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25日11:44 來源:經濟日報
產業強,糧食安。糧食是安天下、穩民心、惠民生的戰略產業,發展糧食產業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戰略選擇。
近年來,我國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引領下,以優質糧食工程為抓手,推動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由糧食生產大國闊步邁向糧食產業強國,讓糧食安全躍上新臺階,“中國糧食、中國飯碗”成色更足。
糧食安全經受住大考
秋風漸起,在浙江湖州一片片稻田里,沉甸甸的稻穗隨微風蕩漾,呈現一幅美麗的豐收圖景。湖州市曾經是我國重要糧食主產區,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發展,湖州從主產區變為主銷區,糧食自給率下降至38%,糧食安全面臨較為嚴峻的挑戰。
作為“兩山”理論發源地,近年來湖州市在糧食產業發展方面作出了有益探索。湖州市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副局長王堅告訴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湖州從國有糧食倉儲資源入手,依托優質糧食工程,整合域內糧食產業資源,打造“國有糧庫+加工企業+種糧農戶”全產業鏈經營模式,做大做強湖州大米產業。
糧食產業強,糧食安全水平就高。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我國糧食安全經受住了大考和檢驗,保持了糧油市場平穩運行,沒有發生糧食市場斷檔、脫銷問題。特別是中糧集團等企業積極響應國家抗疫號召,應急保供開工復產,全力做好糧油應急加工和市場保供穩價工作,確保了糧油市場供應充足、價格穩定。
立足“兩個大局”,如何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增強糧食安全保障能力?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局長張務鋒認為,在更高層次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就要認真落實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認真實施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深入推進優質糧食工程、加快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延伸糧食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著力構建現代化糧食產業體系。
優質糧食工程是加快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2017年實施優質糧食工程以來,中央財政累計投入資金215億元,帶動地方和社會投資600多億元;建成糧食產后服務中心4000多個,新建和改造提升糧食質檢機構1500余個,各省份規劃扶持好糧油示范縣389個,培育壯大2000多個產業融合好、經濟效益優、關鍵時刻靠得住用得上的糧油企業,吉林大米、山西小米、齊魯糧油等一批區域品牌知名度美譽度快速上升,糧食產業邁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形成糧食興、產業旺、經濟強的良性循環。
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
今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也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明年“三農”工作重心將全面轉向鄉村振興。確保重要農產品特別是糧食供給,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首要任務。鄉村振興,關鍵是產業要振興。深入推進優質糧食工程、加快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能夠振興鄉村產業,有效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有機銜接,使農民分享加工、流通環節的增值,農業、農村分享糧食產業發展成果,助力農民加快脫貧致富奔小康。
對于安徽阜南縣苗集鎮幸福村村支書王世偉來說,今年讓他特別有獲得感的一件事情,就是他們村去年秋天與中化農業簽訂了4500畝優質小麥訂單,今年夏天小麥豐收,平均畝產量達到1000斤,每畝增收200元左右。
阜南縣是糧食生產大縣,域內沒有一家像樣的骨干龍頭企業。2018年以來,阜南縣依托優質糧食工程,引進中化農業、中糧貿易、山東中裕等骨干龍頭企業,打造優質小麥全產業鏈經營模式,通過建鏈、補鏈、強鏈,不斷做大做強糧食產業。
目前,我國產糧大縣面臨的一個共性問題就是糧食產業不強。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通過幾年努力,著力打造“阜南樣板”,致力于解決產糧大縣糧食產業不強的問題。今年,依托中化等龍頭骨干企業,在全國多個國家級貧困縣推廣“阜南樣板”。
加快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
今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十四五”謀劃之年。張務鋒認為,“十四五”時期是打造優質糧食工程升級版的關鍵期,是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攻堅期。立足現有基礎,對應“十四五”期末和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兩個時點,初步考慮,到2025年糧食產業體系更加完善,糧食產業發展質量效益和市場競爭力持續提高,防范化解糧食領域風險挑戰能力顯著增強。到2035年,建立起現代化糧食產業體系,基本實現建設糧食產業強國目標。
