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09日16:08 來源:大洋網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抗美援朝戰爭鍛造形成的偉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必將激勵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克服一切艱難險阻、戰勝一切強大敵人。”
抗美援朝精神是中國革命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在物質生活已極大豐富的今天,“精神”作為一個民族的靈魂,在社會形態的發展與進步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革命文化,承載著一代又一代人對往昔崢嶸歲月的無限緬懷和集體追思,是中華民族不屈不撓、奮發向上的精神源泉,在新時代文化自信的建設中,具有強大的能動性力量。
革命文化有助于扎實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我們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是一個民族的精神紐帶與生生不息的思想基礎。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最深層、最根本、最永恒的是愛國主義。革命文化與愛國主義精神緊密相連。可以說,中國社會變革的進程是在愛國主義精神的激勵下推進的,這是中華兒女共同的精神追求與精神特質,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革命文化的共同思想基礎。
革命文化有助于思想道德建設的深入與加強。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廣泛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革命文化在艱苦的戰爭年代孕育、生發,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軍隊和廣大人民群眾克服萬難、同甘共苦,最終形成了甘于奉獻自我、勇于犧牲的革命品質。在新的發展階段,要將革命精神深入到思想道德建設的工作中來,牢記先輩們的革命歷程,發揚艱苦奮斗、攻堅克難的革命品質,延續革命文化重要的精神價值。
革命文化有助于社會主義文藝的積極發展。社會主義文藝創作來源于生活,并扎根于人民。革命歷史題材是社會主義文藝創作的重要主題,弘揚昂揚向上的斗爭精神是它最為鮮明的特點。在新的發展時期,面對文化樣態的多元與復雜,要繁榮文藝創作,引導積極正面的價值取向,須更為深入地走進革命歷史題材,理解革命文化的樸素與力量,創作出具有人民性、時代性的文化精品。傳承革命文化的成就與榮光,增強民族自豪感,堅定文化自信。
革命文化有助于弘揚時代精神、傳承文化動力。革命文化是在革命事業中開拓創造出來的文化,有著不斷結合實際的創新能力。理論與實踐上的創新、發展、探索,是每個歷史時期推動社會變革與進步的先導。革命文化彰顯出高尚的思想境界、自強不息的堅強品格、艱苦奮斗的不屈意志、不斷開拓的創新精神,在新時代的發展中仍然必不可少。挖掘和弘揚革命文化,傳承革命文化基因,弘揚精神財富,為堅定文化自信、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維護世界和平、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提供源源不竭的動力。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熱土一抔魂”,“我們要沿著革命前輩的足跡繼續前行,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下去”。
文化的力量是貫穿人類發展演進的脈絡,是一個國家與民族的進步之魂。一個民族能夠長久地在歷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生生不息,民族精神的凝聚力提供著無可取代的內在能量。偉大的革命精神,作為中華兒女精神族譜的重要組成部分,已深深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豐富滋養,成為不可磨滅的時代記憶與歷史痕跡,成為鼓舞和激勵人民不斷攻堅克難、建設新時代的重要動能。
革命文化是我們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與改革中創造的,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小紅船承載千鈞,播下了中國革命的火種,開啟了中國共產黨的跨世紀航程。
作者:徐奉臻(黑龍江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哈爾濱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 “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9月8日,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如是總結偉大的抗疫精神。舍生忘死體現生死觀和義利觀,是中國創造抗疫奇跡的精神支撐。舍生忘死的抗疫精神,緣起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舍生忘死的抗疫精神,彰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9月22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主持召開教育文化衛生教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征程中,必須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凝聚強大的精神之力。
習近平: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黨和人民偉大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
習近平: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黨和人民偉大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
內容摘要: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程中,文化是一種巨大的精神、信仰、思想、道德支撐,對于增進社會成員對制度的認同、確保制度有效運行,具有重要意義。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強大精神力量 激昂向上的革命文化和生機勃勃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凝聚升華,是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偉大創造精神的生動體現。
鄉村振興是一項系統性、整體性、綜合性的大工程,不僅要推動鄉村物質文明的深化發展,更要推動鄉村精神文明的高度繁榮,促使鄉村用精神與物質“兩條腿走路”。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鄉村振興,離不開鄉村文化振興。
革命文化的烙印,使中華文化熔鑄出無比堅韌的精神氣質,在今天依然激勵著中國人勇于戰勝困難挑戰,投身于偉大事業的洪流。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
習近平總書記20日上午來到甘肅省張掖市高臺縣,瞻仰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碑和陣亡烈士公墓,向西路軍革命先烈敬獻花籃,并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