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9日14:36 來源:人民網
拉西瓦灌溉工程倒虹吸工程。 郭瑩 攝
發源于巴顏喀拉山的黃河,自西向東流經中國九省,翻越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華北平原,由涓涓細流匯聚成大江大河,滋養中華大地,哺育華夏兒女。她曾溫婉柔美,也曾咆哮肆虐。
如今的黃河,通過系統治理、源頭治理,在濕地保護、沙化治理、經濟發展等方面取得長足進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生態與發展齊頭并進”的良好態勢已然形成。昔日“愛發怒的母親”,靜悄悄變為一條流淌的幸福河。
習近平總書記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重要講話發表一周年之際,由中央網信辦傳播局主辦,中央重點新聞網站及沿黃各省市媒體積極參與,圍繞“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主題,眾多新聞工作者走黃河、看變化,見證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新舉措、新實踐、新成效,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久久為功的鮮活故事,不斷凝聚起推動黃河保護發展的強大合力。
剛出生的黑頸鶴稚鳥和如詩如畫花湖濕地。 如科 攝
黃河之治:從“害河”到治河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從高聳的青藏高原出發,流經水土流失嚴重的黃土高原,經過5464公里的奔騰,黃河最終在山東注入渤海。79.5萬平方公里的流域,養育了億萬中華兒女。但作為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她給中華兒女也帶來過沉重災難。
新中國成立后,黃河治理由歷史上以防治下游洪災為主,轉向全流域大規模除害興利、綜合治理,傳統治河技術與現代水利技術相結合,確保了下游歲歲安瀾,同時改善生態環境,為流域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福祉。
銅頭鐵尾“豆腐腰”,是歷代對黃河的評價。所謂“豆腐腰”,指的是河南鄭州段花園口向下到濮陽段臺前縣孫口段,黃河經常決堤泛濫,大堤像豆腐一樣松軟,經不起風浪。小浪底水利樞紐建成后,在防洪、防凌、減淤、供水、灌溉、發電和生態改善方面發揮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從此黃河不再是“豆腐腰”。如今的小浪底,控制著黃河流域面積的92.3%,黃河徑流量的91.2%和近100%的黃河輸沙量,是黃河干流三門峽水利樞紐以下唯一能夠取得較大庫容的控制性工程,使黃河下游的防洪能力由60年一遇提高到1000年一遇。
同樣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還有黃河的中上游。
“高原小江南”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河西鎮木干村,過去因河水長期沖刷,河道溝壑縱深,形成了黃河兩岸與河面之間的巨大高差,附近居民“守著黃河沒水吃”。如今,地處黃河上游的拉西瓦水庫大壩和李家峽水庫庫尾之間的拉西瓦灌溉工程,利用拉西瓦電站形成的水頭優勢,改善并新增灌溉面積20.02萬畝,貴德縣5鄉鎮87個行政村8萬人灌溉問題被徹底解決。
“黃河上游的蓄水池”四川省若爾蓋縣,黃河干流枯水期40%和豐水期26%的水量都來于此,生長在濕地中的高原泥碳沼澤就像海綿一般,不斷蓄水防水,調節黃河干流徑流量。近年來通過保護區嚴格管護措施,制止不法人員破壞濕地,濫挖泥碳沼澤。如今花湖生態景區內已擁有高原鰍等15中瀕危魚類,以及十余種珍稀動物,今年三月以來,還發現東方白鸛、白皮鷺、彩鹮等國家一級、二級保護動物。
在黃河下游,黃河灘區是黃河行洪、滯洪、沉沙的場所,長期以來受汛期洪水淹沒威脅等影響,灘區群眾出行難、上學難、就醫難、安居難、娶親難為伴。山東省淄博市高青縣黑里寨鎮郭王村是個跨河村,2019年抓住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的重大機遇,村里實施黃河灘區遷建,全村140多戶村民一口氣搬出了“水窩子”。而遷建社區配套了小學、幼兒園、文體中心、社區服務中心等、工業產業園等,村民真正實現了搬得出、住得下、能發展、可致富。
