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3月22日17:21 來源: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3月22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就保障春耕生產農資供應工作情況舉行發布會。
會上,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司副司長黃修柱表示,疫情發生以來,農業農村部門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把“菜籃子”產品的質量安全工作和“菜籃子”產品穩產保供工作同部署、同要求、同推進、同落實。
第一,壓實屬地管理責任。在2月份到3月份期間,農業農村部連續下發三個文件,將技術性資料發到各個地方,要求各地落實屬地管理責任,切實加強疫情防控期間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特別是要分區分級采取相應的監管措施,不能讓不合格的農產品流到市場上。
第二,印發疫情防控期間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操作指南和保障措施的圖解,發放到全國各地,要求各地發放到農民群眾手中,讓他們了解在生產經營時如何保證農產品質量。
第三,加強風險監測,就是要把問題找出來。今年一季度,部省兩級共檢測2.3萬批次農產品,據不完全統計,合格率保持在97.5%以上。通過監測,也發現了一批不合格的農產品,及時進行了處置。
第四,提供相應的服務,特別是在檢測方面。疫情防控期間很多企業有檢測需求,農業農村部組織農產品檢測機構主動靠前服務,要求快速檢測,快速出報告,不能耽誤農產品上市。
第五,農產品合格證制度。去年,農業農村部在全國范圍內開始部署啟動。事實證明,在疫情防控期間,合格證是一個非常好的制度設計,它既可以減少人員接觸,又可以壓實生產經營者的主體責任,由企業自己承諾所出售的產品是合格的。農產品隨車賣到全國,它的標志、名字也都賣到全國,真要出問題了,馬上能找得到。疫情防控期間,全國共開具了370萬張合格證,附帶合格證上市農產品有248萬噸,起到很好的作用。
黃修柱表示,中國的農產品總體上是安全的、可靠的,是有保障的。
正在重慶舉行的第十八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發布了《2020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水平評價報告》,報告顯示,2019年我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總體水平達到36%,較上年提升了3個百分點。
普及農藥獸藥安全使用知識,推行標準化生產技術操作規范,推廣動植物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指導合理使用農業投入品,防范假劣農資坑農害農。截至目前,全國已有18.7萬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應用合格證,共認證綠色、有機和地理標志農產品食品4.6萬多個,建成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和有機農產品基地超2億畝。
9月起,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等16個部門聯合開展2020年全國“質量月”活動,主題為“建設質量強國 決勝全面小康”。全國“質量月”活動堅持以質量促進發展活力、以質量增進人民福祉。
據悉,本次活動由河南省綠色食品發展中心、鄭州市農業農村工作委員會和鄭州市金水區人民政府共同舉辦。各省轄市、濟源示范區、各省直管縣(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和“三品一標”工作機構負責人,各參展企業代表,采購商代表400余人共同出席。
“陪領導家孩子參加人大附的考試,難度直逼博士入學考試,還有時間限制,領導孩子考試要是掛了會不會怪我不夠給力”記者從農業農村部相關部門了解到,鄧某確曾在上述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局某處工作,后來到農業農村部下屬單位工作。
隨后網友根據發言稿,質疑微博中所說的領導是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司副司長方曉華。澎湃新聞從農業農村部相關部門了解到,鄧某確曾在上述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局某處工作,后來到農業農村部下屬單位工作。
據農業農村部最新(7月3日)發布,針對當前一些地區汛情嚴峻給農業生產造成不利影響,農業農村部已派出6個救災專家指導組,分赴安徽、江西、湖北等洪澇重災省份,指導農民落實防災減災措施,盡快恢復生產。要組織農民抓緊加固設施大棚和畜禽圈舍,及時收獲已成熟作物,清理疏通田間溝渠和畜禽場排水系統,防止發生大面積內澇。
農業農村部今天(5月7日)發布,為落實四部委印發的《關于實施“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的指導意見》。農業農村部決定開展“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試點工作,并制定了《“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試點工作方案》。
3月22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就保障春耕生產農資供應工作情況舉行發布會。農業農村部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來保障“菜籃子”產品的質量安全,中國的農產品總體上是安全的、可靠的、是有保障的。
2月22日上午,在鄭州市中牟縣官渡鎮孫莊鄉謠農場,工作人員正在把經過檢測的花菜、辣椒、萵筍等蔬菜分類裝箱,然后在箱子上貼上食用農產品合格證。通俗來講,這個合格證是上市農產品的“身份證”,是生產者的“承諾書”,是質量安全的“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