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7日11:52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今年以來,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區采取“產業項目+基地+貧困戶”的模式,篩選發展潛力足、帶動能力強的農業產業項目幫助貧困戶脫貧增收。截至目前,該區共安排產業扶貧資金3045萬元,惠及產業項目184個,帶動20個鄉鎮256個村1萬多戶貧困戶戶均年增收1100元以上。圖為袁州區金瑞鎮吼里布村食用菌種植基地,村民在采摘竹蓀。 周 亮攝(中經視覺)
云南省屏邊縣通過發展綠色產業,覆蓋建檔立卡貧困戶1.8萬多戶7.3萬多人。圖為屏邊縣玉屏鎮卡口荔枝基地。 黃俊毅攝
新疆阿克蘇市多浪片區管委會果園路以前沒有幼兒園。2017年8月,對口扶貧的浙江省杭州市在此全額援建成多浪第一幼兒園,周邊農牧民幼兒全部免費入園。 黃俊毅攝
近年來,廣西都安瑤族自治縣大力實施“旅游旺縣”發展戰略,通過發展全域旅游帶動2萬多名建檔立卡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占全縣貧困人口數的11.48%。圖為當地群眾在進行民俗表演。
高東風攝(中經視覺)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黃俊毅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貧困人口脫貧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和標志性指標,在全國范圍全面打響脫貧攻堅戰。為實現到2020年確保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的目標,我國開展了有組織、有計劃、大規模的扶貧開發,尤其是實施了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脫貧攻堅力度之大、規模之廣、影響之深前所未有,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扶貧開發道路,成為全世界最早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的發展中國家,為全球減貧提供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金風送爽,艷陽高照。大江南北,長城內外,稻浪翻滾,瓜果飄香。收獲的日子里到處是歡聲笑語。
今天是第28個國際消除貧困日,也是我國第7個國家扶貧日,到2020年底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最后沖鋒時刻已經來臨。
剩下的都是“硬骨頭”
走在寧夏西海固千山萬壑間,滿眼是層層疊疊的黃土坡和坍塌廢棄的窯洞。這里嚴重缺水,一方水土難以養活一方人。
“春天播下玉米,如果能下點雨,保住了苗,秋后就能有收成;如果沒保住苗,下一年就沒飯吃。”西海固駝巷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張彩霞說。
云南省屏邊縣灣塘鄉沿溪村不缺水,日子是另一種艱難。
“沒有黨的脫貧攻堅,就沒有我的今天!”今年39歲的沿溪村村民何會成激動地對記者說。
屏邊縣位于祖國西南邊陲,這里高山連綿,地形極其復雜,自古貧窮落后。地處大山之上的沿溪村只有28戶人家,建檔立卡貧困戶竟然多達16戶。
西海固、沿溪村是脫貧攻堅戰打響前夕我國深度貧困地區的縮影。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持續向貧困宣戰,經過多年的努力,成功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扶貧開發道路,使7億多農村貧困人口成功脫貧。然而,我國脫貧攻堅形勢依然嚴峻,截至“十二五”末,全國仍有7000多萬農村貧困人口。最難的是,這7000多萬貧困人口主要分布在11個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加上西藏、涉藏工作重點省、南疆地區,共14個片區。這14個片區基本上都在偏遠大山里,行路難、吃水難、用電難,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條件都比較差。
這些剩下的“硬骨頭”,較之此前的減貧難度更大。要啃下“硬骨頭”,就必須采取更強力的措施。
前所未有的攻堅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貧困人口脫貧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和標志性指標,在全國范圍全面打響脫貧攻堅戰。脫貧攻堅力度之大、規模之廣、影響之深,前所未有。
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通過《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明確提出:到2020年,穩定實現農村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實現貧困地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幅度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接近全國平均水平。確保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
打贏脫貧攻堅戰首先必須解決精準問題。2016年,全國動員近200萬人,開展建檔立卡“回頭看”,進村入戶摸底排查,共剔除識別不準人口929萬人,補錄貧困人口807萬人,識別精準度進一步提高。國務院扶貧辦數據顯示,各地嚴肅查處建檔立卡中弄虛作假、失職瀆職、優親厚友等行為,共處理干部7465名。
摸清了情況,怎么幫扶?辦法是:發展產業脫貧一批,易地扶貧搬遷脫貧一批,生態補償脫貧一批,發展教育脫貧一批,社會保障兜底一批。
駝巷村全村687戶,建檔立卡貧困戶260戶。張彩霞和鄉親們搬出危房,住進了政府按統一標準建的新房。新房鋪了地板磚,安裝了防盜門、塑鋼窗、太陽能熱水器,還配套建了一棟60平方米的羊棚。新房總造價5.96萬元,張彩霞只出了1.4萬元。鑒于張彩霞家缺乏勞動力,駐村扶貧干部建議她發展養殖業。政府送給張彩霞家12只羊,張彩霞家僅養羊一年就能增收2萬元。不僅張彩霞家,整個駝巷村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前坑坑洼洼的黃土村道如今都變成了寬闊平坦的水泥路,土坯房、土窯洞都改造成了紅磚大宅院。
