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25日09:15 來源:新華網
“衡量文化產業發展質量和水平,最重要的不是看經濟效益,而是看能不能提供更多既能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又能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文化產品。”在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為文化產業發展指明正確方向。
一首歌、一本書、一個節目、一部劇,都在無形中傳遞價值觀,對受眾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導向不能跑偏。文化產業的發展,必須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不能搞利益至上、流量至上。算經濟賬,更算社會效果賬,不斷推出積極向上、成風化人的優質產品,文化產業才能行穩致遠、蓬勃興旺。
一系列優秀的文化產品噴涌而出,一批規模化、實力強的文化企業逐漸成長,市場結構不斷優化,產業發展迎來了一個個新的增長點。奮進“十四五”,必須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文化產業體系,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
《建議》不僅提出“十四五”時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的目標任務,也明確了“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的要求。廣大文化工作者要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根本任務,創作屬于這個時代、具有鮮明中國風格的優秀作品。
昔日,這里是長沙最大的城中村,如今,它已蛻變成人才聚集的文創高地。9月17日下午,瀏陽河畔,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V谷”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考察時指出:“文化產業是一個朝陽產業。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高度重視文化建設,明確提出“建成文化強國”,在部署“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任務中強調“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傳承和弘揚紅色文化有助于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
“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這是建設文化強國新征程的響亮號角、前行航標。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我們底氣十足,必將以更加自信昂揚的姿態,在建設文化強國新征程上奮力前行,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匯聚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力量。
”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離不開中華文化的繁榮興盛;中華文化的繁榮興盛,需要中華文化的當代創造。2017年3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正式實施…… 但是,就全國范圍而言,公共文化服務保障工作仍存在地區之間、城鄉之間不平衡的問題。
11月19日至22日,第三屆長三角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以下簡稱“長三角文博會”)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舉辦。“始于才華,陷于顏值”,年年讓人流連忘返的展會現場,如今又多了許多新鮮元素。
由中宣部(國家新聞出版署、國家電影局)、文化和旅游部、商務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中國貿促會、廣東省政府和深圳市政府聯合主辦,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輪值主辦的第十六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于11月20日落下帷幕。
11月16日,第十六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云上博覽會)在北京舉辦開幕式,中共河南省委常委、宣傳部長江凌及省財政廳、省商務廳、省文旅廳、省廣電局主要負責同志和各省管國有文化企業主要負責人出席了河南分會場活動,并對正式開館的云上文博會河南館進行了巡館。作為疫情常態化下以全新方式參與的一屆重要文化盛宴,共有124家河南文化企業、新聞出版、優秀文化產業園區參與了文化產業綜合交易展示。
(記者呂紹剛)16日,第十六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以下簡稱文博會)首次以“云上文博會”的形式在線上開幕。受新冠疫情影響,本屆文博會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等高新技術手段,通過開展云開幕、云展廳、云招商、云簽約、云大數據等“五個云”建設,為世界各地的參展單位搭建展示與交易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