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0日17:41 來源:中國網
中國網北京10月9日訊(記者 江虹霖 宋柏霖)“在打造幸福河上扛起鄭州責任、展現鄭州作為,是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重要政治任務。”近日,河南省副省長、鄭州市市長、鄭州市總河長王新偉在接受《對話黃河河長》欄目專訪時表示,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之后,鄭州高標準謀劃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核心示范區,聚焦確立“華夏文明之源、黃河文化之魂”主地標,推進“黃河文化+”和“互聯網+”聯動發展,為建設俯仰古今、橫跨東西、聯動南北的多彩“母親河”書寫鄭州篇章。
王新偉(左二)調研黃河突出生態問題整治工作
中國網記者:鄭州在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核心示范區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有哪些成效和亮點?
王新偉: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習近平總書記擘畫的重大國家戰略,在打造幸福河上扛起鄭州責任、展現鄭州作為,是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重要政治任務。去年以來,鄭州市高標準謀劃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核心示范區,構建形成了“四位一體”建設發展態勢。
一是清晰定位。以連霍高速公路以北的沿黃1200平方公里為主體建設核心示范區,明確三大功能定位:即沿黃生態保護示范區,加快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灘系統治理,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提供示范;國家高質量發展區域增長極,把鄭州建設成為全國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黃河歷史文化主地標,傳承保護弘揚好中原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淀,確立鄭州“華夏文明之源、黃河文化之魂”主地標戰略地位。
二是規劃先行。高標準編制實施“1+1+1+N”規劃體系:即“一個報告”——鄭州建設核心示范區重大戰略研究報告,“一個規劃”——核心示范區總體發展規劃,“一個方案”——核心示范區起步區方案,以及文化博物旅游、生態綜合治理、交通工程等系列三年行動計劃和年度專項方案,印發實施《2020年鄭州市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核心示范區工作要點》,為核心示范區建設提供了規劃支撐。
三是項目支撐。以鄭開同城、生態廊道、水環境綜合治理、生態保護修復、防洪安全防范治理提升等十大工程為抓手,謀劃啟動95項具有引領性、標志性的重大項目,總投資約4680億元,年度計劃投資約780億元,目前95個項目完成投資368億元,大河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黃河灘區濕地公園、黃河國家博物館、大河文化綠道等項目加快推進。
四是健全機制。成立了以書記為組長、市長為常務副組長、分管副市長為專項組長的市級領導小組,組建了“一辦五組”組織架構,健全了議事會、聯絡員、請示報告等7項工作機制,為推進核心示范區起步區建設提供高效組織保障。
中國網記者:鄭州在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打造黃河主地標方面做了哪些具體工作?
王新偉:鄭州擁有83處國保單位,居八大古都第2位、黃河流域城市第1位,是當之無愧的“中華母親河第一城”。我們聚焦確立“華夏文明之源、黃河文化之魂”主地標,構建了保護傳承弘揚的新體系、新內涵、新載體,在新時代“黃河大合唱”中譜寫濃墨重彩的鄭州篇章。
一是構建新體系。實施黃河鄭州段文化遺產系統保護工程,持續講好鄭州、開封、洛陽“三座城、三百里、三千年”文化發展故事,形成了以華夏文明傳承創新中心建設為帶動,以“黃河文化帶”“環嵩山文化帶”和鄭州中心城區“商代王城遺址”“二七商圈”“二砂工業遺存”等文化板塊為核心的保護傳承弘揚體系,著力把黃河文化遺存管起來、用起來,讓黃河文化活起來、熱起來。
二是賦予新內涵。圍繞“自然黃河、文化黃河”兩大主題,把黃河文化與弘揚二七大罷工精神、偉大抗疫精神結合起來,講好講活黃河歷史和當代故事;籌備世界大河文明論壇等重大活動,用國際話語體系闡述黃河文化的人類價值,著力打造國際級的黃河文化尋根圣地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觀光體驗目的地,不斷提升黃河文化的全球吸引力、輻射力和感召力。
三是打造新載體。全面抓好文物安全暨保護利用“雙百”工程,加快推進黃河國家博物館、雙槐樹考古遺址公園、黃河頌文化演藝綜合體、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一期等項目建設,推進“黃河文化+”和“互聯網+”聯動發展,利用互聯網等高新科技在黃河文化創作、生產、傳播、消費等各環節的應用,將黃河建設成俯仰古今、橫跨東西、聯動南北的多彩“母親河”。
中國網記者:鄭州在治水及生態保護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怎樣的成績?
