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4日15:24 來源:河南日報
蘭考批量引進知名家居企業,打造出完整的品牌家居產業體系
通過引進上汽集團,河南補上乘用車短板,汽車產業規模上到新臺階
海爾在鄭州投資的互聯工廠已成為智能制造的新標桿
中聯重科開封工業園讓河南農機裝備產業鏈更加完整
□陳輝
10月14日—16日,2020中國(鄭州)產業轉移系列對接活動將在河南舉辦。
這是全國唯一以產業轉移為主題的國家級盛會,今年將辦至第7屆。1部1院9省主辦,7所重點院校、10多家國家級行業協會參與協辦,共同打造出“全國最具影響力的區域產業對接品牌”。
我省作為活動固定舉辦地和東道主,承擔總體策劃、協調組織等主要籌備任務。通過多屆活動的總結和提高,產業轉移活動形式不斷創新,內容不斷豐富,成效不斷彰顯,區域產業合作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河南省作為東道主,既是主要推進方,也是最大受益者。我省抓住國內外產業轉移的歷史機遇,前6屆活動累計達成產業轉移合作項目2366個、簽訂技術轉移合作協議650份,實際利用省外資金6432億元。截至今年上半年,1622個承接項目建成投產,753個承接項目投資建設,項目履約率79.8%、建成達產率54.5%。承接產業轉移已經成為河南工業增長的主引擎、結構調整的加速器、轉型發展的主抓手。
在2020中國(鄭州)產業轉移系列對接活動開幕前,省工信廳組織了產業轉移媒體深度行,通過走訪全省多個市縣,深入了解產業轉移成果,解鎖河南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密碼……
1 補短板
主導產業成規模
汽車產業是國民經濟重要的支柱產業,投資拉動大,產業鏈條長,對推動經濟增長、促進社會就業具有戰略意義。我省將汽車產業作為主導產業來培育,但一直缺少有分量的乘用車整車企業。在產業轉移的大潮中,上汽和奇瑞的到來,讓河南汽車產業整體實力躍升一個新臺階。
在鄭州經開區上汽乘用車鄭州基地總裝車間,機器人來回穿梭,以最快60秒就有一臺車身下線的速度,打造了一座全新的互聯網汽車智能工廠。
上汽乘用車鄭州基地的投產創下了“河南速度”,從談判到簽約再到新工廠落成及二期項目啟動,僅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實現了當年簽約、當年建設、當年投產,良好的營商環境得到了上汽集團的高度認可。2018年中國(鄭州)產業轉移對接活動上,上汽集團和鄭州市再次簽約,布局了二期項目和上汽集團云計算全球數據中心項目。
“今年7月份,鄭州基地第60萬輛整車下線,榮威、名爵的多款新車均在這里生產。”上汽乘用車鄭州基地負責人說,今年年底,該基地二期項目將正式投產,屆時整個基地年產能將達到60萬輛,占上汽集團自主品牌三大基地的“半壁江山”。
在上汽的帶動下,鄭州汽車產業漸成規模。上汽、宇通、東風日產、海馬等整車企業扎堆鄭州經開區形成集群效應,整車產量預計今年將超過100萬輛。
在開封,奇瑞汽車也早早布局,從單純生產商用車延伸到乘用車、新能源車系列,建成了完整的整車生產工藝,近幾年汽車產量、產值均大幅上升。去年,奇瑞開封基地產值首次突破100億元,已具備年產30萬臺的生產能力。
“捷途系列2018年在開封基地投產,目前已有多款新車上市,產銷勢頭很好,成為國產自主品牌的一匹黑馬。”奇瑞汽車河南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奇瑞汽車將在“十四五”期間加大對河南的投資,計劃新增投資30億元以上,建設奇瑞商用車河南研發中心,打造5G智慧工廠,推出不少于20款新車。開封市也將以奇瑞汽車河南公司實現200億元規模為依托,打造500億元汽車和零部件產業集群。
在鶴壁,國內汽車電子龍頭企業之一的航盛電子建成了鶴壁航盛工業園,成為航盛集團在北方的重要生產基地。“鶴壁交通方便,人力資源充足,營商環境好,我們不僅在這里建設智能化的生產基地,還要在鶴壁設立研發中心。”鶴壁航盛負責人說,如今該基地的產品已從單純的汽車電子控制系統升級到新能源動力控制系統,技術含量和附加值都大為提高,去年產值突破10億元。
