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xxxxbbbb国产,亚洲国产理论片在线播放,free性欧美媓妇喷水,亚洲 欧美 国产 日韩 字幕

新聞中心 > 天下 > 正文

探訪界首渡口等革命舊址 追尋紅色記憶緬懷紅軍先烈

2020年09月28日09:13  來源:映象網

5034

映象網訊 位于桂林市興安縣界首鎮的界首渡口,是當年紅軍長征突破湘江的四個渡口之一。9月24日,“山水桂林 紅色熱土 —— 2020年全國重點網絡媒體桂林行”采訪團探訪界首渡口及附近的紅軍堂(三官堂)、紅軍街(界首古街)等革命舊址,追尋紅色記憶,緬懷紅軍先烈。

界首鎮是桂林市興安、全州、灌陽、資源四縣交通樞紐和湘桂航運的必經之地,人口匯聚,商貿云集,素有“上界首、下廟頭”之說,號稱“桂北四縣鄉鎮第一街”,于2014年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位于界首鎮古街北端的湘江兩岸的界首渡口,則是湘桂往來的重要古渡。

當天下午,網媒采訪團一行來到界首渡口看到,一塊刻有一個紅色的五角星和“紅軍長征湘江戰役渡口 二零一九年八月 立”文字的巖石屹立在江邊;江岸兩邊,山林碧綠;渡口河面寬100多米,水流平緩,湘江水自南向北流入全州。“那時候,這里可是水流湍急。新中國成立以來,先后在這里的上游建成了幾個發電站,現在才變成這樣。”講解員介紹說。

據了解,中央紅軍先后突破蔣介石設置的三道封鎖線后,于1934年11月26日進入廣西,蔣介石利用湘江天險精心設置了第四道封鎖線,要圍殲紅軍于湘江東岸。中央紅軍長征要搶渡湘江,界首渡口是最理想的渡口之一。經過浴血奮戰,11月27日, 紅軍搶占了界首渡口。在當地群眾的大力支持與幫助下,戰士們用木船、木板、毛竹和油桶在湘江上架設浮橋,并多次將被敵軍飛機炸毀的浮標修復。11月30日的拂曉和黃昏時分,由中央領導機關組成的軍委第一縱隊、軍委第二縱隊先后在此順利渡過湘江。紅三軍團第四師、第五師和第六師一部也從這里渡江。中央紅軍終于突破湘江,沖破了敵人的第四道封鎖線。由于界首渡口位于紅軍突破湘江四個渡口的最上游,加上中央軍委兩個縱隊由此過江,故此,界首渡口堪稱“紅軍長征突破湘江第一渡”。

紅軍突破湘江后暫駐一段時間的界首古街,后來被稱為紅軍街。緊臨界首渡口、位于界首古街北端有一座前后兩廳、中有天井的道觀,因為供奉著道教尊神天官、地官、水官而得名三官堂,后來也叫作紅軍堂。它曾是湘江戰役期間紅一、三軍團的臨時指揮部,朱德、彭德懷等曾在這里指揮光華鋪、新圩阻擊戰,以保證軍委縱隊安全渡江。記者參觀紅軍堂時看到,這里除有湘江戰役示意圖外,還展覽有旗幟、槍支、彈藥箱等紅軍遺物和其它紅軍長征時期的復制品。2006年,界首古街、紅軍堂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國吉林網記者孫文財在界首渡口拍照留念時,不禁肅然起敬,莊重地舉起右手,向英雄敬禮!大洋網記者梁華毅談起“觀后感”,認為保護好這些革命舊址,可以為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提供一個良好的革命主義教育基地,必將有助大家傳承長征精神,并不斷激勵自己努力奮斗!

湘江戰役悲壯而慘烈,紅軍英烈永垂不朽!