王新偉:“水瓶頸”是制約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問題。鄭州一體推進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水災害“四水同治”,以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倒逼用水方式和經濟發展方式“雙轉”。
一方面,落實河長責任制。構建了“八長一員、七支隊伍”(即市縣鄉村四級河長+河湖警長、河湖檢察長、民間河長和媒體河長,每條河1-2公里設置一名河湖巡察員,領頭隊、參謀隊、突擊隊、協調隊、先鋒隊、護衛隊和監督隊)河湖長制工作組織體系。創新推行“兩函四巡三單兩報告”(“兩函”即履職提示函、河湖問題提示函;“四巡”即市級河長每年完成不少于4次責任河湖巡查;“三單”即市級河長向縣級河長批交問題交辦單、任務交辦單,向市河長辦批交督辦單;“兩報告”即下級河長解決問題要報告、個人履職要報告)工作法,采取“河長帶頭清、部門聯動清、司法介入清和媒體監督查、社會參與查、紀委介入督”的“三清兩查一督”措施,有力有效解決河湖“四亂、三污”問題,確保了河湖安瀾。
另一方面,推進節水行動。持續提升水資源智能化管理水平,把節水融入取、供、用、耗、排全過程,推進工業、生活、農業、生態全行業深度節水。
生態保護方面,鄭州加快建設黃河生態廊道,啟動邙嶺森林生態、低灘濕地生態、中高灘休閑生態“三大生態保護”工程,構建堤內綠網、堤外綠廊、城市綠芯生態格局,綠色成為扮靚母親河的鮮明底色;全面推進黃河沿岸綜合治理和景觀建設,以最嚴厲的措施加強黃河主河道和支流排污監管,確保水美、岸美、產業美、環境美。目前,全市建成區綠化總面積突破2億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41.1%,形成了58萬畝的黃河濕地、80公里的黃河大堤生態景觀帶,構建了“綠城”變“綠都”的綠屏障。
習近平:長江造就了從巴山蜀水到江南水鄉的千年文脈,是中華民族的代表性符號和中華文明的標志性象征,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保護好、傳承好、弘揚好長江文化,要堅持賡續千年文脈,厚植家國情懷,傳播時代價值,展示多彩文明。
“在打造幸福河上扛起鄭州責任、展現鄭州作為,是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重要政治任務。目前,全市建成區綠化總面積突破2億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41.1%,形成了58萬畝的黃河濕地、80公里的黃河大堤生態景觀帶,構建了“綠城”變“綠都”的綠屏障。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是國家改革開放從沿海向內陸縱深推進的重大戰略舉措。加強區域協同合作 永川牽手成都天府軟件園、自貢、瀘州等地共唱“雙城記” 唱好“雙城記”,建好“經濟圈”,實現產業協同發展尤為重要。
3月13日,4家行政單位對檢察建議進行了書面回復:在8月31日之前對石料廠全面進行停工停產,12月31日之前完成拆除搬遷和地形地貌及周邊環境恢復治理。經過一年多的整治,全區京杭大運河沿線共取締31家砂石碼頭和5個其他類型非法碼頭,拆除違章建筑4.4萬平方米,取締內河干線航道32臺吊機。
牢記總書記囑托,內蒙古持續推進公共文化服務建設,深入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利用,積極推動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目前,內蒙古全區共有75支烏蘭牧騎、3500多名隊員,年均堅持深入農牧區基層活動4個月以上,為各族群眾演出100多場,同時開展多種文化服務。
牢記總書記囑托,內蒙古持續推進公共文化服務建設,深入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利用,積極推動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目前,內蒙古全區共有75支烏蘭牧騎、3500多名隊員,年均堅持深入農牧區基層活動4個月以上,為各族群眾演出100多場,同時開展多種文化服務。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夏考察時,來到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紅寺堡區,該區生態移民村弘德村,居民主要來自“苦瘠甲天下”的深度貧困地區——寧夏西海固。扶貧更是扶志,少數民族地區作為脫貧攻堅的主戰場,想要啃下這塊“硬骨頭”,如何發掘我們勤勞、質樸、肯干的民族文化,成為去除“窮根”的關鍵。
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即將到來,非遺傳承保護正由數量型傳承保護向質量型活化利用轉變,非遺科學保護的新格局正在加速形成——寧波市寧海縣依托泥金彩漆國家級非遺、清刀木雕浙江省級非遺、箍桶寧波市級非遺,打造了一個非遺文化產業園。
“人大代表為人民,唱支山歌給黨聽,水族兒女心連心,奔向小康同脫貧……” 山歌久久盤旋,唱歌的人名叫宋水仙。當地人都知道宋水仙,她的三個身份幾乎寫出了她的一生: 第一個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馬尾繡傳承人;
“2019年5月,中辦國辦印發《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標志著大運河保護傳承利用上升為國家戰略,對于開封這個因河而興的城市來講,是一個重大發展機遇。“大運河承載的不僅是自然風光和運河兒女的悠悠鄉愁,更重要的是那流淌千百年的歷史文脈,這才是運河文化最為恒久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