黃河九曲十八彎。 郭瑩 攝
黃河之變:生態產業和諧發展
阿壩州若爾蓋縣,黃河源頭之水與白河在唐克鎮蜿蜒交匯,形成壯美的“九曲十八彎”。這里沒有“黃河之水天上來”的豪邁氣勢,水流清澈緩慢,形成寧靜婉約優雅風姿。粼粼波光與碧草藍天相互輝映,美景獨特令人心醉。
2018年以來,若爾蓋縣以“水”為脈絡,主動融入“黃河上游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積極構建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適度宜居、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良好格局。“這些地方以前都是流沙,現在它們已經被牢牢鎖住了。”9月20日,若爾蓋縣轄曼鎮西倉村治沙點,若爾蓋縣林業和草原局生態修復科工程師涂勝彎下腰,隨手從地上抓起一把沙土,反復揉捻。遠處,昔日的荒坡已生發出點點青綠,遠遠看過去,荒坡被高山柳沙障編成的網圍欄覆蓋,沙化地塊被牢牢“鎖”住,留下深淺不一,大小均勻的網痕。
轄曼鎮西倉村治沙點是《川西藏區生態保護與建設2016年若爾蓋縣沙化土地治理工程(二期)》項目第43號小班,治理面積為211.55公頃,主要采取了“高山柳沙障+植灌+種草+施肥+圍欄封禁管護”治理模式。目前,這處流動沙地經過綜合治理效果明顯,流動沙丘轉化為半固定沙地甚至固定沙地,流動沙源的蔓延趨勢被遏制,流動沙丘所在區域風蝕情況明顯減少。
若爾蓋是長江、黃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養區,是“中華水塔”的重要組成部分,做好沙化治理,對保護當地草原植被,筑牢黃河上游生態屏障意義重大。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若爾蓋縣先后累計投入資金3.7億元,治理了各類沙化土地2.7萬公頃,占全縣各類沙漠化土地總面積33.62% 。隨著國家、省、州、縣對沙化土地治理力度的持續加大,通過政府投入、部門聯合、鄉村聯動,以項目為支撐,堅持重點治理,當地沙化程度也呈現出“總體好轉、局部可控”的良好趨勢。真正形成治理一片固定一片,成活一片增綠一片。
廣褒的熱爾草原上,離黃河九曲第一灣最近的小鎮唐克鎮,當地居民已走出草地,去北京學習布偶縫制技術,再回到家鄉,一針一線縫出吉祥娃娃。幾年來,小鎮上不僅有了暢銷國外的吉祥娃娃,還有了電影院,國內外大片同步上映,居民的生活悄然變化。唐克鎮白河社區設計制作了被稱為“草原小精靈”的民俗文化產品——吉祥娃娃。目前,吉祥娃娃的設計從第一代到現在的第四代已有30余種,第三代吉祥娃娃已經走出國門,遠銷到日本、荷蘭、瑞士、澳大利亞等國,被形象地。老百姓從最早入股的161.2萬元、貸款700萬元,現在擁有固定資產3000萬元,白河社區用近4年的時間,實現了從無到有,從0到1的轉變。
在陜西榆林市米脂縣高西溝,驅車穿行山路,山峁間松柏茂密、梯田環繞,山澗中清波蕩漾,綠水盈盈。以前,高西溝植被稀少,山上光禿禿的,水土流失非常嚴重,雨澇流泥漿,沖成萬條溝。肥土順水走,籽苗連根丟。據介紹,近年來陜北累計退耕還林還草4039萬畝,治理沙化土地1570萬畝,年均入黃泥沙量由8.3億噸減少到2.68億噸。
穿行黃河之濱,處處山青人笑,生態更好、產業更旺、和諧發展的祖國,一路朝陽一路歌。
鄭州黃河之畔的炎黃廣場。 時巖 攝
黃河更美:美麗富饒幸福流淌
入秋的若爾蓋草原,牛羊四散,鷹隼低飛,駿馬奔馳。這里有花湖的明星動物黑頸鶴,也有在濕地新發現的東方白鸛。近年來,隨著濕地生態逐步恢復,這里越來越多的珍稀野生動物被發現,其中包括斑尾榛雞、玉帶黑雕、白尾海雕、胡兀鷲等八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這里成了幸福的“鳥的天堂”。
當地藏族管護員如科說,一到三月,黑頸鶴從云南大山包、貴州草海飛到若爾蓋濕地,在五六月間完成筑巢、產卵、孵化,在入冬前再飛回溫暖的南方。“在保護濕地的過程中,當地居民正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若爾蓋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保護科科長韓金鋒告訴記者,若爾蓋濕地國際級自然保護區如科這樣的管護員有35名,他們大多是當地的牧民,不少人此前還是當地建檔立卡貧困戶。