補上乘用車短板、鞏固客車優勢,一個5000億級的汽車制造集群正在中原大地呼之欲出。
2 強鏈條
搶灘產業制高點
在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大潮中,產業轉移已不再是“過剩產業”的簡單遷移,而逐漸成為一步到位的前沿產業對接。我省承接產業轉移如今也更多聚焦高端項目,投資領域也正由以傳統制造業為主向現代制造業和高端服務業并重轉變,更加注重產業鏈的打造和價值鏈的提升。鶴壁仕佳光子的壯大,讓我省在芯片產業上有了話語權;海爾、格力投資河南,補上了河南家電產業的短板;焦作中原工業設計城的引進,在河南省率先打造一個集工業設計、科技研發、成果轉化、產教融合于一體的創新設計綜合體。
近兩年,打造一顆安全自主的“中國芯”成為舉國上下關注的話題。鶴壁市引進并培育壯大的仕佳光子就是我省芯片產業的杰出代表。今年8月,仕佳光子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上市,成為我省電子信息產業的一顆耀眼明星。成立10年來,仕佳光子與中科院半導體研究所深度開展院企合作,系統建立了覆蓋芯片設計、晶圓制造、芯片加工、封裝測試的IDM全流程業務體系,逐步成長為國內先進的光電子核心芯片供應商。
通過仕佳光子這個平臺,我省不僅在光芯片領域走到全國前列,還培育了光電子集成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河南省光電子技術院士工作站、河南省光電芯片與集成重點實驗室等多個國家、省部級研發平臺,站到了產業價值鏈的高端。
在鶴壁,中維化纖的引入不僅拉長了我省尼龍新材料產業鏈,還逐步培育出尼龍66特種材料產業鏈。作為2015年豫滬產業合作對接的“碩果”,中維化纖入駐鶴壁從零起步,在鶴壁市提供的保姆式服務下,短短幾年間完成了從建成投產到填補國內空白等一系列創舉,成為全球第7家、國內唯一的掌握安全氣囊絲生產技術的民營企業,產品遠銷美國、俄羅斯、西班牙、印度等國家。
“我們還引進了北京邦維高科、星宇網達兩家頭部企業入駐,共同打造河南特種尼龍產業園。”中維化纖負責人說,“尼龍66特種材料用途廣泛,我們將通過產融結合,把產業轉移變成產業集聚,構建產業資本運營體系,形成產業創新生態圈。”
家電產業市場需求廣,產業規模大,是制造業的當家產業之一。我省家電產業長期缺乏大塊頭企業,通過引進海爾、格力等企業,家電產業逐步壯大,并由此賦能河南制造業升級。
兩個月前,鄭州海爾熱水器互聯工廠在鄭州經開區建成投產,其高度的智能化生產代表了國內家電工廠的智造新水平。2015年投產的海爾空調鄭州工廠也是海爾在國內布局的三大互聯工廠之一,是海爾集團投資規模最大的單體項目。未來,海爾將在這里建成1000多畝的創新產業園,把海爾工業互聯網平臺和創新創業孵化平臺復制到鄭州,促進河南制造業向智能化整體升級。
3 增優勢
塑造產業合作新格局
河南各地的資源稟賦不同,承接產業轉移的路徑也不同,傳統農區利用市場和勞動力資源優勢,板塊承接勞動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中小企業;工業基礎較好的地區依托產業基礎和綜合配套優勢,集群引進高成長性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資源型地區發揮原材料基礎優勢,通過引進精深加工企業,實現資源就地轉化和轉型升級,各自走出了一條不同的產業發展新路。
新鄉市產業基礎較好,在承接產業轉移中注重打造創新平臺,推動創新鏈與產業鏈精準對接,形成平臺建設與產業發展的良性循環。當地聚焦動力電池和新能源汽車、紡織服裝等主導產業,通過資金支持、融資貼息、技術入股,支持職務科技成果就地轉化、人才激勵等方式,支持企業與國內外高校科研院所開展合作,聯合建設了河南電池研究院等一批創新平臺。今年5月組建的河南中科新創新材料研究院,由新鄉經開區兩家企業和中科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共同注冊成立,對方團隊以技術入股形式參與并占51%的股份;新鄉市、區兩級政府在引進中國紡織科學院過程中給予資金和場地支持,促成在新鄉設立中原分院,有力推動了新鄉化纖綠纖生產技術實現產業化,當地紡織發展水平由此躍升新臺階。
