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7日17:15 來源:新華社客戶端
新華社哈爾濱10月16日電題:疫情之年,中國豐收降低世界糧食安全風險
新華社記者李鳳雙、王春雨、王建
10月16日是第40個世界糧食日。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全球糧食供應秩序面臨嚴峻挑戰。中國夏糧已豐收,當前從南到北,秋糧迎來“豐收季”。專家表示,疫情之年,中國全年糧食豐收,不僅確保14億人的“飯碗”,增添抗疫和發展底氣,還為降低世界糧食安全風險,作出中國貢獻。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夏糧產量為1.43億噸,同比增加121萬噸。據農業農村部消息,繼夏糧、早稻豐收之后,秋糧豐收也已成定局,中國全年糧食產量預計有望增加,連續6年穩定在1.3萬億斤水平。
眼下,中國秋糧進入收獲高峰期。收割機馳騁田間,描繪出喜人的“豐收圖”。
黑龍江省富錦市長安鎮一塊稻田正在收割。新華社記者 王建 攝
近日,四臺收割機開進黑龍江省樺川縣玉成水稻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稻田,很快這里的裝糧車就被裝滿了水稻。今年這家合作社種了8000畝水稻,合作社負責人趙德山說,盡管春耕時遇到新冠肺炎疫情,臨近收割時又遇上3場臺風,但仍迎來豐收。
今年中國糧食生產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南方洪澇、東北夏伏旱和臺風、草地貪夜蛾等影響,豐收來之不易。
趙德山準備農業生產時,正值中國疫情嚴重之時,當地政府給他開了運送農資的綠色通行證,保障了農資及時到位。今秋臺風過后,他又帶領人員及時排水,水稻倒伏并不嚴重?!凹由掀甙嗽路菟帧⒐庹諚l件比較好,水稻成熟度好,今年畝產比去年高100多斤,要沒臺風,產量會更高?!壁w德山說。
在黑龍江北大荒農業股份有限公司新華分公司種植戶范傳輝的玉米田里,一臺大型聯合收割機正在作業,旁邊糧食收購企業的一臺接糧車裝滿玉米后開到烘干廠,過秤后直接卸糧。
黑龍江北大荒農業股份有限公司新華分公司收獲的玉米。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玉米收獲和出售是一條龍服務,脫粒在田間,交易在地頭,不用運到家,就把賣糧錢拿到手?!狈秱鬏x今年種了150畝玉米,每畝效益達到500多元,種糧純收入7萬多元。
中國全年糧食生產的大頭在秋糧。來自農業農村部的消息,今年中國秋糧面積預計超過12.8億畝,比上年增加800萬畝,特別是東北地區高產作物玉米增加較多,奠定了豐收基礎。
長江流域汛期遭遇洪澇,中稻、晚稻受災,但種植面積增加彌補了損失,洪澇過后南方大部天氣晴好,有利于莊稼生長成熟;黃淮海平原和汾渭平原夏玉米長勢好于常年??傮w來看,今年中國糧食生產形勢不錯,市場供給充足、價格總體平穩,糧食安全有保障。
還在年初,中央就對“三農”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提出“確保糧食安全始終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要求“穩政策、穩面積、穩產量”,并強化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核。此外,近年來中國推進農業科技創新,糧食供給能力顯著增強,也為促進節糧減損、反對糧食浪費提供技術支撐。
2020年是中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也是面臨特殊困難的一年,糧食豐收的重要意義更加凸顯。
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許多國家限制了糧食出口,全球糧食供應秩序面臨嚴峻挑戰,饑餓人數不斷增加。由聯合國糧農組織等5家機構聯手編寫的最新版《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報告預測,由新冠肺炎疫情引發的經濟衰退,可能導致2020年全球食物不足人數至少新增約8300萬,甚至可能新增1.32億。
黑龍江北大荒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友誼分公司正在收割水稻。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負責任大國,中國堅定地承擔起維護世界糧食安全的重任——立足自身,將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放眼世界,積極與各國攜手應對全球饑餓問題,共同推進全球糧食事業健康發展。
國家糧油信息中心高級經濟師王遼衛表示,中國已經連續十幾年保持糧食豐收,稻谷、小麥兩大口糧庫存可滿足全國居民1年的消費需求,今年再獲豐收,14億中國人有能力將“飯碗”裝滿中國糧食。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表示,中國夏糧、秋糧豐收猶如“定海神針”,增添抗疫和發展底氣,在滿足自身糧食需求、減少口糧進口的同時,還可以適當增加小麥、大米出口,減少全球饑餓人數,為降低世界糧食安全風險,作出中國貢獻。
事實上,中國長期以來一直積極參與世界糧食安全治理。去年9月,中國就與世界糧食計劃署簽署了為津巴布韋、莫桑比克和納米比亞3個南部非洲國家提供緊急糧食援助的協議,以幫助這些國家解決糧食不足問題。
近年來,從海水稻接連突破畝產600公斤、700公斤、800公斤大關,到“巨人稻”等新品種問世,中國水稻不斷帶來驚喜。奮進新征程,我們堅信,中國人民有能力把糧食安全緊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以豐收的碩果迎接更美好的明天。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于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耕地利用優先序,永久基本農田重點用于發展糧食生產,特別是保障稻谷、小麥、玉米三大谷物的種植面積。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道,農業農村部指出,全國秋收基本結束,秋糧增產已成定局。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副司長劉莉華表示,全年糧食產量將再創歷史新高,連續6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
近日,記者從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了解到,該省農業經濟穩中有進、持續向好。通過高質量備耕、高標準春種、精細化田管以及高效率秋收,克服疫情特別是三次臺風影響,今年糧食生產可實現“十七連豐”。
“民以食為天”,今天,在湖南衡南第三代雜交稻試驗基地,經過農業農村部現場測產,袁隆平院士團隊雜交水稻雙季畝產突破了1500公斤的攻關目標。中國工程院院士 袁隆平:它的優勢主要是穗子大,它每棵的大穗子有八九百粒,平均有四百粒左右,平均畝產比現有的高產雜交稻要增產10%—20%,就是增產100公斤以上。
今年我國糧食生產經受了疫情、洪災、臺風、降雪以及草地貪夜蛾等重重考驗,仍有望再次獲得豐收。目前,我國糧食庫存充足,庫存稻谷和小麥夠全國消費者吃一年以上,玉米自給率超過95%,糧食供應完全可以滿足市場需求。
新型農機不斷升級、現代化收儲糧庫投入使用、糧食產后服務體系加速構建……廣大農民在全鏈條農業服務助力下推進節糧減損,確保秋糧顆粒歸倉。” 一大早,在廣饒縣盛凱商貿糧食產后服務中心玉米脫粒烘干區,農用車就排起了長隊,3臺大型玉米脫粒機同時開工,玉米粒經過烘干后,直接存入糧庫。
福建省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人均耕地面積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糧食自給率不足24%。福建省糧儲局黨組書記孫建平說,福建與山東、河南等10個糧食主產省份建立了政府間長期穩定的糧食產銷協作關系,先后從協作省份調入糧食9000多萬噸。
10月27日,國新辦舉行“十三五”時期農業農村發展成就新聞發布會。這五年,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明顯增加,種植業結構持續優化,弱筋優質專用小麥占比有較大幅度提高,達到35.8%。認定綠色、有機和地理標志農產品超過4.92萬個,越來越多綠色優質農產品擺上超市貨架和百姓餐桌。
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以五年規劃為起點,新的藍圖將描繪更亮麗的民生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