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30日19:44 來源:江西學習平臺臺
近年來,江西省宜春市上高縣以“祠堂說事”為載體,大力推行“有事到祠堂說,有理到祠堂講,有糾紛到祠堂調”的基層治理模式,實現了自治、德治、法治“三治”的有機融合。
“祠堂說事”由理事問事、群眾說事、及時辦事和定期評事四個環節組成,“說”就是敞開天窗說亮話,“辦”就是馬上辦,既辦村里的大事,也幫村民解決生活中的小事。
有事到祠堂說
——說出了群眾的話語權
上高的“祠堂說事”源自村民自治的土辦法“村民說事”。村里的一些麻煩事、困難事,村民之間的矛盾糾紛,大家在祠堂里面敞開心扉說一說、議一議,基本上都能得到解決。
“遇事多商量,遇事能商量,就能贏得民心,村里的事情就能辦好。”蘆洲鄉新橋村新屋組理事會會長趙小龍說起“祠堂說事”的經歷,深有感觸地說。
2019年,趙小龍被村民選聘為“祠堂說事”理事會會長。平時,他和其他7名理事會成員經常去村民家串門聊天,了解村民的一些想法,村民有事也樂于跟他們說。在祠堂說事時,趙小龍都會將收集到的村民意見讓大家一起來討論決定。
大事大議,小事小議,急事立議。上級的各項政策補貼、村集體資產招投標、低保評議等涉及村民利益的事情,村民有什么訴求,都在說事會上公開透明地講。在疫情防控期間,趙小龍在祠堂召開了3次疫情防控說事會。
“剛開始大部分村民都對春節期間不走親訪友、不串門不理解,后來我們理事會跟大家講清楚了利害關系,大家都表示接受,有些村民還主動報名參與疫情宣傳和卡點值班,積極性比較高。”趙小龍說。
“祠堂說事”,辦是關鍵。說了、議了,沒有去辦,等于白說白議。
新屋組有100多畝水田由于缺水,往年只種植晚稻。今年,全縣推廣早稻種植,一些村民以種種原因推脫不愿意種。趙小龍把這些村民召集到祠堂,大家一起來想辦法解決問題。最后綜合大家的意見,由村集體統一抽水、育秧,事情得到圓滿解決。
“‘祠堂說事’就是要讓‘為民做主’轉變成‘讓民做主’,使村民有更多的知情權、話語權。群眾的氣順了,上訪的也少了。”蘆洲鄉司法所所長黃敏說。
如今,村里的事大伙一起商量,一起干,一起監督,已成為許多村民的共識。
有理到祠堂講
——講出了文明的鄉風
鎮渡鄉江東村70多歲的老人喻根華,盡管她是一位建檔立卡貧困戶,但是她幾十年如一日不離不棄照顧百歲婆婆的事跡在當地廣為傳頌。2017年,喻根華榮登孝老愛親“中國好人榜”。
江東村有著敬老愛親的傳統,村里已經連續24年舉辦了重陽節敬老活動。2019年,該村在祠堂里商討幸福食堂籌建事宜時,大家紛紛推薦喻根華為幸福食堂工作人員,讓她照顧幸福食堂17名老人的一日三餐,讓孝老愛親的傳統傳承下去。
“去年,我婆婆去世了,我會像照顧自己的婆婆一樣,照顧好這些老人……”喻根華深情地說。
文明鄉風是農村社會治理的重要內容和有力保障。近年來,上高以弘揚孝道文化為抓手,用良好的家風來培育文明的鄉風。該縣利用祠堂人員聚集這一優勢,將祠堂打造成“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依托“祠堂說事”這一平臺,大力開展“好媳婦、好婆婆”“好妯娌”“好鄰居”等評選表彰活動,在祠堂中設立“好人榜”,將他們的好家風廣而告之。
該縣將每月10日確定為“祠堂說事”日,把“家風講堂”“道德講堂”等活動搬進村祠堂,邀請村里的好人代表現身說法,調解婆媳、鄰里矛盾,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
“現在村里的風氣越來越好,婆媳、妯娌間的矛盾越來越少,村里的老人也踴躍投身于新農村建設,為脫貧攻堅出謀劃策。”江東村黨支部書記胡文貴說。
有糾紛到祠堂調
——調出了和睦的鄰里關系
“你的老房子沒拆,這個新房就不能建!”