沿溪村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16年,通過落實易地扶貧搬遷政策,何會成和鄉親們從山頂上的土坯房里搬下來,住上了新樓房。政府給沿溪村修通了水泥路,又提供產業扶貧貸款50萬元,幫助他們發展荔枝產業。短短幾年間,沿溪村28戶群眾發展荔枝1000余畝,戶均年收入10余萬元,一舉甩掉了貧困帽。
國務院扶貧辦統計數據顯示,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全國共派出25.5萬個駐村工作隊,累計選派290多萬名縣級以上黨政機關和國有企事業單位干部,到貧困村和軟弱渙散村擔任第一書記或駐村干部。全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90%以上得到了產業扶貧和就業扶貧支持,三分之二以上主要靠外出務工和產業脫貧。
造福人類的中國方案
“中國最貧困人口的脫貧規模舉世矚目,速度之快絕無僅有!”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前署長海倫·克拉克由衷贊嘆。
海倫·克拉克之所以贊嘆,是因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自成立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對全球減貧貢獻率超過70%,創造了人類有史以來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惠及人口最多的減貧奇跡。
國務院扶貧辦數據顯示,全國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純收入由2015年的3416元,增加到2019年的9808元,年均增幅高達30.2%,遠高于同期全國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全國貧困人口每年凈減少1000萬人以上,到2019年年底只剩551萬人,貧困發生率降至0.6%。到今年2月底,全國832個貧困縣里未摘帽縣只剩52個,區域性整體貧困基本得到解決。
今年,雖然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和洪澇災害給脫貧攻堅全面收官帶來了新的困難和挑戰,但經過努力,全國扶貧車間復工率已達99.7%。
目前,貧困地區具備條件的建制村已全部通硬化路,村村都有衛生室和村醫,10.8萬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的辦學條件得到改善,農網供電可靠率達到99%,深度貧困地區貧困村通寬帶比例達到98%,960多萬貧困人口通過易地扶貧搬遷擺脫了“一方水土養活不了一方人”的困境。貧困地區群眾出行難、用電難、上學難、看病難、通信難等長期沒有解決的老大難問題已普遍解決。
脫貧進度符合預期,成就舉世矚目。預計到2020年末,我國將歷史性地解決絕對貧困問題。中國因有組織、有計劃、大規模的扶貧開發,尤其是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的實施,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扶貧開發道路,成為全世界最早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的發展中國家,加速了世界減貧進程,為全球減貧提供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現在,脫貧攻堅已經進入決戰倒計時,時間緊迫、任務艱巨。全國人民正在全力以赴、只爭朝夕、決戰決勝,堅決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
脫貧戶石玉明曾經是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同樂苗族鄉同樂村的油茶加工戶,靠加工油茶成為當地比較富裕的農戶。” 在脫貧攻堅的實踐中,許多貧困山區正是依照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精神,因地制宜地開發扶貧產業,取得了非常好的脫貧成效。
截至今年10月底,我國累計批準地理標志保護產品2385個,累計注冊地理標志商標5935件,核準專用標志使用企業9224家,建設24個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示范區,涵蓋所有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以及“三區三州”。
11月21日,甘肅省人民政府發布《關于批準鎮原縣等8個縣退出貧困縣的通知》,批準鎮原縣、通渭縣、岷縣、宕昌縣、西和縣、禮縣、臨夏縣、東鄉縣等8個貧困縣摘帽退出貧困縣序列。11月16日,貴州省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公示,宣布貴州9個掛牌督戰貧困縣擬摘帽退出貧困縣序列。
11月20日,隨著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宣布融水苗族自治縣等8個貧困縣脫貧摘帽,52個掛牌督戰貧困縣已有云南、新疆、寧夏、四川、廣西等5個省區共35個貧困縣市脫貧摘帽退出貧困縣序列。
甘肅省政府21日宣布,甘肅全省75個貧困縣已全部摘帽退出。截至目前,中國甘肅、廣西、四川、云南、新疆、安徽、江西、青海、西藏、內蒙古等21個省區市的貧困縣全部實現脫貧摘帽。
海南省委常委、三亞市委書記童道馳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2006年秋季學期,雙坪中學迎來石明警等15名特崗教師,當時學校僅有1棟教學樓,老師們擠在兩間房里辦公,沒食堂也沒宿舍。班上52個學生,不管是住學校附近,還是在大山深處,石明警都逐一走訪,有時還會拉上任課老師一起去家訪。
55歲的宋澤蓮是錫林郭勒盟多倫縣多倫諾爾鎮雙井子村的貧困戶,自從家門口建起了蔬菜基地后,她告別了四處奔波打零工的生活,收入也有了保障,日子也一天比一天好。2014年以來,多倫縣累計投入產業扶貧資金2.1億元,發放金融扶貧小額貸款3.2億元,主要實施大棚蔬菜、陸地蔬菜種植及肉牛繁育項目。
位于內蒙古自治區東部的通遼市總面積59535平方公里,總人口313.32萬,其中155.85萬為蒙古族,這里也是全國蒙古族人口居住最為集中的地區。現在的廟屯舊址保留了18座具有安全保障的土房,街道、院落和房間的所有設備設施也全部保留原樣,展現的是最原生態的農村風貌。
繃緊弦、加把勁,錨定方向、再接再厲,克服各種挑戰,堅定不移把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實好 10月17日是第七個國家扶貧日,同時也是國際消除貧困日。富起來、強起來的中國,將繼續助力全球減貧工作,為共建一個沒有貧困、共同發展的人類命運共同體而不懈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