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7日22:14 來源:環球資訊+
為了實現在全球范圍內快速運送物資、投送部隊的目的,五角大樓最近想了個新點子。
近日,美國軍方宣布,將與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合作,研發軌道運輸載具,做到一小時內將作戰物資和部隊運往全球任何地點。
△英國《每日郵報》圖解用火箭運輸軍用物資的流程:攜帶物資的火箭從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發射升空,在不到一小時的時間內,降落在7652英里外目前由美國運營的阿富汗巴格拉姆機場(黃色箭頭),這一任務目前使用C-17貨機運輸需要15個小時(橙色箭頭)
為了跑得快,不坐飛機坐火箭
美國軍事運輸司令部指揮官斯蒂芬·R·萊昂斯將軍公布了這一腦洞大開的計劃。萊昂斯說,軍方和企業伙伴正在聯合研發一種新的太空技術,能在一小時內將相當于C-17戰略運輸機載貨量的物資和人員運送到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
△C-17貨物運輸機,美軍目前配備超過230架。圖自:美國空軍
萊昂斯提到的企業伙伴包括了馬斯克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以及德克薩斯航空航天公司xArc。
據報道,該項目明年將啟動第一步,主要是評估在一小時內向全球各地交付貨物的潛在成本以及需要克服的挑戰。
安全和準確著陸如何確保?
利用太空軌道運兵,美軍就是想進行更快速部署,同時躲避傳統的防空火力。選擇馬斯克作為合作伙伴,是因為SpaceX的運載火箭和飛船在技術上已經非常成熟。
太空探索公司先前已經展示了將獵鷹9系助推火箭垂直降落到海上無人駕駛艦上并重新使用的能力。但它從未降落過運載全部有效載荷的火箭,而且新火箭的運載能力是先前的四倍。
△埃隆 馬斯克站在”獵鷹“重型火箭前
除了速度以外,通過火箭運送軍用物資的一個主要優勢是,與空運貨物不同,目前通過太空軌道飛越另一個國家不需要相關國家政府的許可。
但是問題在于,即便是SpaceX這種技術實力雄厚的公司,也無法保證每一次降落絕對平穩和安全。如果是投送貨物,即使失敗,最多是財產損失。但如果是投送部隊,飛行器在太空軌道中或者是再入大氣層后出了故障,“太空傘兵”的下場可就悲慘了。
總部位于倫敦的國際戰略研究所的航空航天專家道格拉斯·巴里(Douglas Barrie)在接受《泰晤士報》采訪時指出,人類已被安全送入太空,因此通過太空軌道運送貨物不是問題,但挑戰是如何使火箭飛船安全降落。“他們準備如何降落?是通過降落傘或者實施帶控制的降落嗎?如何確保飛船能降落到正確的地方?”
美國安全世界基金會專家維多利亞·薩姆森在接受采訪時也對這一計劃提出質疑。包括:“這些飛船將在哪里發射、在哪里降落?是否能在盟國的領土上建造太空基地?”
另外,SpaceX的“獵鷹”系列運載火箭和“龍”飛船,雖然可以重復使用,發射成本相對較低。但與飛機運輸相比,軌道運輸的費用仍舊是天文數字。
△SpaceX的“獵鷹”火箭可以重復使用
太空運兵的真實目的是?
航空航天專家道格拉斯·巴里對成本和概念也提出了質疑,他補充說:“通常,您會將基于太空軌道的貨物運輸與洲際彈道導彈聯系起來。通過太空運送軍用物資的緊迫性在哪里?”