開封市持續優化招商軟環境,以“六個一”“4個50”“首席服務員”等工作機制為抓手,突出“企業服務”定位,強化落實承接產業轉移引進項目跟蹤服務,當好為項目和企業“破解難題的協調員”。自開展產業轉移專項工作以來,共引進簽約項目265個,實際到位省外資金766.17億元,一大批優秀企業脫穎而出。通過引進中聯重科,開封誕生了首家大型現代化農業裝備制造企業,研發、生產的谷物聯合收獲機、玉米聯合收獲機、花生收獲機等農機產品暢銷全國,補齊了河南農機裝備產業鏈條,助推我省農機裝備產業持續走在全國前列。
河南多地還巧打“農”字牌,通過獨具特色的農產品資源吸引優勢加工企業入駐,讓一二三產業實現融合發展。正陽縣有170多萬畝的花生種植面積,每年50多萬噸的花生產量。該縣做好花生大文章,引進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花生首席科學家張新友等60多位中國花生專家,在正陽成立國家花生產業技術體系轉移轉化中心,轉化科技成果72項,促進當地在花生育種、植保、機械加工以及花生產業的精深加工、科技創新方面全國領先。投資數十億元的君樂寶、魯花、金龍魚等乳制品和食用油企業紛紛在正陽落戶建廠,實現由賣“原字號”向精深加工的跨越、由一產獨大到融合發展的跨越。
資源招商、產業招商、親情招商、引鳳還巢……持續多年的產業轉移已在中原大地結下豐碩的成果。通過連續舉辦產業轉移系列對接活動,我省抓住了產業轉移的歷史機遇,大批項目落地投產,承接產業轉移已經成為河南工業增長的主引擎、結構調整的加速器、轉型發展的主抓手。
今年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十四五”畫卷即將展開。未來,產業轉移在經濟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的地位將愈發重要。全省工信系統將把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作為主攻方向,通過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促進更高層次的產業合作,推動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服務鏈多元協同,構建更具活力的開放創新生態和更具競爭力的產業體系,為譜寫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絢麗篇章集聚新動能、注入新活力、塑造新優勢。
典型案例
承接產業轉移的蘭考經驗
金秋時節,走進蘭考城鄉,一派豐收的景象。通過打贏脫貧攻堅戰,蘭考率先脫貧,破繭化蝶。
曾經的鹽堿地上矗立起一座座新工廠,家具制造及木業加工、食品及農副產品深加工和循環經濟3個主導產業蓬勃發展。目前蘭考已集聚世界500強企業5家、上市企業15家、行業龍頭企業40余家。
恒大來了,帶來了家具產業集群;正大、首農來了,帶動了綠色畜牧產業和食品加工業;格林美來了,帶來了“城市礦山”循環經濟鏈;“蘭考制造”正在豫東大地上悄然崛起。
這一切,離不開產業轉移。蘭考縣科工信局局長陳靜波說,蘭考縣近年來緊緊抓住國內產業結構調整的契機,堅持把產業招商作為“頭號工程”,充分利用政緣、地緣、人緣優勢,積極承接產業轉移,不斷探索招商、引商、安商、留商新模式,走出了一條以產業轉移推動產業發展的新路徑。
務實謀劃選準招商方向。以品牌家居、綠色畜牧、循環經濟3個產業體系和智能制造、文旅培訓2個優勢產業作為招商方向,持續展開招商選商。以品牌家居為例,當地依托蘭考木制品產業基礎,研判房地產精裝修、定制化的發展趨勢,確定“品牌家居”發展定位,制定規劃、整合資源、系統推進。在產業集聚區,與恒大集團合作,建設品牌家居產業園,引進歐派、曲美、TATA、鼎豐、立邦等行業龍頭企業。在鄉鎮,突出產業配套、鏈條延伸,規劃建設4個鄉鎮專業園區。在農村,突出前端供應和加工,建設5萬畝國儲林,規范提升1700家群創企業,貫通城鄉、強縣與富民有效結合的產業體系初步形成。
