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25日17:42 來源: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記者:王靜遠 邢明)9月22日上午,在沈陽市和平新村社區一棟居民樓下的籃球場邊,一位母親正帶著孩子玩耍。
和平新村社區黨委書記張明偉介紹,因為這個小小的籃球場,社區曾三次召開“協商會議”。張明偉稱一開始這里是燒鍋爐的大煙囪,為了豐富孩子們的課外生活,經過公示后改建了籃球場。但隨后有周圍居民反映,孩子們在此打球影響了自己休息。
為此,社區三次請來孩子家長、附近居民,以及社區民警,大家一起在社區的“評理說事”廣場上協商,最終約定好打球的時間,化解了居民間的矛盾。“社區就是“滅火器”,我們的工作就是起一個“降溫”的作用。”
據了解,和平新村社區一直是典型的臟亂差小區,轄區內樓群的樓齡均在28年以上。和平新村社區的特點是老舊小區多、學區人口多、學區戶籍人口流動大、租住人員密集、老年人口多。近年來,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基礎上,和平新村社區加大力度,決心改變居民居住環境。
社區居民夏云已經在和平新村居住了二十多年,她向央視網記者感嘆這幾年社區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以前孩子出門我們都不放心,一是來往車輛太多,二是社區流動人口特別多”。自從社區實行了封閉管理,徹底改變了老舊小區多年以來的臟亂差問題。“小區現在能達到這么好的環境,我們都覺得幸福感爆棚啊!”
基層“小平臺”承載著民生“大服務”,社區是最接地氣的政府部門,居民大大小小的事務,都下沉到社區辦理,如何提高服務居民的效率,這一直是和平新村社區的頭等大事。
2020年7月1日,沈陽市在931個社區正式推行社區便民服務事項“全市通辦”,居民在任意一個社區均能申請辦理涉及民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房產、衛生健康、醫保、工會、殘聯等7個部門的115項便民服務事項,真正做到了“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實現居民辦事零公里。
“以辦失業證為例,以前居民要帶著各種手續和復印件來辦理,最快也要三個工作日才能拿到;而現在只需要帶著身份證到社區,立等可取,操作特別方便。”張明偉介紹道。
為了打破原先的條塊壁壘,和平新村目前已全面實行“全科社工”,要求每個社工干事都從過去的“專門專崗”變成“全科全能”的多面手,實現了居民進門“只找一個人,能辦所有事”,從而避免“跑空趟”現象。
張明偉稱實行全科社工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原來工作人員必須坐在前臺死守,這是一種被動式服務。如今,每天3名全科社工在前臺,其他的全部下到社區巡查服務。“既拉近了與群眾的距離,也提升了社工對各項應急事務的處理能力,便于做好社區各項管理工作。”
還百姓碧水藍天,讓產業轉型升級,湖南株洲舉全市之力完成清水塘老工業基地搬遷改造,以“傷筋動骨”換來了產業“脫胎換骨”。在位于清水塘老工業區腹地的清水塘街道、銅塘灣街道,街道黨工委建立網格黨支部,并按樓棟設立網格黨小組,形成“小網格,大黨建”格局。
社會治理是一個老課題,也是一張“新考卷”。將上面的“千條線”通過網格高度凝練地聚集到了社區、村居工作上,實現了基層社會治理服務“無縫對接”。創新探索網格建設運行機制,將專職網格員、社區干部統一納入社區工作者管理范疇,明確待遇薪酬,不斷激發工作熱情、提升服務水平。
網格化管理在中國的重要性 所謂“網格化管理”,主要是地方政府以街道、社區為基礎,按一定的地域面積或人口戶數將行政轄區劃分為一個個單元網格進行管理。
據了解,和平新村社區轄區內的樓群都是具有28年以上的樓齡,一直是典型的臟亂差的小區。如今,和平新村人用“多一分汗水、多一分努力”,換來了摘掉了“臟亂差”的帽子,從自身做起,從我拆起,老舊小區完美逆襲。
”河南省商水縣紀委監委干部郭樂健在姚集鎮務臺村走訪未脫貧戶王秀項時問道。截至目前,商水縣紀委監委共開展18輪集中走訪,發現政策落實不到位問題87個,幫扶工作不力問題46個,已反饋整改落實問題122個,通報曝光幫扶人員不到崗36人。
最近,湖濱區紀委監委干部回訪時,王東成介紹:“我在‘家門口’打零工,妻子在村里當保潔員,每月收入增加2000多元,今年脫貧沒問題。截至今年6月底,省紀委監委領導班子成員和廳級干部已走訪未脫貧人口超過5000人的縣19個、未退出貧困村序列的貧困村52個;省轄市紀委監委已走訪有貧困人口的行政村29666個、貧困戶132402戶;縣鄉兩級紀委已走訪貧困戶149248戶、332935人。
題:流水線“網格化” “消殺”標準高——西安骨干企業、重點工程“抗疫”保復工見聞 一些企業憑借日常的全封閉生產、高標準消殺,無縫對接疫情防控,企業即可正常運轉。
網格員成為法院執行工作的“千里眼”“順風耳”。數據顯示,網格員協助執行制度實行半年來,網格員先后協助法院送達法律文書1520份,查找到被執行人線索344條,提供有效的財產線索231條,讓被執行人在家“躲無可躲”,讓被執行人財產“藏無可藏”,成為查人找物的“活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