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8月22日22:22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8月22日電 (李弘宇)當一名奇怪的乘客——一個人形機器人,坐在飛船指令長的位置上飛往國際空間站時,很多人可能會想:這樣的場景,只能在《星球大戰》、《星際迷航》等科幻電影中發生。畢竟,此前首個仿真機器人,是作為貨物被放在貨運艙中送上太空的……
資料圖:俄羅斯機器人宇航員Skybot F-850。
“硬核民族”俄羅斯,把科幻電影中才有的場景,變成了現實。當地時間22日,俄首位“仿真宇航員機器人”Skybot F-850佩戴著特制的連指手套,一只手上拿著俄羅斯國旗,乘坐無人飛船,開啟了一次獨特、創造歷史的飛行。
從貨物到“指揮官”,這樣一位“宇航員”,是由什么樣的高科技煉成的?這位機器人的誕生,對俄羅斯航天業來說,具有什么樣的意義?
圖為俄羅斯機器人宇航員Skybot F-850模仿人的動作。
俄首位機器人宇航員是誰?
“嘿,伙計們,我是Skybot F-850。但你可以叫我為‘費奧多爾’。現在,我將掌握聯盟號MS-14飛船的控制權,我計劃于2019年8月22日飛往#國際空間站。”
——Skybot F-850社交媒體首條推文
俄機器人宇航員小檔案
姓名: Skybot F-850,曾用名“費奧多爾”(Fedor)
身高:約1.8米(5英尺11英寸)
體重:約163公斤(353磅),取決于額外設備重量
構成:約15000個機器部件
國籍:俄羅斯
語言:俄語
技能:舉重、做俯臥撐、分類放射性廢物、操作電鉆、開瓶蓋、語音播報、滅火、開車、雙“手”持槍快速射擊……
PLUS技能:開玩笑、思考哲學、聊天、復制人類動作……
職業:機器人“宇航員”
身價:3億盧布+
任務:匯報飛船飛行參數和觀測到的事件;測試對宇航操作員指令的執行情況
使命:拯救生命、執行高危太空任務、協助俄羅斯建太空基地……
當地時間7月25日,“費奧多爾”發文稱,“我聽說,美國人打算在2024年把一位女宇航員送上月球。我想去那用鮮花迎接她。”圖為其社交媒體截圖。
會開玩笑,也能思考哲學……
另類“宇航員”如何“煉成”?
“我聽說,美國人打算在2024年把一位女宇航員送上月球。我想去那用鮮花迎接她。”
——Skybot F-850社交媒體推文
2014年,在俄羅斯緊急情況部指示下,這款名為“費奧多爾”的機器人開始進入研發,以執行救援行動。2年后,當第一架原型機公開亮相時,“費奧多爾”的使命已被拓展到太空領域,可以擔任“宇航員助手”。
圖片來源:俄羅斯航天局。
在前往國際空間站前,“費奧多爾”改名為Skybot F-850,并獲得了與宇航員通信的“聲音”。作為俄羅斯的首位機器人“宇航員”,它非常善于交際,不僅能打招呼、回答有關其創造者直至空間哲學的問題,還能在自己的社交賬號上“開玩笑”:
7月28日,這個“擬人化”的機器人分享了近來在社交媒體上流行的“瓶蓋挑戰”:“朋友,你好!我今天學會打開一瓶礦泉水,并把它拿到一個技術性開口處,你們把這個部位叫做嘴。”
雖然Skybot F-850的確切任務仍尚不清楚,但俄羅斯的科學家表示,“費奧多爾”被設計用來在太空當中完成一些較危險的任務,他們希望未來的某一天,機器人“費奧多爾”可以幫助他們在太空中建立基地。
資料圖:俄羅斯機器人宇航員Skybot F-850。
“身懷神技”赴太空
機器人“宇航員”將做些啥?
“它不是終結者,它只是一個太空機器人。”
——俄羅斯航天局
作為一個體型與人相似的機器人,Skybot F-850除了能夠復制人類動作:駕駛車輛、做俯臥撐和舉重……還具備一部分自主控制能力,可以完成預設的任務,比如,該機器人的前身“費奧多爾”就可雙手持槍,快速地射擊靶標。
目前,尚不清楚這些技能將如何使用。但有分析稱,科學家們將評估Skybot F-850在微重力條件下的行為。
資料圖:當地時間2017年4月20日,俄羅斯“聯盟MS-04”號飛船在哈薩克斯坦拜科努爾發射升空。
另據報道,Skybot F-850還可以將憑借其語音播報功能,在飛船發射前、發射時以及飛行中,報告準備狀態、飛行參數和觀測到的事件。
24日,Skybot F-850將抵達空間站,成為俄羅斯宇航員中的一員。在國際空間站停留1個半星期內,它將在俄宇航員亞歷山大·斯克沃爾佐夫的監督下,測試其對宇航操作員指令的執行情況。如果一切順利,Skybot F-850將于9月7日返回地球。
資料圖:當地時間2019年3月19日,NASA提供的圖片顯示“聯盟MS-12”號飛船15日與國際空間站完成對接。
可從事高風險工作
類人機器人將替代宇航員?
