號是科學家的海底工作室。
自10909米的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之后的10天之內,“奮斗者”號又進行了四次探洋底的海試工作。11月13日,“奮斗者”號與“滄海”號著陸器聯合作業,全球首次實現萬米洋底4K電視信號直播。11月16日,“奮斗者”號僅用半小時左右的時間就找回了此前布放在海底的3個取樣器,作業難度堪比“大海撈針”。
中國船舶集團702所 “奮斗者”號總設計師 葉聰:這個我們叫做采樣籃,雖然它長得像一塊平板,但是我們說它是一個籃子,主要是放一些作業工具,比如說我要取生物樣巖石樣,還有一些水樣,還有一些長期駐留原位的測試裝置,平時下潛之前都放到這個籃子裝得滿滿當當的。我們現在潛航員要玩這個機械手已經玩得非常流暢,包括哪怕取什么雞蛋他們都沒問題。
“奮斗者”號 我國龐大深海體系的一員
11月19日,“奮斗者”號完成最后一次深潛。至此,本次海上試驗圓滿完成。不久之后,“奮斗者”號將交付給使用單位投入日常的科考工作。然而,對于參與研制的科研人員來說,這遠遠不是終點。
中國船舶集團702所 “奮斗者”號總設計師 葉聰:作為裝備的能力,在深度這個維度上我們做到最深,但是從對海洋的探索來講它只是一個維度,還有很多維度,將來我們還會做一些其他維度的突破。
我們還沒有去過北極的冰下的海洋,包括有一些復雜的河流區域,我們也沒有進行復雜的載人深潛的作業,我覺得不能用這五年來講深潛的故事,應該用二十年的尺度甚至更長一些,從沒有深海裝備到有深海裝備,從無人的到有人的,從簡單的到復雜作業的。我覺得“奮斗者”號現在是我們國家龐大的深海體系的一員,這個體系在不斷增強。
遠遠不是終點,應該說我們還是剛剛打開了深海的一個門縫。
(編輯 路凱麗)
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指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必須切實提高我國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把科技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11月28日,創造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的“奮斗者”號載人潛水器順利返航。 聽“奮斗者”號總設計師葉聰、主航員張偉,講述萬米深潛背后的故事。葉聰,曾擔任“蛟龍”號首席潛航員和“深海勇士”號副總設計師,被任命為“奮斗者”號總設計師。
日新月異的中國,從來不缺振奮人心、提振士氣的好消息。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號角吹響,是心頭的關切,也是腳下的實踐。從“愿景”到“實景”的美妙變化,也為時代記錄著一方水土的奮斗場景,就此砥礪著更加長遠的壯美征程。脫貧攻堅任務如期完成,而奮斗者永不止步。
“奮斗者”號的成功海試充分驗證了
11月28日,“奮斗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成功完成萬米海試并勝利返航。這份榮光屬于所有致力于深海裝備研發、深淵科學研究的科研工作者,屬于每一位不畏艱險、敢于攀登的奮斗者。
11月28日,“奮斗者”號完成萬米深潛海試任務并順利返航。11月28日,“奮斗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圓滿完成萬米深潛海試任務,順利返回海南三亞。10月10日,“奮斗者”號從三亞崖州灣南山港碼頭啟航,前往西太平洋馬里亞納海溝海域實施萬米深潛試驗任務。
11月28日,“奮斗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圓滿完成萬米深潛海試任務,順利返回海南三亞。10月10日,“奮斗者”號從三亞崖州灣南山港碼頭啟航,前往西太平洋馬里亞納海溝海域實施萬米深潛試驗任務。
“奮斗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成功完成萬米海試并于11月28日勝利返航。探索萬米深海,是一代代海洋科技工作者矢志追求的遠大目標,也是“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深海關鍵技術與裝備”專項的核心任務。
聯播+11月28日,“奮斗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成功完成萬米海試并勝利返航。習近平總書記發來賀信,致以熱烈的祝賀,向所有致力于深海裝備研發、深淵科學研究的科研工作者致以誠摯的問候。
“十三五”以來,科技部會同中國科學院,組織近百家科研院所、高校、企業近千名科研人員,經過艱苦攻關,成功完成“奮斗者”號的研制工作。11月10日8時12分,“奮斗者”號在馬里亞納海溝成功坐底,創造了10909米的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標志著我國在大深度載人深潛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