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28日09:58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9月28日電 據農業農村部網站消息,為切實保障中秋節、國慶節期間農產品質量安全,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有效供給,近日,農業農村部對“兩節”期間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進行部署,提出六項具體要求,要求牢牢守住農產品質量安全底線,決不能出現系統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
資料圖:北京市民在社區便民菜店內挑選蔬菜和水果。中新社記者 賈天勇 攝
一要落實監管責任。加強日常巡查,開展督導檢查,推動監管措施真正落實到鄉、村,落實到生產主體,牢牢守住農產品質量安全底線,決不能出現系統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
二要加強風險監測。加大重點區域、重點品種、重點環節風險監測力度,重點抽檢節日期間消費量大、問題隱患較多的“菜籃子”產品,及時研判和處置發現的風險隱患。
三要深化專項整治。加大監督抽檢力度,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并積極協調多部門開展聯合執法,發揮執法辦案威懾作用。
四要落實合格證制度。指導生產主體落實好質量控制要求,在自控自檢基礎上規范開具合格證,防止隨意開證、不合格冒充合格等行為,將存在問題主體納入重點監管對象,加大抽檢頻次。
五要強化培訓指導。普及農藥獸藥安全使用知識,推行標準化生產技術操作規范,推廣動植物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指導合理使用農業投入品,防范假劣農資坑農害農。
六要嚴格應急值守。細化和完善應急處置工作,強化應急培訓和應急演練,加強“兩節”期間農產品質量安全輿情監測,保證信息聯絡暢通,及時處置突發問題。
農業農村部表示,今年以來,農業農村部門大力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全面推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構建以“安全標、綠色標、優質標、營養標”為梯次的標準體系,推進地理標志農產品保護工程,努力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截至目前,全國已有18.7萬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應用合格證,共認證綠色、有機和地理標志農產品食品4.6萬多個,建成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和有機農產品基地超2億畝。
正在重慶舉行的第十八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發布了《2020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水平評價報告》,報告顯示,2019年我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總體水平達到36%,較上年提升了3個百分點。
9月起,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等16個部門聯合開展2020年全國“質量月”活動,主題為“建設質量強國 決勝全面小康”。全國“質量月”活動堅持以質量促進發展活力、以質量增進人民福祉。
據悉,本次活動由河南省綠色食品發展中心、鄭州市農業農村工作委員會和鄭州市金水區人民政府共同舉辦。各省轄市、濟源示范區、各省直管縣(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和“三品一標”工作機構負責人,各參展企業代表,采購商代表400余人共同出席。
“陪領導家孩子參加人大附的考試,難度直逼博士入學考試,還有時間限制,領導孩子考試要是掛了會不會怪我不夠給力”記者從農業農村部相關部門了解到,鄧某確曾在上述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局某處工作,后來到農業農村部下屬單位工作。
隨后網友根據發言稿,質疑微博中所說的領導是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司副司長方曉華。澎湃新聞從農業農村部相關部門了解到,鄧某確曾在上述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局某處工作,后來到農業農村部下屬單位工作。
據農業農村部最新(7月3日)發布,針對當前一些地區汛情嚴峻給農業生產造成不利影響,農業農村部已派出6個救災專家指導組,分赴安徽、江西、湖北等洪澇重災省份,指導農民落實防災減災措施,盡快恢復生產。要組織農民抓緊加固設施大棚和畜禽圈舍,及時收獲已成熟作物,清理疏通田間溝渠和畜禽場排水系統,防止發生大面積內澇。
農業農村部今天(5月7日)發布,為落實四部委印發的《關于實施“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的指導意見》。農業農村部決定開展“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試點工作,并制定了《“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試點工作方案》。
3月22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就保障春耕生產農資供應工作情況舉行發布會。農業農村部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來保障“菜籃子”產品的質量安全,中國的農產品總體上是安全的、可靠的、是有保障的。
3月22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就保障春耕生產農資供應工作情況舉行發布會。會上,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司副司長黃修柱表示,疫情發生以來,農業農村部門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把“菜籃子”產品的質量安全工作和“菜籃子”產品穩產保供工作同部署、同要求、同推進、同落實。
2月22日上午,在鄭州市中牟縣官渡鎮孫莊鄉謠農場,工作人員正在把經過檢測的花菜、辣椒、萵筍等蔬菜分類裝箱,然后在箱子上貼上食用農產品合格證。通俗來講,這個合格證是上市農產品的“身份證”,是生產者的“承諾書”,是質量安全的“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