 

 

文章關鍵詞:紅色記憶 舊址 紅軍 先烈 渡口 緬懷 革命 責編:彭向華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 安徽渦陽縣輝山村綠色蝶變——旅游熱起來 日子火起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

    初冬時節,金黃的玉米曬滿院子,安徽省亳州市渦陽縣曹市鎮輝山村吸引了許多游客前來拍照打卡……  輝山村紅色資源豐富。走進輝山村游客服務中心,貨架上既有“紅色輝山”馬克杯、軍刀傘、農家斗笠等文創產品,也有梨膏、菜籽油等農特產品。

  • 喚醒沉睡的紅色資源

    松柏常青,晌午的陽光落在烈士紀念塔頂端。1945年,安徽省渦陽縣曹市鎮輝山村輝山烈士陵園落成,314名新四軍將士英靈在此長眠。“去年,輝山村集體固定資產達到1300萬元,經營性資產970萬元,集體經濟收入101.1萬元,人均純收入15876元。

  • 浙江德清:家鄉美景曬不夠

    從國慶前一天開始,這個百姓喜愛的網紅打卡點,又多了一處新景觀——《德清印記》專題攝影在這里展出。不要小看這個館,里面的5000多件紅色展品特別且少見,又因為“紅色記憶館”由老糧站改建,富有濃郁的穿越味。

  • 【地評線】金羊網評:讓紅色資源更好地傳承紅色基因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考察時,專門安排時間參觀了渡江戰役紀念館。值得一提的是,在新時代,革命紀念場館的發展還存在一些短板,只有補齊短板,才能進一步高質量發展,更好實現以史育人、傳承紅色基因的重要使命。

  • 【地評線】紅色高鐵,為贛南老區注入新的活力

    昌贛高鐵串聯起人民軍隊、中國革命、共和國三個“搖籃”,直接服務革命老區、贛南蘇區,血脈里流淌著紅色基因。沿著紅色昌贛,穿越時空隧道,與先烈們展開心靈對話,深深感受到這條紅色高鐵背后濃厚熾烈的初心使命。

  • 微視頻 | 陜西一分鐘

    千年文化,華夏精髓這里有中國南北分界的秦嶺有絲綢之路起點的西安還有紅色記憶薪火相傳的延安《陜西一分鐘》古今在這里交融一分鐘,5人登上西岳華山之巔一分鐘,35人領略秦始皇兵馬俑一分鐘,96人在延安重溫紅色歷史一分鐘,21噸陜西蘋果銷往世界各地一分鐘,鳥中“東方寶石”朱鹮飛躍550米一分鐘,陜西新增森林面積9120平方米一分鐘,243名新生開學季走進陜西高校一分鐘,絲博會上陜西引資2億一分鐘,西安港吞吐超5噸貨物一分鐘,80人在西安咸陽國際機場起降一分鐘,90位旅客乘高鐵從西安出發一分鐘,裝配陜西動力的長征火

  • 以史育人 用紅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

    圖一:2019年博物館與革命紀念場館部分數據增長率(注:數據來源于國家文物局公布的《2019年全國博物館名錄》,不含港澳臺地區)四平戰役紀念館成立于1958年,現為全國首批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國百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 光明圖片 

  • 緬懷革命歷史 追尋紅色記憶

    為紀念中國共產黨建黨99周年,重溫黨的光輝歷史,進一步提升廣大黨員的黨性觀念。6月30日,武警平涼支隊組織官兵到紅色教育基地平涼博物館參觀學習,開展“傳承紅色基因、擔當強軍重任”為主題的“七一”主題黨日活動。

  • 走老區看老鄉 | 淇縣:“頭雁”回歸春滿園

    近日,記者來到淇縣靈山街道大石巖村,復工后的“紅色記憶代代傳承展覽館”項目正在緊鑼密鼓、如火如荼地建設,通往蜘蛛峰景區的路上,不時能看到三三兩兩的游客。2016年10月,為積極響應淇縣“頭雁回歸創業計劃”號召,已在鄭州退休的徐光不顧家人反對,毅然回到家鄉大石巖村,立志為家鄉作貢獻。

  • 王國生到信陽慰問駐豫部隊與基層黨員群眾時指出 弘揚大別山精神把革命老區建設得更好 踐行初心使命讓老區人民過上更好生活

    1月20日,省委書記王國生深入信陽市駐豫部隊和老區群眾家中,看望慰問駐豫官兵、困難群眾、老黨員,代表省委、省政府向他們致以新春的祝福。在老黨員何奎家中,王國生與何奎一家促膝談心、噓寒問暖,共同分享去年習近平總書記親臨河南視察帶給老區人民的巨大鼓舞。

慢新聞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薦視頻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