當前,我國糧食供求結構性矛盾仍較突出,優質糧油產品供給不足;糧食加工企業多而不強,產業鏈條短、融合程度低;糧食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產業質量效益不高。今后幾年,如何更好實現發展動能由政策支持和要素支撐為主向創新驅動主導轉變、發展路徑由各環節分散經營向產購儲加銷一體化轉變、發展目標由注重規模擴張向注重質量效益提高轉變,都是亟待解決的現實課題。糧食產業競爭最終是全產業鏈競爭。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黑龍江九三、山東中裕、內蒙古恒豐、吉林東福、湖北福娃等國內知名糧油加工企業都通過構建全產業鏈經營模式,在競爭中取得了不錯成績。山東濱州、黑龍江五常、河南漯河等主產區整合域內資源,構建糧食全產業鏈經營模式,推動產糧大縣向糧食產業強縣轉型。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要突出抓好‘五優聯動’‘三鏈協同’和‘六項行動’,激發市場活力、優化產品結構、壯大糧食企業、提升產業素質、促進農民增收,不斷開創優質糧食工程建設和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局面。”張務鋒說。要充分發揮加工環節的引擎作用、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品牌標準的引領作用等,加速糧食產購儲加銷協同發展。要堅持“三鏈協同”,增創現代化糧食產業發展新優勢。要實施糧食綠色倉儲提升行動、糧機裝備加工提升行動、糧食供給品質提升行動、糧油品牌營銷提升行動、糧食質量追溯提升行動和糧食應急能力提升行動等“六項行動”,持續放大優質糧食工程實施成效。
如今,中國經濟已步入共享經濟時代,資源整合與共享成為企業發展的必然要求。據了解,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依托國家糧食交易中心建設一個全國性糧食資源共享平臺,把遍布全國的糧食產后服務中心、糧食質量檢測中心、大大小小糧庫、3萬多家糧食企業以及近5萬家糧油店,用網絡連接在一起,真正實現全國范圍內糧食產業資源共享、資源對接,促進資源有效整合。(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劉慧)
“五谷者,萬民之命,國之重寶。11月21—22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扛穩糧食安全重任”指示精神暨建設“中國糧谷”研討會在鄭州舉行,研討會基于河南工業大學提出的“中國糧谷”建設方案,國內專家相聚一堂共謀百姓飯碗 。研討會階段,河南工業大學校長卞科作“中國糧谷”項目建設工作匯報。
提高我國糧食產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需要我們科學認識國內外發展的新變化,全方位多角度分析研判新形勢下面臨的新要求。在當前錯綜復雜的新環境下,加快糧食產業支持政策改革,構建中國新時期糧食安全戰略政策體系迫在眉睫。
福建省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人均耕地面積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糧食自給率不足24%。福建省糧儲局黨組書記孫建平說,福建與山東、河南等10個糧食主產省份建立了政府間長期穩定的糧食產銷協作關系,先后從協作省份調入糧食9000多萬噸。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道,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26日發布最新數據顯示,自2017年優質糧食工程啟動實施以來,總投入超過815億元,各地謀劃布局8900多個項目。
除了種植,合作社里,糧食烘干設備、糧食倉庫、各式農機一應俱全,它們從多個環節延伸糧食產業鏈,保障著優質糧食生產。近年來,中央財政補助資金投入40多億元,支持200多個國家級貧困縣實施優質糧食工程,實現糧食產業發展與脫貧攻堅產業扶貧、鄉村振興產業發展有機銜接。
題:亮亮百姓“糧倉家底”——專訪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負責人 要認真組織編制“十四五”糧食物流基礎設施建設規劃,統籌布局一批大型糧食物流樞紐,增強分撥集散能力,加快建設高標準糧倉,著力實施糧食現代物流工程。
8月20日,全省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工作動員部署會議在鄭州召開。要堅持目標導向,嚴格落實責任目標,全面強化支持保障,較真碰硬進行考核,強化考核成果應用,充分發揮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的“指揮棒”作用,切實扛穩扛牢糧食安全重任。會議通報了近年來全省糧食安全考核工作情況,安排部署了2020年度我省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工作。
立足特色求突破,統籌推進抓落實。8月13日,記者從山西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獲悉,山西省立足資源特色,統籌推進項目建設,抓實抓細各項工作,真正把“優質糧食工程”建成利民惠民的民心工程。
3年時間,形成35萬畝“想念+合作社+農戶”產業聯盟,完成訂單農業65萬畝,帶動農民有效增收;今年預計收購小麥92萬噸。鎮平縣想念產業園內,8座“肚大身高”的糧倉,采用先進的氮氣存儲工藝,可存小麥8萬噸,整個園區儲存能力可達30萬噸。
“《意見》是全國省級政府首個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延長糧食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講話精神,推進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性文件。例如,河南省率先提出要優化商品糧大省、超級產糧大縣和產油大縣獎勵資金使用方向,將各地政府獲得的一次性獎勵資金用于支持糧食產業發展的比例提高到不低于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