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xxxxbbbb国产,亚洲国产理论片在线播放,free性欧美媓妇喷水,亚洲 欧美 国产 日韩 字幕

新聞中心 > 融媒熱頭條 > 正文

【民族團結黨旗紅】走出大山住進幸福樓 越西城北感恩社區助力脫貧攻堅“最后一公里”

2020年10月17日22:23  來源:中國網

5034

  位于越西縣的易地扶貧搬遷城北集中安置小區——城北感恩社區。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

  中國網訊(記者 鄭亮) “現在比以前好!小孩子在家門口就能上學。以前住舊房子要走幾公里路才可以到學校。感冒的時候在社區就可以看病吃藥,國家還幫助報銷醫療費用。以前的房子前面都是窄窄的泥巴路,現在公路變寬了,而且還是瀝青路……”從大山里搬進越西縣易地扶貧搬遷點的貧困戶阿爾果果這樣說著。

  在距離越西縣城不遠的易地扶貧搬遷城北集中安置小區是越西縣最大的集中安置點,并且有一個很溫暖的名字——城北感恩社區。社區于2018年4月動工建設,2019年10月底全面建成并完成入住。社區占地253畝,集中安置17個鄉鎮38個村建檔立卡貧困戶1421戶6660人。

  城北感恩社區內新建安置房25棟共60個單元1440套,建筑面積12.9萬平方米,并配套建設了管委會辦公區、衛生室、文化室、警務室、村民活動中心等公共服務設施,同時還建了室外健身場所,扶貧車間等。社區內南北干線道路共1100米,還同時完善了區內道路、綠化、路燈、護欄、停車場等附屬設施的建設。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

  城北感恩社區在為貧苦戶改善住宿條件的同時,社區大力聚焦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目標,著力推動教育、醫療、產業、就業、社會保障、穩定、便民服務、黨建“八個全覆蓋”等方面,努力將社區建設成基層黨組織領導基層治理的新型示范社區。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

  城北感恩社區在解決了貧困戶居住問題的同時,還為小區各階段學齡兒童提供優質教育資源,社區內的越城鎮第一幼兒園、第二幼兒園可容納約800名學齡前兒童就讀,約1400名小學生就讀于文星小學,200余名初中階段學生就讀于西城中學。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

  社區內設立民政、社保、衛計、退役軍人、小事幫您辦、綜合服務等六個服務窗口,為群眾提供零距離一站式服務。同時協調相關部門配合,簡化辦事程序,實行“一枚印章”通辦,實行一個窗口接件,一個窗口辦理,一個窗口服務,在規定時間內辦結的“一站式辦公”綜合性服務模式。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

  在社區內設立的社會保障和勞務輸出服務站點,引導鼓勵社區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1761人次,省外就業1009人,縣外省內190人,縣內就業562人。目前已基本實現安置小區貧困勞動力家庭戶“1戶1人”穩定就業。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

  在幫助居民省內外就業的同時,對于無法外出務工的貧困戶,越西縣積極開發本地就業崗位,開發居家靈活就業項目。社區大力發展彝繡、微商、銀飾加工等適合居家靈活就業等項目,幫助不便外出打工的貧困戶增加收入。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

  在幫助居民實現省內外就業、居家就業外,社區為了幫助貧困戶盡快脫貧,越西縣政府會定期到社區對居民進行職業技能培訓,從而提高社區居民的就業能力,讓更多的居民能夠找到工作增加收入。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

  很多曾經住在山里的居民都說,那個時候看病是最困難的,經常要走出大山才能看病。在搬到了城北感恩社區后,這個難題得到了很大改善。社區實現醫療全覆蓋,設立社區衛生服務站,配備了7名具有從業資格證書的工作人員,配置基礎診療設備,儲備90多種常用基本藥品,基本可以滿足小區群眾看病就醫需求。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

