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31日16:56 來源:文匯
戰“疫”之年,人類從未如此寄希望于科學。金秋時節,在上海召開的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于“科學天團”閃爍的熠熠星光之間,人們看到的是象征人類智慧巔峰的“最強大腦”團結合作、齊心為抗疫建言、為推動科學發展出謀劃策的群像。
正如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向本次論壇作視頻致辭中所言,在當前形勢下,尤其需要開展新冠肺炎藥物、疫苗、檢測領域的研究合作,聚焦氣候變化、人類健康等共性問題,讓科技創新更好造福人類。他強調,中國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中國將實施更加開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國際科技合作戰略”。
回顧往昔,人類文明史上的每一次進步,從經濟社會的變革到民生福祉的改善,無不伴隨著科技領域的重大突破與創新。以人類與未知疾病的斗爭為例,從天花、黑死病到鼠疫等,一系列曾嚴重危害人類生命的疾病最終被征服,從根本上說,都歸因于在醫學尤其是藥物或疫苗研發等領域取得的突破性進展,從而扭轉人類命運的走向。
連續舉辦三屆的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朋友圈”持續擴容,磁力越來越強,此次“云”集包括61位諾獎得主在內的137位科學大咖。細細觀察,其中的不少大師、大家,比如今年首次參加論壇、因發現丙肝病毒肝炎而摘獲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的病毒學家哈維·阿爾特等,都是行走在科學最前沿,幫助人類戰勝疾病,助力人類疏解在能源、環境等方面遭遇的困境,以實實在在的科技成果造福人類,并獲得諾獎垂青。
放眼當下,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科技創新是其中一個關鍵變量。尤其讓人動容的是,在此次論壇開幕后,多位與會的頂尖科學家在論及科技創新時發出了共同的心聲:亟需開展更廣泛、更密切的國際科技合作。
談及疫情防控,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主席、2006年諾獎得主羅杰·科恩伯格說,“全世界從未經歷過如此大規模的災難、也從未歷經過如此大范圍的國際合作”;此次在論壇上最新揭牌成立的上海世界頂尖科學家發展基金會,也將促進科技交流、促進科學家跨代際跨國界交流與合作列為未來的工作重點。
不僅病毒沒有國界,人類還面臨著諸多未知風險。此次疫情已經充分表明,人類社會已經是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抵御未知風險,沒有人可以獨善其身。全世界的科學家們只有聯合起來,才能集結更多智慧、打造科技利器。可以說,疫情之下,以線上線下結合形式召開的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就是一次海內外科學家齊心合力、為共同推動科學事業進步而積極貢獻的有力嘗試。
“惟進取也,故日新”。對中國來說,與全球頂尖科學家、國際科技組織一道,加強重大科學問題研究,加大共性科學技術破解,加深重點戰略科學項目協作,實施更加開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國際科技合作戰略,也有助于推進國家科技發展、人才培養,有助于創造更好的推動基礎研究的科研生態,有利于進一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同時為當前全人類所面對的共同挑戰提供“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作者:樊麗萍
11月28日,創造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的“奮斗者”號載人潛水器順利返航。 聽“奮斗者”號總設計師葉聰、主航員張偉,講述萬米深潛背后的故事。葉聰,曾擔任“蛟龍”號首席潛航員和“深海勇士”號副總設計師,被任命為“奮斗者”號總設計師。
不遺余力呵護綠水青山,北京懷柔的藍天,著實是一微克一微克摳出來的。 近年來,懷柔區以突破懷柔科學城為統領,以生態涵養為底線,加快推動會議休閑、影視文化等功能要素融合發展。
△“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著陸后全景相機環拍成像。“嫦娥五號”探測器著陸后拍攝的圖像很快被播放,最后一幀顯示出探測器的一只腿在多塵的月球表面上投下了陰影。
目標2035我們一起走 但這一刻請不要停下了腳步
據意大利媒體《共和報》11月28日報道,德國著名病毒學家亞歷山大·凱庫勒(Alexander Kekul)近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目前全球正在傳播的新冠病例中,其中99.5%可追溯到來自于意大利北部的一種新冠病毒變異毒株,而該變異毒株并非來自中國武漢。
世衛組織衛生緊急項目負責人邁克爾·瑞安在回答總臺記者提問時表示,世衛組織正與全球各地科學家合作展開新冠病毒溯源工作。世衛組織衛生緊急項目負責人 邁克爾·瑞安:世衛組織正與全球各地科學家,合作展開病毒溯源工作,對信息持開放性態度。
世衛組織衛生緊急項目負責人邁克爾·瑞安在回答總臺記者提問時表示,世衛組織正與全球各地科學家合作展開新冠病毒溯源工作。世衛組織衛生緊急項目負責人 邁克爾·瑞安:世衛組織正與全球各地科學家,合作展開病毒溯源工作,對信息持開放性態度。
外媒稱,人工智能正在飛速發展,以至于該領域的最新技術成果已經幫助創建出了知道何時不能信任人工智能的神經網絡。報道稱,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科學與人工智能實驗室(CSAIL)的計算機科學家亞歷山大·阿米尼說:“我們不僅需要生成高性能模型的能力,而且還需要了解何時不能信任這些模型的能力。
研究顯示,人類對野生生物施壓程度較高的地區涵蓋了全世界互聯程度最高的城市中超過40%的部分。研究人員確定了在人類對野生生物施壓的地區中,哪些地區的衛生系統條件更薄弱。
疫苗是克敵利器和終極大招。產業界合作成為重要推進器。至少11種進入III期臨床試驗。中國以實打實的行動 為全球疫苗研發注入信心和能量。“唯一的希望是科學、找到解決辦法和團結”。團結合作是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