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04日11:1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河北省石家莊市行唐縣張先生因患頸內動脈血栓,到北京天壇醫院就醫,出院時享受了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不用墊付資金。最讓張先生驚喜的是,他享受的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3項保障待遇在出院時“一站式”結算了,不用分別跑腿去辦報銷手續,報銷比例達到91.4%。
近年來,像張先生一樣享受到異地就醫直接結算便利的患者越來越多。截至6月底,共有669萬人次享受到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的便利。其中,跨省住院費用累計直接結算535萬人次;京津冀、長三角和西南五省份3個地區試點門診費用跨省直接結算,累計直接結算134萬人次。
——讓信息跑起來,群眾不用跑腿墊資。
以往,人們跨省異地就醫需要自己先墊付錢款,報銷時要拿著單據、材料回到參保地辦理。2016年12月,國家跨省異地就醫住院費用直接結算系統投入使用,信息全國聯網,異地就醫的群眾再也不用跑腿墊資。
就診醫院看的項目跟參保地的報銷項目不一樣,怎么報銷?不用擔心,結算平臺已設計好政策,實行“就醫地目錄范圍、參保地待遇標準”,方便醫務人員按習慣開展診療。異地就醫患者住院時不用先墊付醫療費用,是因為實行“先預付、后清算”,減輕了醫療機構墊付資金的壓力。
目前,全國所有省份、所有統籌地區、各類參保人員、主要外出類型,重點醫療機構等都納入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系統,越來越多群眾享受到直接結算便利。截至2020年6月底,全國跨省異地就醫定點醫療機構已達31673家,其中二級及以下定點醫療機構28755家,并且保持持續增長趨勢。
——把手續簡化起來,一鍵就能辦備案。
最近,黑龍江省鶴崗市開通線上異地就醫備案服務。長期居住在北京市的鶴崗市參保人王大媽很快便下載了“國家醫保服務平臺”APP,進行了備案,手續簡單、出院直接結算。
目前,有4類人員可以享受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異地安置退休人員、異地長期居住人員、長住異地工作人員、異地轉診人員。異地就醫之前,這些人員需要“先備案、選定點、持卡就醫”。如今,備案手續越來越簡化,很多地區參保人員通過APP、微信就能備案。
去年12月,國家醫保局推出國家異地就醫備案小程序。目前,山西、內蒙古、遼寧等18個省份的77個統籌地區作為試點地區已開通線上備案服務。隨著統一的國家醫療保障信息系統建設,2020年底前將實現符合條件的跨省異地就醫患者在所有定點醫院住院能持卡看病、即時結算。
——將門診納入進來,醫保變得更好用。
來自浙江省嘉興市的王阿姨到上海隨女兒居住,每個月都要到瑞金醫院配藥。長三角地區異地門診直接結算試點開通后,她辦理了備案,看門診時像本地人一樣刷醫保卡掛號、繳費,醫保支付費用自動扣除。王阿姨高興地說:“真方便,醫保在哪都一樣好用。”
長三角地區最早開通門診費用跨省直接結算服務。去年長三角三省一市(江蘇、浙江、安徽和上海)41個城市實現醫保“一卡通”。目前,定點醫療機構已達6486家,累計結算133萬人次,醫療總費用3.2億元,醫保基金支付1.9億元。上海市醫保局局長夏科家說:“為了方便長三角老百姓到異地門診,三省一市克服了很多政策技術上的困難,提高了城鄉居民對優質醫療資源可及性,增強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開展門診費用跨省直接結算試點。國家醫保局基金監管司司長黃華波說,相對住院費用直接結算來說,門診就醫結算困難不小。盡管如此,為了方便更多異地就醫參保居民,繼長三角地區之后,西南五省份、京津冀地區陸續開展門診費用跨省直接結算試點,盡快讓有需要的參保居民享受到直接結算的便利。
《 人民日報 》( 2020年10月04日 02 版)
近日,映象網記者接到鄧州腫瘤醫院的一患者電話反映稱,自今年4月份出院后一直向醫院討要醫保報銷未果,生活因此受到巨大影響。鄧州腫瘤醫院回應:從今年4月患者的醫保報銷成為難題;院方多次向當地醫保局反映此事,但醫保基金定額支付資金每年只給150萬,數額太低。據統計,從2018年到2020年第一季度,醫院已累計墊付多達1376萬元,導致流動資金鏈斷裂。
近日,國家醫療保障局發布《國家醫療保障局辦公室關于印發區域點數法總額預算和按病種分值付費試點城市名單的通知》,根據各省(區、市)醫療保障局自愿申報的情況,確定了區域點數法總額預算和按病種分值付費試點城市名單。
長期以來,醫藥領域給予回扣、壟斷控銷等行為,造成藥品和醫用耗材價格虛高、醫療費用過快增長、醫保基金大量流失,加重人們的看病負擔。9月17日,國家醫保局表示,已與最高人民法院簽署了《關于開展醫藥領域商業賄賂案件信息交流共享的合作備忘錄》,建立醫藥領域商業賄賂案件定期通報制度,開展信息交流共享,持續深化治理醫藥領域商業賄賂協同合作。
醫保基金是醫療保障工作的生命線,管好用好醫保基金,對保障群眾權益,維護社會穩定,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意義。強化對醫保基金的全過程監督,保持基金監管的高壓態勢,營造“不敢騙、不能騙、不想騙”的社會氛圍,確保醫保基金安全平穩運行。
門診變“賬戶付費”為“按比例報銷”,減輕了慢性病人的負擔,這也是實現精準保障、發揮醫保基金共濟作用的應有之義。門診報銷50%起步,可以大幅減少過度診療、尤其是減少超適應癥住院,從而減少醫保基金浪費現象。
8月26日,國家醫保局正式向社會公布《關于建立健全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門診共濟保障機制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從改革的指導意見來看,所提出的健全醫保共濟保障機制實際是兩種: 一是統籌基金支付的門診共濟保障。
據國家醫保局網站消息,8月26日,國家醫保局發布了《關于建立健全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門診共濟保障機制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意見擬規定,普通門診統籌覆蓋全體職工醫保參保人員,支付比例從50%起步。
7月31日,國家醫療保障局發布《基本醫療保險用藥管理暫行辦法》,該暫行辦法已經國家醫療保障局局務會審議通過,自2020年9月1日起施行。辦法明確了包括預防性疫苗,滋補藥品,保健藥品,脫發、美容減肥類 等在內的八類不得進入《藥品目錄》的藥品;規定了醫保基金的支付辦法等。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于推進醫療保障基金監管制度體系改革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醫保基金監管的工作要求,全面提升醫保治理能力,深度凈化制度運行環境,嚴守基金安全紅線。
鄉鎮衛生院門可羅雀,縣里醫院人滿為患,患者拖家帶口到縣以上大醫院治療,交通費、陪護費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以李樓鄉衛生院為例,衛生院破舊,骨干醫生流失,八九年沒有添置一臺新醫療設備,基層就診率不足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