  越西縣城北感恩社區推行“互益行”志愿者積分制度,社區居民可以通過參與潔美家庭、四好創建、互幫互助、志愿服務等活動,用文明行為來獲得積分。積分可以兌換如洗衣粉、大米、清油等13類生活用品,也可以兌換如接送孩子、作業輔導、老年人陪護、電工服務等9項貼心的服務。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

  城北感恩社區努力做好搬遷群眾社會保障政策接續轉移,嚴格落實民政兜底保障政策,社區內享受農村低保413戶1656人。還做到了1421戶6660人基本醫療保險、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應保盡保。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

  城北感恩社區不僅幫助了貧困戶改善了住房條件,同時還努力打造智慧社區,讓從大山里走出來的居民感受到科技帶來的便利與安全。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

  貧困群眾搬遷至城北感恩社區后,大多數人選擇外出務工就業,留在家里的留守兒童課業輔導、素質教育就成了難題。為解決留守兒童綜合素質教育的問題,很多來自城市的志愿者會來到城北感恩社區,帶領這里的兒童在課余時間進行繪畫、寫作等活動。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

  住在大山里的時候,那里的孩子只能通過翻山越嶺來“運動”,而搬到城北感恩社區后,孩子們可以在新修的籃球場上享受運動帶來的歡樂。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

  搬遷到城北感恩社區的居民在寫有“共產黨瓦吉瓦”的文化廣場上載歌載舞。“瓦吉瓦”是彝語中非常好的意思,在社區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類似的標語,都是居民自發寫上的。從大山上走出來搬進一棟棟幸福樓,感恩社區幫助他們沖過脫貧路上的“最后一公里”。他們的笑臉是從貧困中走出來最好的證明。中國網記者 鄭亮攝

文章關鍵詞:留守兒童 微商 于文星 越西縣 貧困戶 初中階段 優質教育資源 瓦吉瓦 最后一公里 看病 責編:趙惠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 “人生要發‘一點光’”

    這些熱心的志愿者,都是“紅心志愿服務協會矛盾糾紛化解群”成員,其中有5名心理咨詢師,其余全是律師,具備很高的專業水平。王紅心喜歡這些“角色”,她的愿望是當好“勤務兵”,“群眾有難事兒,希望我都能幫上一把”。

  • 如何讓體育美育強起來?(深聚焦)

    教育部體衛藝司司長王登峰表示,教學改革是加強和改進學校體育、美育工作的關鍵,聚焦“教會、勤練、常賽(展)”是教育教學改革的核心。江蘇省注重農村學校美育均衡發展,連云港市東海縣的少兒版畫、南通市通州區的民間美術、鎮江市揚中市的剪紙藝術、揚州市邗江區的傳統手工藝、徐州市睢寧縣的兒童畫等,成為當地農村學校的美育特色。

  • 浙江景寧:深山畬鄉踏上高水平小康路

    2019年,景寧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40014元、20005元,同比增長8.8%、10.1%,縣域綜合實力在全國120個民族自治縣中位居前列。從景寧發展實踐看,一支干事創業、接續奮斗的黨員干部隊伍,是民族地區加快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 【決勝2020】河北贊皇:七彩土布托起扶貧“半邊天”

    “決勝2020”網絡主題活動河北站媒體采訪團走進石家莊市贊皇縣原村土布博物館。記者周國梁攝  近年來,在贊皇縣雪芹棉產品開發有限公司和原村土布專業合作社的帶動下,贊皇縣1300多名農民過上了好日子,帶動了周圍6個鄉鎮17個村貧困婦女共同致富。

  • 讓文明之花競相開放——多地全國文明單位掠影

    題:讓文明之花競相開放——多地全國文明單位掠影 “初心如磐,作為全國文明單位,我們將進一步弘揚浙江港航精神,一以貫之打造一流的業績,一流的隊伍,一流的文化,不斷譜寫浙江港航發展的新篇章。

慢新聞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薦視頻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