“這個宅基地是我花錢買的,憑什么不能建?”近日,田心鎮江南村村民陳榮與前來阻止他建房的村干部吵了起來。
“有話好好說,鄉里鄉親的,吵解決不了問題,到祠堂里坐下來讓大家來評評理……”聞訊趕來的該村理事會會長楊流牙勸阻道。
一個由司法所工作人員、理事會成員、村里的老黨員組成的“評判團”開始坐“堂”評案。
“按照一戶一宅的規定,你想建新房就必須拆除老房子。”
“宅基地是村集體資產,不是個人私有財產,國家禁止私自買賣。”
理事會成員耐心勸說,司法所干部細致地講法普法,終于讓陳榮認識到自己私自買集體宅基地屬于違法行為,他表示愿意服從村委會安排,拆除老房在原址新建。
村民之間有糾紛,讓理事會來調解。在祠堂里,坐著矛盾雙方,還有由村里的老干部、老黨員、村民代表等組成的理事會成員。大家把事情講一講,把道理說一說,看似不可調解的矛盾,基本上能協商解決好。
“村民對祠堂都懷有敬畏之心,在外面大喊大叫,到了祠堂都能心平氣和地坐下來談,處理起來就更容易了。”楊流牙說,“遇到糾紛來祠堂里講一講,評一評,現在漸漸成為村民的共識。”
“每個鄉鎮還配備了一名法律顧問,我們要求鄉鎮司法所干部及法律顧問定期到村里進行普法宣傳,增強村民的知法懂法用法的意識。”上高縣委政法委副書記余頌介紹說。
目前,該縣建立“祠堂說事”點136個,收集社情民意758條,調解矛盾糾紛635起,議事698件,基本實現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
如今,在上高,“祠堂說事”正深入人心,村民也實實在在感受到了新的變化,話語權更多了,鄉風更文明了,矛盾糾紛變少了!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村為民服務中心作為基層治理體系的重要陣地建設好,完善充實服務事項,提高為民服務水平,增強為民服務的精準性和實效性。據了解,大麻灣新村便民服務中心致力于打造功能齊全、服務規范、便捷高效的村民滿意窗口。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村為民服務中心作為基層治理體系的重要陣地建設好,完善充實服務事項,提高為民服務水平,增強為民服務的精準性和實效性。據了解,大麻灣新村便民服務中心致力于打造功能齊全、服務規范、便捷高效的村民滿意窗口。
體驗式治理的總體性工作任務主要有四個方面:情境融入、參與式觀察、行動性研究、總結報告。融入情境后,體驗式治理者必須積極參與當地的社會治理實踐,并進行反思性觀察。
十幾年前,一部名為《小巷總理》的電影講述了改革開放初期長春市社區居委會主任譚竹青的感人經歷。
作者:吳曉林 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教授、博導,南開大學中國政府與政策聯合研究中心研究員 十幾年前,一部名為《小巷總理》的電影講述了改革開放初期長春市社區居委會主任譚竹青的感人經歷。
12月3日,在江西省贛州市章貢區東外街道辦事處長虹社區,工作人員正在向居民普及憲法和相關法律知識。例如,相聲、小品等藝術形式可以成為法律知識的載體,模擬法庭可以更加直觀地幫助基層群眾感受公民的守法義務和法律的神圣威嚴。
12月3日,在江西省贛州市章貢區東外街道辦事處長虹社區,工作人員正在向居民普及憲法和相關法律知識。例如,相聲、小品等藝術形式可以成為法律知識的載體,模擬法庭可以更加直觀地幫助基層群眾感受公民的守法義務和法律的神圣威嚴。
“樓上扔垃圾是常有的事兒,之前扔下一個煙頭,九樓的被子全被燒光了,以前找不到‘始作俑者’,現在智能抓拍解決了難題。作為街道的首個高層安置小區,南莊佳苑有上千戶居民,亂停車、高空拋物等現象時有發生,不僅影響居住環境,還引發了不少鄰里糾紛。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提出,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處理好基層黨組織與多元治理主體之間的關系。
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昨天(2日)發布,鄉村治理試點啟動一年來,取得階段性成效。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介紹,“十三五”期間,中央對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作出了全面部署,各級有關部門完善了鄉村治理制度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