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0日11:22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本報北京10月18日電 (記者李婕)從國務院國資委獲悉,央企混改再引入社會資本超過1800億元!日前,由國務院國資委指導,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和北京產權交易所聯合舉辦的“中央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暨中央企業民營企業協同發展項目推介會”在上海舉行。316宗項目在會上與投資者見面,涉及引入社會資本超過1800億元,其中,中央企業混改項目268宗,中央企業民營企業協同發展項目48宗。
推介會上,集聚了商業航天龍頭企業、國家集成電路裝備制造領域戰略科技企業、信通領域供應鏈綜合服務商等優質項目。航天科工火箭技術有限公司、中電科電子裝備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郵電器材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化學工程集團有限公司等四戶中央企業混改項目和新華聯集團及旗下上市公司、中民國際融資租賃股份有限公司、中民新能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等民營企業項目進行現場路演。
此次項目推介會呈現三個特點,一是科技類企業占比進一步提升,高新技術企業達85戶,占比接近50%;二是目標更加明確,更加注重引入高匹配度、高認同感和高協同性的戰略投資者;三是首次推介中央企業民營企業協同發展項目,涉及電信、環保、航空制造、電力等諸多行業。
國務院國資委黨委委員、秘書長彭華崗在致辭中表示,國資委正在組織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將以混合所有制改革為抓手,推動中央企業和民營企業加強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協同,在更大范圍、更深層次、更高水平上深化合作,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形成國有經濟與民營經濟相互融合、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面。
作為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產權市場在助力中央企業混改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2016-2019年的4年間,產權交易市場共完成國有企業混改項目4351宗,累計交易額8116億元。2019年以來,國家電投黃河上游、中鹽股份、中鋼洛耐、招商港通、中國國際貨運航空、中鐵高速等一大批優質中央企業通過產權市場實施混改,推動國有資本和非公有資本深度融合、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協同發展。
國務院國資委有關負責人表示,本次推介會的成功舉辦,為中央企業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積極穩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開啟新篇章,為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在多領域、多板塊、多形態上強化協同發展創建了良好開端。
11月9日20時,《英雄的人民 人民的英雄》——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事跡報告會在央視綜合頻道、央視新聞客戶端等平臺播出。吳科龍,是國機職能科技有限公司口罩機事業部的一名機械工程師,春節期間他臨危受命研制口罩機,他們制造的口罩機大大的提高了我國的口罩生產能力,讓人民群眾們不再為口罩犯難。
11月9日20時,《英雄的人民 人民的英雄》——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事跡報告會在央視綜合頻道、央視新聞客戶端等平臺播出。吳科龍,是國機職能科技有限公司口罩機事業部的一名機械工程師,春節期間他臨危受命研制口罩機,他們制造的口罩機大大的提高了我國的口罩生產能力,讓人民群眾們不再為口罩犯難。
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召開以來,作為“買買買”的主力軍,中央企業開啟全球“大掃貨”模式。國資委副主任任洪斌表示,本屆進博會中央企業交易團意向成交金額將超過上屆進博會水平。
題:經營加速回歸正軌 改革激發活力動力——透視三季度中央企業運行“成績單”他表示,國資委將從強化國有企業市場主體地位,推進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全面推進用工市場化,強化正向激勵、推動中長期激勵等方面著手,以更大力度推動國有企業健全市場化經營機制。
昨天(16日),由國務院國資委舉辦的央企扶貧論壇在北京召開。國資央企扶貧還聚焦解決民生難題,累計投入義務教育幫扶資金26.58億元,援建學校2700多所;投入醫療幫扶資金9.58億元,捐建了1400多所醫院和鄉村衛生所和大量醫療設備。
這份亮眼的成績單背后,是近年來國資國企加力高質量發展,創新獲得政策力挺,并設立硬指標。財政部數據顯示,今年1-8月全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經濟運行企穩向好,營業總收入、利潤總額已連續3個月實現月度同比增長。
為推動中央企業構建集中統一、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審計監督體系,國務院國資委近日制定印發了《關于深化中央企業內部審計監督工作的實施意見》,對深化央企內部審計監督工作提出了要求。
近年來,國資央企積極穩妥推動混合所有制改革,不斷拓寬混改領域和范圍,著力“以混促改”轉換經營機制。翁杰明強調說,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國企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并非全部,不存在“一混就靈”,不能“一刀切”,要根據企業實際“一企一策”來加以推進。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截至2019年底,中央企業2041戶“僵尸”特困企業處置任務基本完成,累計化解煤炭、鋼鐵過剩產能1.14億噸和1644萬噸。——中央企業公司制改革全面完成,企業市場化基礎進一步筑牢;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建設取得突破,中央企業集團層面實現董事會“應建盡建”。
中國是人類歷史上機械制造發展最早的國家之一早在西周時期桔槔、轆轤等復合機械工具已經應用于生產領域 在河南洛陽,長安路的最北端,是矗立60多年的國機集團下屬第一拖拉機制造廠廠區,他見證了中國農機工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全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