著眼“著眼綠色生態抓保護 ”、“綠色生產促發展”、“綠色生活富百姓”。近年來,若爾蓋當地政府切實落實生態補償項目,兌現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資金、牧戶生產資料綜合補貼、牧草良種補貼資金,鼓勵牧民自覺實現草畜平衡。同時,當地政府正確處理生態增綠和群眾增收的辯證關系,鼓勵當地牧民參與河道、草原、濕地管護工作中去,讓他們在擁有穩定收入的同時,自覺承擔起保護濕地的重任,真正實現生態保護和脫貧攻堅齊頭并進。“靠著黃河找到幸福。”
富饒,不僅是水草豐茂,更有沿岸的經濟蓬勃。在河南開封,從黃河引來的水景,打造起夜游水系、夜游城墻、夜游雙龍巷等,還推出一批夜品、夜購、夜賞、夜游項目,“夜經濟”品牌更加響亮,積極擴大內需,強力釋放消費潛力。
立足于黃河文化源遠流長,開封市還通過推進文化旅游融合發展,“全域規劃、全域保護、全域管理、全域經營、全域旅游”,由從過去的“吃、住、行、游、購、娛”向“商、養、學、閑、情、奇”轉變,正在形成處處是景、步步留人、月月有節、時時消費、項項有故事、鏈鏈相融合的文旅發展新格局。
2015年以來,開封全市游客接待量和旅游綜合收入分別年均增長14.85%和34.95%,以文旅產業為代表的第三產業對全市經濟發展貢獻率占據“半壁江山”,文旅“柱石”產業推動開封2015年率先實現“三二一”產業結構,為產業結構發生歷史性轉變也作出了應有貢獻。
“黃河寧,天下平”。寧靜的黃河,正塑造著更美的中國;新時代中國,也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態屹立于世界。奔流千年的母親河,因生態保護而愈加靚麗,因高質量發展而煥發生機,而世代生活在黃河流域中華兒女,也以更加雄健的身姿,走在譜寫新時代大美華章的道路上。
東方白鸛是國家一級保護鳥類,最早只是遷徙途經山東東營,2003年開始在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筑巢繁殖,至今累計繁殖達1954只。據東營市觀鳥協會調查,2017年有36對東方白鸛在自然保護區以外筑巢繁殖,2019年繁殖種群達到57對,2020年東方白鸛已在城區周圍筑巢繁殖。
孫守剛、李亞、甘榮坤、孔昌生、穆為民、徐立毅、徐元鴻、趙素萍、王保存、張維寧、喬新江、戴柏華、王新偉、劉玉江、王戰營、錢國玉、龔立群、高體健、謝玉安、顧雪飛、岳中明、習曉軍等在鄭州或當地參加了植樹活動。
12月6日,省委書記王國生、省長尹弘、省政協主席劉偉等省領導在鄭州市與干部群眾一起參加義務植樹活動。孫守剛、李亞、甘榮坤、孔昌生、穆為民、徐立毅、徐元鴻、趙素萍、王保存、張維寧、喬新江、戴柏華、王新偉、劉玉江、王戰營、錢國玉、龔立群、高體健、謝玉安、顧雪飛、岳中明、習曉軍等在鄭州或當地參加了植樹活動。
奏響大合唱、建設幸福河,需要我們在保障黃河安瀾上持續發力,筑牢人民幸福的安全防線。奏響大合唱、建設幸福河,需要我們在弘揚黃河文化上用心用情,構筑人民幸福的精神家園。
黃河流域黨校學習貫徹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理論研討會舉行 王國生向中央黨校、國家相關部委、黃委會和黃河流域兄弟省區長期以來對河南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謝。
發揮人才和智力優勢 助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11月20日,副省長武國定到黃河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華北水利水電大學,調研貫徹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工作,并分別主持召開座談會,聽取意見建議。
當天下午,河南·浙江座談會在杭州市舉行,浙江省委書記袁家軍、省長鄭柵潔,河南省委書記王國生、省長尹弘、省政協主席劉偉出席座談會。浙江省領導陳金彪、馮飛、梁黎明、馬光明,河南省領導李亞、穆為民、徐立毅、趙素萍、何金平等出席。
灘地岸邊,一花一草,一木一葉都是風景,黃河生態廊道的幽靜展露無遺。” 貴州日報記者周雅萌,第一次來到鄭州惠濟區登高遠眺黃河,“盡覽了黃河之美、黃河之雄、黃河之奇,這一切都讓我震撼。
黃河,既是一條波瀾壯闊的自然河,又是一條孕育中華民族燦爛文明的母親河。近年來,新安縣委、縣政府聚焦打贏脫貧攻堅戰與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相結合,大力發展溝域經濟,讓老百姓守著黃河過上了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