“機器人不是人。它們可以完成某些任務,但永遠不會代替人類。”
——NASA前宇航員斯科特·凱利
隨著探索外層空間的行動越來越多,人們紛紛開始考慮采用機器人替代人類宇航員,進行太空行走、宇宙探索等高危任務。
俄羅斯的科學家表示,“費奧多爾”系列機器人,就是被設計用來在太空當中完成一些較危險的任務,他們希望未來的某一天,機器人可以幫助他們在太空中建立基地。
圖八:圖為全球首個太空機器人(左)的資料圖,其于2010年11月3日跟隨美國“發現”號航天飛機前往國際空間站,在那里完成一系列測試工作。
對此,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前宇航員斯科特·凱利指出,雖然機器人在軌道上可以是“有用的”,并且“在理想情況下”將使乘員的生活更輕松,但他堅決排除,機器人有朝一日在太空研究中可能徹底代替人類的可能性。
凱利的說法,不無道理。
分析指出:
技術上的桎梏,決定機器人短時間內,無法承擔復雜太空任務;
倫理上的擔憂,可能引發宇航員及民眾產生抗拒心理;
安全方面的考慮,也決定人類無法將太空探索交由機器人處理。
所以,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里,機器人只會取代那些辛苦高危的太空作業。宇航員與地面操作員,仍將是太空探索的主力。
資料圖:當地時間2011年2月24日,美國“發現”號航天飛機在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的肯尼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跟隨宇航員一起上太空的還有一位機器人宇航員R2,它成為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人形機器人。
探索太空的助手
哪些機器人曾到空間站“報到”?
無人空間探索,是一場任重道遠、卻又過分漫長的旅程。越來越多的機器人被設計和制造出來,代替或協助人類在太空中進行科學試驗、出艙操作、空間探測等活動。
實際上,除了Skybot F-850,還曾經有多種空間機器人,在國際空間站上和宇航員一起工作過。
2011年,美國宇航局將人形機器人Robonaut 2送上國際空間站,它因此成為首個進入太空的仿真機器人,但它是作為貨物,被放在貨運艙中送上太空的。在空間站駐留期間,Robonaut 2執行了打掃濾器、清除塵土等簡單工作,并在2018年圓滿完成了任務,回到地球。
資料圖:日本機器人宇航員“Kirobo”。
2013年,日本的小型機器人Kirobo去往國際空間站。它身高約34厘米、重約1公斤,能用日語溝通,可記錄與日本宇航員對話,還能做出一連串動作,將控制室訊息傳給宇航員。1年后,這個機器人返回地球。
2018年,歐洲航天局開始在空間站測試“西蒙(CIMON)”智能機器人。西蒙可以和宇航員閑聊,還可以根據指令在屏幕上顯示宇航員工作的待辦日程、各項工作的執行步驟,幫宇航員在資料庫中找出工作所需的手冊等。
2019年4月,美國首批“太空蜜蜂(Astrobee)”機器人奔赴國際空間站。它們既可以當“自拍神器”記錄宇航員的工作生活,又能化身“檢查能手”監測空間站中噪音和空氣質量,還能作為“貼心管家”,助人搜尋遺忘了的工具。(完)
12月20日,中國以“一箭九星”的方式成功將9顆衛星送入太空。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中國不懈追求的航天夢。展望未來,中國航天也必將為推動世界航天事業發展、人類和平利用太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更大中國貢獻。
新華社華盛頓10月15日電(記者周舟)美國航天局15日發布消息說,兩名美國女宇航員本周將在國際空間站外進行太空行走,這將成為空間站歷史上第一次全女性太空行走。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道,由于國際空間站電源系統故障,宇航員將在17日或18日進行太空行走修復。NASA航天員上周曾進行兩次太空行走任務,更換構成太空站太陽能網絡舊電池;要完成電池更換工作,還需要進行三次太空行走。
俄羅斯聯邦太空總署(Roscosmos)表示,他們沉痛地宣布“第11號航天員”去世的消息,列昂諾夫曾兩度榮獲國家最高榮譽“蘇聯英雄獎”。1965年3月18日,列昂諾夫搭乘“日出2號”(Voskhod 2)宇宙飛船進行任務,當時他走出宇宙飛船進行12分9秒的太空漫步,成為人類史上太空漫步第一人。
1970年4月24日晚上9點35分,隨著一聲巨響劃破夜空,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在長征一號火箭的托舉下直刺九霄。21點50分,東方紅一號衛星向全世界播送的東方紅樂曲,環繞太空,響徹全球,它宣告新中國迎來了航天時代的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