創新模式確保項目落地。以國有平臺為載體,整合社會資本、銀行、基金等資源要素,定制化搭建商業模式,降低企業前期投資成本,實現項目快速落地運營。“筑巢引鳳”。當地通過國有公司申請國開、農發等政策性銀行融資支持,建設標準化廠房,租賃給正大、首農等龍頭企業,到期由企業進行回購,實現企業輕資產入駐。首農萬頭牧場從簽約到投用僅用10個月時間。貼息支持。在招引富士康的過程中,當地幫助富士康拿到優惠貸款并給予部分貼息,拉來了近百億元的投資,實現1.3萬余人的就業。股權合作。對項目前景好、固定投資大的制造業,采取國有公司入股的形式助推企業落地。農投公司入股5000萬元,助推10億元的萬華禾香板項目落地;城投公司入股2500萬元,助推4.5億元的杭蕭鋼構項目落地。通過創新合作實現了資金共籌,利益共享。
強化服務營造安商環境。努力當好“店小二”,成立111個由縣級干部牽頭的重點項目服務組,全過程、全方位服務企業發展;成立聯合審驗中心,項目立項到開工各項手續辦理時間縮短至40個工作日;建立招商引資、項目建設、營商環境“三會合一”例會制度,對項目進展進行專題研究、高效協調、跟蹤落實。持續推動產城融合發展,產業園區內學校、醫院、公園、足球場、公租房、大型商業綜合體配套到位,營造有利于人才集聚、企業生產的優良環境。堅持招商引資與科技創新并舉,建設國家級木制品檢測中心、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優質苜蓿研發中心和院士工作站、蘭考縣綜合質檢中心,打造出一流的服務環境和創新載體。
在鄭州舉行的2019年中國技能大賽決賽智能制造裝備與技術展上,蘇州一家信息咨詢公司的負責人在展臺前詢問。落戶河南的服務業,引領河南消費升級;扎根中原的制造業,則不斷完善著我省產業鏈。
日前,江西省龍南市舉行重大項目集中簽約儀式,簽約項目90%來自粵港澳大灣區。利用大灣區電子信息產業外遷的契機,龍南市與深圳市電子信息產業聯合會等共建13.7平方公里的電子信息產業科技城,吸引電子信息企業投資落戶。
5月以來,通過深圳(河源)產業轉移工業園創新推出的共享用工平臺,向訂單減少的內衣廠、體育用品廠迅速借用到了技能“對口”的員工。”河源市高新區商會秘書長余劍平說,在廣東,不少園區企業訂單有淡旺季,因此,企業“潮汐用工”的問題長期存在。
外出人口返鄉創業,除了回報家鄉的情結之外,一方面是東部發達地區產業轉移大勢所趨,另一方面是因為過去制約當地發展的一些短板已經補齊。比如,在信陽市新縣田鋪鄉田鋪大灣村,當地以“鄉村創客”為主題,將創客平臺與文化旅游相結合,打造河南省首家“創客小鎮”,大力發展鄉村旅游事業。
從各地公布的前三季度經濟數據中,我們發現,雖然傳統經濟大省的格局沒有改變,但中西部地區的增速呈現出了快速增長的勢頭,特別是工業經濟率先恢復,增長強勁。從這張各地經濟增速圖上不難看出,在今年前三季度經濟增速前10名的省份中,中西部省份占據了多數。
面對當前錯綜復雜的國際環境,中央提出“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從西部大開發形成新發展格局來看,喀什和霍爾果斯經濟開發區具有“先發帶動后發”、推進區域協調發展的明顯優勢。
【“十三五”出彩路上 你我這樣走過】河南:搶抓產業轉移 拓寬就業路
當前,我國經濟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實現高質量發展還有許多短板弱項。在實踐中,加快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我們要把握好幾個重點: 一是加強傳統制造業的科技創新。
“雁陣模式”最初是一個經濟學概念,大意是指亞洲各國通過產業轉移,形成有梯度的產業分級,各自形成比較優勢。產業轉移形成“雁陣效應”,推動當地形成產業集群,在河南已成現實圖景。
10月15日下午,2020中國(鄭州)產業轉移系列活動“縣域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論壇”在鄭州舉辦。從河南縣域工業競爭力30強縣(市)的整體情況來看,30強縣(市)的工業經濟規模約占全省縣域一半,有力支撐了整個河南省工業經濟的平穩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