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03日09:49 來源:環球網
本文轉自【光明日報】;
【倡導國慶新民俗 打造愛國活動周】
濃油赤醬的扎肉,軟糯適宜的陽春面,再撒上一撮蔥花,香氣撲鼻。9月30日中午,在上海市奉賢區奉浦街道生活驛站餐點,工作人員將面條一碗碗盛好,馬不停蹄地端到前來用餐的老人面前。
從去年國慶節起,人們團坐一起品嘗美味的國慶面,為祖國慶生,成為上海民眾的國慶新習俗。
30日中午時分,記者一進入上海交通大學附屬同仁醫院的職工食堂,便被撲面而來的節慶氣氛所感染。國慶面的分發窗口前排起長長的隊伍,一面面紅色的小國旗擺放在食堂餐桌上。前來就餐的院職工紛紛手持國旗和“我愛同仁”的標牌,自發來到國旗前合影留念。
同仁醫院黨委辦公室主任俞越峰說,今年為全院醫護員工準備了1600多份國慶面,對于那些忙碌在手術室的一線醫護工作者,還會有專人送去,讓全院職工都能感受到節日氛圍。
“過節需要儀式感,國慶面就是一個實實在在的載體”,同仁醫院院長馬駿在前一天剛剛參加了上海市委召開的全市抗疫先進表彰大會,她說:“今年全社會對衛生戰線特別關心,這令我們有了強烈的職業自豪感。”
一碗國慶面,在上海市實驗小學吃出了不同味道。
9月29日,上海市實驗小學的小學生用火龍果、胡蘿卜、菠菜等制作五彩面條,寓意童年五彩斑斕、生活五谷豐登、祖國繁榮昌盛。“生日吃面是我們中國人的傳統習俗,我們想通過為祖國媽媽親手做一碗五彩面,祝福祖國媽媽生日快樂!”二年級的黃橙子說出了內心的樸素情感。
在五彩國慶面里,“愛國”只是其中一種味道。大隊輔導員周靜說,學生在制作過程中,學習了勞動本領;在品嘗面條中,懂得了節糧光榮;在對祖國的祝福中,立下了為實現美麗中國夢而時刻準備著的童心童愿。
歡聚一堂,吃國慶面,國慶的這個新習俗、新風尚,在上海各地同時上演。在徐匯區,百余名建設者在濱江建設者之家共享國慶面;在普陀區,晉元中學西藏班學生與結對班級學生代表共吃國慶面;在楊浦區控江醫院,醫院膳食科制作花樣國慶面,送給病房、發熱門診、采樣點,慰問病房老人及抗疫一線工作人員,大家品嘗國慶面,同享安康福,祝福偉大的祖國國泰民安。
(本報記者 任鵬 本報通訊員 魏娜)
據中國新聞網消息,有記者從央視了解到,時隔20余年,陳佩斯再度回歸央視舞臺,擔任綜藝《金牌喜劇班》的首發導師。陳佩斯在個人社交平臺上傳了一條動態,他現身片場拍戲,兒子陳大愚則作為助理陪在他身邊。
2020年9月30日,為迎接國慶,上海市松江區民樂學校特意為學生準備三色“國慶面”。來自普陀區石泉路街道鎮坪居民區106歲的李佩印老人(前排右二)正在和居民朋友一起吃國慶面。
一個帶著口罩的“廚師”出現在現場 為老人慶生 當他摘下口罩的那一瞬 老人哭了出來 也讓在場所有人動容 ↓↓↓
謝園演藝生涯的高低起伏背后,亦是中國喜劇表現形式的幾番更迭。在九十年代,他與葛優、梁天一起被稱為中國內地的“喜劇三劍客”,他們仨合作了不少喜劇作品。謝園演藝生涯的高低起伏背后,亦是中國喜劇表現形式的幾番更迭。
嬉笑怒罵都多了三分趣味 隴縣民間藝人身穿社火戲服進行表演。圖片來源:陜西省文化和旅游廳 張亨偉 攝 還是很搞笑的 秦始皇陵兵馬俑。侯宇 攝 “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滿面塵灰煙火色(sěi),兩鬢蒼蒼十指黑。
這件暖心事兒在網上火了 一個堅持送菜的拾荒老人在一段視頻中 一位老人在一家牛肉面館里吃面 ””
””男士馬上接著說 什么都不要,你來吃就可以了。”老人把一大袋蔬菜放在面館門口 男士見到后連忙婉拒 老人卻背著尼龍袋子扭頭就走 走路時還有點跛腳 拍攝視頻的網友說 給這位走路都不穩的拾荒老人
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11月07日05時46分在四川宜賓市長寧縣(北緯28.38度,東經104.90度)發生3.2級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
面點展示臺上,擺放著壽桃、棗饃等造型各異的面點,愿祖國蒸蒸日上。活動現場,兩條20米長龍翻騰起舞,舞獅團不搶繡球搶壽桃,喜氣洋洋向祖國獻上“國泰民安、五谷豐登”的祝福。
1月29日,安陽市紅香柳刀削面館里溫暖如春。王曉軍另外還推出了一些優惠:五保戶吃面免費、環衛工人吃面半價、農民工加面免費等。2017年,王曉軍榮登“中國好人榜”;2018年,他又被評為河南省第八屆優秀復轉軍人年度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