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09日15:57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穆榮平(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創新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指出:“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制定科技強國行動綱要,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新型舉國體制,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提高創新鏈整體效能。”舉國體制是指國家能夠有效組織動員全國力量實現國家發展和安全保障特定目標的體制機制安排,主要特征是依靠國家政治力量和行政資源。新型舉國體制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下的體制機制安排,強調既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也要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不僅要實現國家特定目標,還要注重調動市場主體有效參與。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一些競爭領域涉及國家發展和安全特定目標,需要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集中力量辦大事,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主動權。
健全新型舉國體制,應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建議》指出,“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深入人心,同時國際環境日趨復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泛深遠,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權主義對世界和平與發展構成威脅”。近年來,美國政府以保護國家安全為由,高高筑起與我國之間的技術壁壘甚至知識壁壘,先后將一批中國高技術企業和高等院校列入實體清單,試圖全方位封鎖中國對外技術合作交流渠道。事實上,無論是二戰以后主要發達國家發起的“巴黎統籌委員會”,還是冷戰后主要發達國家發起的“瓦森納協定”,都限制向中國出口尖端技術和軍民兩用技術,這是主要發達國家保持國際競爭優勢和抑制新興國家爭取平等經濟權利的霸權行為,也是中國現代化進程中必須面對的現實環境。作為一個發展中的大國,中國只有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才能夠從容應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突破技術封鎖,有效保障國家科技安全、經濟安全、社會安全、信息安全,把握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主動權。
健全新型舉國體制,把握技術革命戰略機遇。新技術革命正在推動科研組織模式變革。信息技術、生命科學、先進材料和制造、能源與資源、空天海洋等領域將有可能出現一系列相互聯系的復雜技術系統的突破,導致科學技術系統復雜性呈現指數增長態勢,相應科研活動正沿著“個體活動—團隊活動—系統活動—復雜巨系統活動”方向演進,跨學科交叉融合、跨機構組織協調在尖端技術攻關和復雜技術系統突破過程中的作用日益凸顯,科研組織模式變革成為把握新技術革命機遇、構筑科研系統優勢的必然選擇。新技術革命正在加速科研范式數字轉型,引領學科交叉與融合發展方向。科學研究和發現越來越依賴于海量數據,科研對象、過程和擴散等越來越與數字技術融為一體,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計算技術、圖像識別、語音識別、模式識別、移動互聯等技術系統性突破加速了科研范式數字轉型,國家數字基礎設施已經成為決定科研范式數字轉型成敗的決定性因素。新技術革命正在加速產業變革進程,引領戰略產業調整和新興產業發展方向。產業創新發展和數字轉型正在深刻改變人類社會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制造智能化、服務數字化、消費健康化引領產業變革方向,知識生產能力和知識資本積累成為構筑產業競爭優勢的決定性因素。科研組織變革、科研范式數字轉型和產業變革都面臨一系列單一創新主體難以應對的挑戰,迫切需要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推進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和國家產業創新體系與能力建設,突破戰略產業技術壁壘,構筑國家產業創新發展新優勢。
健全新型舉國體制,打通創新發展關鍵環節。《建議》指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打通創新發展關鍵環節是健全新型舉國體制,實現國家發展和安全保障特定目標的關鍵。首先,深入研究國家發展目標體系和國家安全保障體系,識別關鍵環節和關鍵技術及技術系統問題。其次,立足當前,聚焦關鍵環節和關鍵技術及技術系統問題,明確政府和市場的作用邊界,最大限度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激發各類所有制創新主體活力,最充分發揮政府的資源動員和保障能力,打通創新發展關鍵環節。最后,著眼長遠,全方位持續推進國家創新體系與能力建設,提升科技創新治理能力;著力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建設定位清晰、系統功能強大的國家實驗室體系,有效支撐國家高質量發展;著力建設前沿技術領域全覆蓋的國家科研院所體系和學科門類齊全的高等教育體系構成的國家研究實驗體系,推進科教融合、產教結合,強化前瞻性基礎研究和前沿引領技術供給能力;著力建設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國家產業創新體系,強化產業源頭技術創新和協同攻關,支撐產業創新發展;著力建設特色優勢鮮明的區域創新體系,布局建設一批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和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培育國家創新發展新引擎。
健全新型舉國體制,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建議》指出:“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深入推進科技體制改革,完善國家科技治理體系,優化國家科技規劃體系和運行機制,推動重點領域項目、基地、人才、資金一體化配置。”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必須遵循科學價值、技術價值、經濟價值、社會價值和文化價值創造規律,進一步解放思想,不斷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全方位推進制度創新和體制機制改革,將經濟社會創新發展作為制定創新戰略和政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將產權制度、人才制度、教育制度、獎勵制度等制度創新和機制改革作為突破口,釋放技術創新主體活力,推進科教結合和產學研融通創新。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對內聚焦國家發展特定目標,實現中央與地方上下貫通、部門有序分工合作,對外聚焦國家安全保障特定目標,實現平等合作、互惠共贏,使中國成為全球科技創新人才成就事業夢想的大舞臺,通過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推動高質量發展。
《光明日報》( 2020年11月09日 06版)
新型舉國體制繼承和發展了中國傳統治國理政思想和實踐的有益因素。新型舉國體制的提出,建立在中國共產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成功歷史經驗基礎上,總結出了“深深扎根于人民群眾”的基本經驗。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提高創新鏈整體效能。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全國科技工作者弘揚優良傳統,堅定創新自信,著力攻克關鍵核心技術,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勇于攀登科技高峰。
“該文件涉及財稅、投融資、研究開發、進出口、人才、知識產權、市場應用、國際合作等多個方面,對集成電路生態鏈各環節都做了部署,毫無疑問,它的出臺對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有重要意義。
8日,中共中央在中南海召開黨外人士座談會,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聽取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代表的意見和建議。依靠中國人民的萬眾一心、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強大的物質和技術基礎,以及豐富的實踐經驗,我們有信心、有能力、有把握奪取疫情防控和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目標“雙勝利”,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人類同疾病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學技術,人類戰勝大災大疫離不開科學發展和技術創新。中國科技的“硬核”力量在這場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中分外耀眼,有力彰顯了我國在部分領域關鍵核心技術的儲備實力和科技長期積累的深厚底蘊。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客觀地分析,中國的舉國體制在這次抗擊疫情中是發揮了不可替代、無可比擬的重要作用的。
《澳文》說,“在西方看來”,這應當是中國的“切爾諾貝利時刻”,這場災難會像當年蘇聯那樣,成為加速中國“解體的轉折點”。中國曾被嘲笑是“亞洲病夫”,連本國國民都養活不了,如今中國是全球經濟增長的引擎,有望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
2月24日,在武漢市江岸區黃石路漢口大藥房,為病人送藥的小區工作者(右1)把為居民購買近100份的藥掛滿身上準備離開。今年是中國大陸經濟社會發展沖刺年,疫情帶來的綜合沖擊,迫使大陸中斷既定日程,開啟戰時狀態,打響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