正如這位專家所說,在美軍眼中,通過發射一枚大型火箭向地球某一個具體位置進行軍事運輸,是超遠距離補給、全球快速運兵的妙招。然而,換一種視角,在別的國家看來,這種“軌道快遞”與洲際導彈的攻擊模式極為相似。
也就是說,一旦這個項目真的成熟,SpaceX的運載火箭或者是其他軌道飛行器,在執行軍事運輸任務的時候,也很容易被其他國家誤判為洲際導彈或者是戰略高超音速導彈的攻擊,進而遭到攔截甚至是反擊。
新聞多一點:
據報道,這不是太空探索公司與美國軍方的首個合作項目。此前,太空探索公司獲得了一份價值1.49億美元的五角大樓合同,為軍方制造導彈追蹤衛星。根據這份合同,太空探索公司將在其華盛頓工廠制造四顆裝有廣角紅外導彈跟蹤傳感器的衛星,這個工廠為其”星鏈“互聯網項目制造衛星。
今年8月,太空探索公司獲得了美國國防部一個10億美元項目40%的合同,為美國太空部隊進行新火箭發射,該項目其余60%的合同發放給了“聯合發射聯盟”。
撰稿丨環球資訊 魏東旭
編輯丨李琳
簽審丨張哲
監制丨關娟娟
?。ň庉?程程)
12月3日,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上升器點火起飛,攜帶月壤進入預定環月軌道,成功實現中國首次地外天體起飛。英國廣播公司報道援引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凱蒂·喬伊博士的觀點說,嫦娥五號采集的新樣品會加深對月球火山史的認知。
日本籌備組建宇宙監視部隊…… 隨著商業航天的發展,人類向太空“放衛星”的步伐進一步加快,頻率和軌道資源被掠奪性搶占。2020年5月5日,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搭載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等載荷從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宣布,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站階段任務首戰告捷;
這張由美國航天局5月31日發布的視頻截圖顯示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龍”飛船正在與國際空間站對接。這張由美國航天局5月31日發布的視頻截圖顯示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龍”飛船正在與國際空間站對接。
這張由美國航天局5月31日發布的視頻截圖顯示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龍”飛船正在與國際空間站對接。新華社發(美國航天局供圖)這張由美國航天局5月31日發布的視頻截圖顯示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龍”飛船正在與國際空間站對接。
2017年起,美國聯邦政府發起“阿爾忒彌斯計劃(Artemis program)”,旨在到2024年讓人類重返月球?!癊ngadget”評論稱,就某些層面而言,太空探索活動與其說是“必要的”,不如說是一種“慣性”,甚至有些太空探索項目如同紙上談兵,“充滿了官僚主義”。
科學家還從未見過這樣的天體,揭示“天空”為何如此“相貌清奇”或有助于進一步了解行星形成早期階段的情況。當新手“洞察號”在火星表面側耳傾聽火星“心跳”時,老兵“好奇號”火星車則將滿腔熱情傾注于火星上奇怪的夏普山。
新華社北京12月12日電(記者胡喆)太陽系外是否還有適宜人類居住的行星?它在哪里?又將如何尋覓?12月12日,在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子講授的一場國企公開課上,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袁潔向在場的500名學子描繪了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面向2030年和2045年即將開展的重大工程項目,其中便包括太陽系近鄰宜居行星的太空探索計劃——“覓音計劃”。
歐洲航天局日前對一顆所屬衛星采取緊急變軌操作,避免了一場可能與一顆美國衛星相撞的“太空交通事故”。國際天文學界一直對數量龐大的互聯網衛星可能影響天文學觀測并存在與航天器碰撞的風險表示擔憂。
畢竟,此前首個仿真機器人,是作為貨物被放在貨運艙中送上太空的…… 資料圖:俄羅斯機器人宇航員Skybot F-850。圖八:圖為全球首個太空機器人(左)的資料圖,其于2010年11月3日跟隨美國“發現”號航天飛機前往國際空間站,在那里完成一系列測試工作。
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首批60顆“星鏈”衛星日前成功部署,在夜空列隊閃爍的景象令人震撼。荷蘭射電天文研究所天文學家塞斯·巴薩根據“星鏈”最先部署的1600顆衛星測算,結果顯示北緯52度地區,永遠有約84顆衛星當頭,在晨昏和整個夏夜,多達15顆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