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31日14:58 來源:新華網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科技是戰勝困難的有力武器。我國高度重視科學技術發展,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近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一系列成就,一再證明了科技創新的關鍵性、基礎性價值。特別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科技創新大顯身手,發揮了重要作用,為抗擊疫情作出了重大貢獻。
科學技術是世界性的、時代性的,發展科學技術必須具有全球視野。不拒眾流,方為江海。科技創新是開放環境下的創新,絕不能關起門來搞,而是要聚四海之氣、借八方之力。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環境日趨復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各國科學家更應聚焦氣候變化、人類健康等共性問題,在全球范圍開展國際科學研究與合作,讓科技創新更好造福人類,攜手勾畫未來美好生活新圖景。
作為負責任的大國,中國必將以更加開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國際科技合作戰略,與全球頂尖科學家、國際科技組織一道,為世界可持續發展和人類文明福祉貢獻更多智慧和力量。(文字:宋燕 海報:程媛媛)
延伸閱讀:
習近平向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2020)作視頻致辭
據統計,近3年來,西安高新區累計培育科技小巨人企業1100余家,培育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5000余家;推廣“西光模式”,累計培育硬科技企業305家。近年來,西安高新區先后發布《西安高新區硬科技產業規劃》《西安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關于支持重大創新和成果產業化政策》等,全力支持硬科技產業化發展。
屆中國智慧城市博覽會3日至5日在北京展覽館舉行,本次展會以“人民的城市——融合生長·合作共享”為主題,集中展示智慧城市建設成果、智慧城市示范應用、科技創新成果等內容,為全球城市和科技進步貢獻前沿智慧和解決方案。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全面塑造發展新優勢,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并把創新放在各項規劃任務的首要位置做出部署。
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日前在北京發布了《中國區域科技創新評價報告2020》。寧夏綜合科技創新水平排名第18位,比上年上升4位,其中,科技活動產出指數比上年上升7位,科技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指數比上年上升3位。
11月27日00時41分,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中核集團福清核電5號機組首次并網成功,意味著中國打破了國外核電技術壟斷,正式進入核電技術先進國家行列,標注中國科技創新新高度。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自力更生是中華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奮斗基點,自主創新是我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在做客新華網《學習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知識云課》時表示 ,從“十四五”開始,我國將進入新的階段,科技創新將成為第一動力。節目通過邀請各領域的權威專家,緊扣五中全會精神要義,結合各自研究領域,以扎實的理論功底和富有個性的表達,給網民帶來耳目一新的知識盛宴。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進一步明確了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提出“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四個面向”對于匯聚科技創新資源要素,形成重大科學研究成果,形成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驅動力,實現我國“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重大突破,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2018年12月8日2時2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嫦娥四號探測器,開啟了月球探測的新旅程 2018年12月8日凌晨2時,四川西昌。彈道設計通俗地講,就是為運載火箭設計飛行軌跡,包括確定火箭起飛的地點、發射方位、飛行姿態,確定飛行的高度、速度、運載能力等等。
拍攝3000張百萬像素的照片 只需要一秒鐘 攜帶一個機房的平臺計算能力
信息技術的發展正快速改變著世界,成為激發產業創新活力的驅動力量。11月14日,“2020北京網絡媒體紅色故土行”活動媒體團來到了綠水環繞、風景宜人的鄭州市鄭東新區龍子湖智慧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