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24日09:31 來源:人民網-財經頻道 原創稿
人民網北京9月23日電 (記者喬雪峰) 為了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比蝿?,擴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培育壯大新的增長點增長極的決策部署,更好發揮戰略性新興產業重要引擎作用,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等四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擴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 培育壯大新增長點增長極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
《指導意見》指出,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圍繞重點產業鏈、龍頭企業、重大投資項目,加強要素保障,促進上下游、產供銷、大中小企業協同,加快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高質量發展,培育壯大經濟發展新動能。
《指導意見》從四大方面進行了闡述:
首先是聚焦重點產業投資領域。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提質增效,加大5G建設投資,加快5G商用發展步伐,將各級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公共機構優先向基站建設開放,研究推動將5G基站納入商業樓宇、居民住宅建設規范。加快生物產業創新發展步伐,加快高端裝備制造產業補短板,加快新材料產業強弱項,加快新能源產業跨越式發展,加快智能及新能源汽車產業基礎支撐能力建設,加快節能環保產業試點示范,加快數字創意產業融合發展。
第二是打造產業集聚發展新高地。深入推進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工程,構建產業集群梯次發展體系,培育和打造10個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100個具備國際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引導和儲備1000個各具特色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生態,形成分工明確、相互銜接的發展格局。適時啟動新一批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建設。增強產業集群創新引領力,推進產城深度融合,聚焦產業集群應用場景營造,提高產業集群公共服務能力。
第三是增強資金保障能力。加強政府資金引導,鼓勵地方政府設立戰略性新興產業專項資金計劃,按市場化方式引導帶動社會資本設立產業投資基金。提升金融服務水平,構建保險等中長期資金投資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有效機制,優化發行上市制度,加大科創板等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支持力度。推進市場主體投資,依托國有企業主業優勢,優化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加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布局力度。
第四是優化投資服務環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梳理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準入和行政許可流程,精簡審批環節,縮短辦理時限,推行“一網通辦”。加快要素市場化配置,完善包容審慎監管,推動建立適應新業態新模式發展特點、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
四季度伊始,安徽、重慶等多地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項目迎來密集開工。我國即將邁入“十四五”時期,當緊緊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時機,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不斷爭創未來競爭新優勢。
近日,福建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公布2020年度省重點上市后備企業名單,鼓勵有關部門“一企一策”幫助協調解決省重點上市后備企業在上市、掛牌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在此前結束的“2020湖北高質量發展資本大會”上,武漢市提出了實施上市公司倍增計劃,每年“儲備一批、培育一批、輔導一批、申報一批、上市一批。
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等四部門近日聯合印發了《關于擴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 培育壯大新增長點增長極的指導意見》,提出了擴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培育壯大新增長點增長極的20個重點方向和支持政策,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高質量發展。
7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高端產業引領功能的行業應用,以產業鏈連接和延伸為路徑,在不斷優化產業生態和產業集群中得以實現。
(政務記者 劉高雅)一個個前景廣闊的項目落地,成為河南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據悉,本次簽約將加快我省新興產業發展,營造大力發展新興產業的良好氛圍,推動重點項目加快落地。
4月27日,省長尹弘在鄭州會見來豫參加新興產業重大項目集中簽約活動的重點企業負責人。騰訊、諾基亞貝爾、京東、同方股份等33家新興產業重點企業參加此次集中簽約儀式,項目涵蓋5G、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新材料等多個領域。
記者獲悉,全國各地加大力度推進復工復產,信息技術、生物醫療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率先破“疫”復蘇,不少地方復工率超過九成。據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包括北京、上海、山東、天津、浙江、福建、安徽、江西、陜西、甘肅、云南等10余省份正加碼新興產業布局。
“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是河北產業轉型升級、爬坡過坎的必由之路?!焙颖笔∥≌岢鲆m應新時代、新任務、新要求,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壯大新動能,引領支撐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
《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公報》顯示,2018年末,全國從事戰略性新興產業生產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法人單位66214個,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法人單位的17.7%。其中,新材料產業14068個,占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法人單位的21.3%;生物產業12223個,占18.5%;節能環保產業11987個,占18.1%。
據媒體報道,多部委正在密集部署新政,包括在集成電路、信息光電子、智能傳感器等領域加快創新中心布局和建設,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先進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支持力度等。中央明確提出,“緊緊圍繞‘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字方針,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