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8日16:5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新華社北京11月17日電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于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指出,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采取有力舉措防止耕地“非糧化”,切實穩定糧食生產,牢牢守住國家糧食安全的生命線。
《意見》強調,要充分認識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重要性緊迫性。堅持把確保國家糧食安全作為“三農”工作的首要任務,切實把握國家糧食安全主動權。堅持科學合理利用耕地資源,將有限的耕地資源優先用于糧食生產。主產區要鞏固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產銷平衡區和主銷區要保持應有的自給率。
《意見》提出,要堅持問題導向,堅決防止耕地“非糧化”傾向。明確耕地利用優先序,永久基本農田重點用于發展糧食生產,特別是保障稻谷、小麥、玉米三大谷物的種植面積。一般耕地應主要用于糧食和棉、油、糖、蔬菜等農產品及飼草飼料生產。加強糧食生產功能區監管,把糧食生產功能區落實到地塊,引導種植目標作物,保障糧食種植面積。穩定非主產區糧食種植面積,產銷平衡區要著力建成一批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的口糧田,保證糧食基本自給;主銷區要明確糧食種植面積底線,穩定和提高糧食自給率。有序引導工商資本下鄉,鼓勵和引導工商資本到農村從事良種繁育、糧食加工流通和糧食生產專業化社會化服務等,對工商資本違反相關產業發展規劃大規模流轉耕地不種糧的“非糧化”行為,一經發現要堅決予以糾正,并立即停止其享受相關扶持政策。嚴格規范永久基本農田上農業生產經營活動,禁止占用永久基本農田從事林果業以及挖塘養魚、非法取土等破壞耕作層的行為,禁止閑置、荒蕪永久基本農田。
《意見》要求,要強化激勵約束,落實糧食生產責任。嚴格落實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要將防止耕地“非糧化”作為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核重要內容,嚴格考核并強化結果運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要切實承擔起保障本地區糧食安全的主體責任,穩定糧食種植面積,將糧食生產目標任務分解到市縣。堅決遏制住耕地“非糧化”增量,同時對存量問題摸清情況,分類穩妥處置。完善糧食生產支持政策,落實產糧大縣獎勵政策,健全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加大糧食生產功能區政策支持力度,加強對種糧主體的政策激勵,著力保護和調動地方各級政府重農抓糧、農民務農種糧的積極性。加強耕地種糧情況監測,每半年開展一次全國耕地種糧情況監測評價,建立耕地“非糧化”情況通報機制。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要加強組織領導,抓緊制定工作方案,完善相關政策措施,穩妥有序抓好貫徹落實。農業農村部、自然資源部要會同有關部門做好對《意見》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
《 人民日報 》( 2020年11月18日 04 版)
近年來,從海水稻接連突破畝產600公斤、700公斤、800公斤大關,到“巨人稻”等新品種問世,中國水稻不斷帶來驚喜。奮進新征程,我們堅信,中國人民有能力把糧食安全緊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以豐收的碩果迎接更美好的明天。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道,農業農村部指出,全國秋收基本結束,秋糧增產已成定局。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副司長劉莉華表示,全年糧食產量將再創歷史新高,連續6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
近日,記者從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了解到,該省農業經濟穩中有進、持續向好。通過高質量備耕、高標準春種、精細化田管以及高效率秋收,克服疫情特別是三次臺風影響,今年糧食生產可實現“十七連豐”。
“民以食為天”,今天,在湖南衡南第三代雜交稻試驗基地,經過農業農村部現場測產,袁隆平院士團隊雜交水稻雙季畝產突破了1500公斤的攻關目標。中國工程院院士 袁隆平:它的優勢主要是穗子大,它每棵的大穗子有八九百粒,平均有四百粒左右,平均畝產比現有的高產雜交稻要增產10%—20%,就是增產100公斤以上。
今年我國糧食生產經受了疫情、洪災、臺風、降雪以及草地貪夜蛾等重重考驗,仍有望再次獲得豐收。目前,我國糧食庫存充足,庫存稻谷和小麥夠全國消費者吃一年以上,玉米自給率超過95%,糧食供應完全可以滿足市場需求。
新型農機不斷升級、現代化收儲糧庫投入使用、糧食產后服務體系加速構建……廣大農民在全鏈條農業服務助力下推進節糧減損,確保秋糧顆粒歸倉。” 一大早,在廣饒縣盛凱商貿糧食產后服務中心玉米脫粒烘干區,農用車就排起了長隊,3臺大型玉米脫粒機同時開工,玉米粒經過烘干后,直接存入糧庫。
福建省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人均耕地面積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糧食自給率不足24%。福建省糧儲局黨組書記孫建平說,福建與山東、河南等10個糧食主產省份建立了政府間長期穩定的糧食產銷協作關系,先后從協作省份調入糧食9000多萬噸。
10月27日,國新辦舉行“十三五”時期農業農村發展成就新聞發布會。這五年,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明顯增加,種植業結構持續優化,弱筋優質專用小麥占比有較大幅度提高,達到35.8%。認定綠色、有機和地理標志農產品超過4.92萬個,越來越多綠色優質農產品擺上超市貨架和百姓餐桌。
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以五年規劃為起點,新的藍圖將描繪更亮麗的民生底色。
“十三五”以來,我國糧食連年豐收。據農業農村部最新消息,今年我國秋糧豐收已成定局,全年糧食產量有望繼續穩定在1.3萬億斤水平。我國糧食生產已實現“十六連豐”,推動了百姓從“吃得飽”向“吃得好”“吃得健康”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