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22日12:51 來源:經濟日報
辯證唯物主義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我們的事業越是向縱深發展,就越要不斷增強辯證思維能力。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明確了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的目標任務,作出一系列重要決策部署。當前,我們要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凝心聚力打贏脫貧攻堅戰,需不斷增強辯證思維能力,處理好全局與重點、數量與質量、當前與長遠等關系,確保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
第一,堅持推進脫貧攻堅全局與解決重點問題相結合。打贏脫貧攻堅戰,既要統籌謀劃、全面推進,又要善于抓住重點,聚焦重點區域和重點問題精準發力。
目前,全國還有52個貧困縣未摘帽、2707個貧困村未出列、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未全部脫貧。雖然同過去相比總量不大,但都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是最難啃的硬骨頭。奪取脫貧攻堅的全面勝利,需堅持推進脫貧攻堅全局與解決重點問題相結合,發揮出做好重點工作的牽引性作用。其中,做好重點區域的幫扶工作,是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的關鍵。需匯聚社會各方資源和力量,加大相關政策傾斜力度,繼續聚焦“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瞄準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狠抓政策落實。
第二,堅持構建大扶貧格局與彰顯群眾主體地位相結合。正確處理好社會外部幫扶與貧困群眾自身努力之間的關系,是我們推動脫貧攻堅的寶貴經驗。打贏脫貧攻堅戰需要凝聚社會合力,既要推進多方力量參與扶貧,構建大扶貧格局,又要彰顯群眾主體地位,充分調動貧困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扶貧開發是全黨全社會的共同責任,要動員和凝聚全社會力量廣泛參與,推動全社會形成扶貧合力,建立健全脫貧長效機制,構建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互為補充的大扶貧格局。為此,不僅要從全社會多元主體的角度進一步明確職責,還需兼顧區域上的差異與互補性,促進多元主體合作,比如,推動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等。貧困群眾既是脫貧攻堅的對象,更是脫貧致富的主體。打贏脫貧攻堅戰不能僅僅依靠外部幫扶,脫貧致富終究要靠貧困群眾用自己的辛勤勞動來實現。在外部幫扶的有利條件下,要重視調動貧困群眾的主觀能動性,重視發揮廣大基層干部群眾的首創精神,積極培育貧困群眾依靠自力更生實現脫貧致富的意識,支持、鼓勵、引導貧困群眾參加勞動、就業,注重培育貧困群眾發展生產和務工經商的基本技能,更好激發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
第三,堅持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內外因辯證關系原理表明,脫貧攻堅不僅需要物質幫扶,更要解決好內因的問題,將扶貧與扶智、扶志結合起來,在“輸血”的同時堅持“造血”。一方面,扶志是激發內生動力的先決條件,重在解決貧困群眾的思想問題,可以激發貧困群眾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勵和引導他們靠自己的努力改變命運,使脫貧具有可持續的內生動力。另一方面,扶智是扶貧工作的一個重要落腳點,要不斷提高貧困群眾的科學文化素質和脫貧致富能力,堅持“富腦袋”和“富口袋”并重,推動開發式扶貧同保障性扶貧相銜接。具體來看,要繼續推動教育經費向貧困地區傾斜、向基礎教育傾斜、向職業教育傾斜,改善貧困地區教育條件。同時,重點做好職業教育培訓,著力培養技能型、應用型人才。
第四,堅持注重脫貧數量與脫貧質量相結合。如期實現脫貧攻堅目標任務,既要看數量,更要重質量;既要在數量上覆蓋全部貧困人口和區域,更要在質量上做到脫真貧、真脫貧。我們要使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需處理好數量與質量的辯證關系。
打贏脫貧攻堅戰,首先體現在貧困人口數量上的減少。當前,我國區域性整體貧困基本得到解決,貧困人口從2012年年底的9899萬人減少到2019年年底的551萬人,貧困發生率由10.2%降至0.6%,連續7年每年減貧1000萬人以上,成績斐然。但同時也要看到,脫貧攻堅還要提升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質量,防止返貧。當前,已脫貧人口中有近200萬人存在返貧風險,邊緣人口中還有近300萬存在致貧風險,這些都需要我們實施有針對性的預防措施,及時將返貧和致貧人口納入幫扶。特別是要嚴把退出關,堅決杜絕數字脫貧、虛假脫貧,落實過渡期內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的要求,確保脫貧工作務實、脫貧過程扎實、脫貧結果真實。
第五,堅持打贏脫貧攻堅戰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相結合。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要堅持發展的觀點,辯證處理當前與長遠的關系,認識到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更好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防止返貧的有力保障,需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要保持現有幫扶政策總體穩定,主要政策措施不急剎車,保持現有扶貧工作隊伍穩定;要建立長短結合、標本兼治的體制機制,將脫貧攻堅工作中的好經驗好做法融入推動鄉村振興的工作中;要積極引導各地發展長期穩定的脫貧產業項目,鼓勵地方利用扶貧資金因地制宜發展短期難見效、未來能夠持續發揮效益的產業;等等。針對主要矛盾的變化,理清工作思路,推動減貧戰略和工作體系平穩轉型,統籌納入鄉村振興戰略。
“一個民族要想站在科學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辯證思維方式凝聚著馬克思、恩格斯用以說明人與世界關系的獨特科學精神,熔鑄著馬克思、恩格斯用以觀照人與世界關系的獨特價值觀念,內蘊著馬克思、恩格斯把握人的尺度與物的尺度矛盾關系的基本原則。
(責編:謝磊、趙晶)
面對錯綜復雜的風險挑戰,正是“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的時候,黨員干部尤其需要善于運用辨證思維認清形勢、助推戰勝各種風險挑戰沖擊。面對疫情防控、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經濟下滑三重壓力,要堅持“兩手抓、兩不誤”,要找突出問題、關鍵問題,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的事業越是向縱深發展,就越要不斷增強辯證思維能力。脫貧攻堅進入決勝時期,與初期中期的全面推進相比,更要緊的是防止松勁懈怠心理,警惕不嚴不實不細問題。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既是“試金石”又是“磨刀石”,既是“大戰”更是“大考”,既考驗了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也彰顯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顯著政治優勢。
今年是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突如其來的疫情使得脫貧攻堅面臨的任務更重、要求更高、難度更大。妥善處理治標與治本關系,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激發脫貧攻堅的強大內生動力,構建完善產業帶貧益貧機制。
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浙江考察時強調,“危和機總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機”,要“善于從眼前的危機、眼前的困難中捕捉和創造機遇”。歷史證明,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就是在化重大危機為發展機遇中實現了一次又一次的戰略突破,推動著歷史的演進。
廣大黨員干部必須要提高戰略思維、歷史思維、辯證思維、創新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能力,不斷增強工作的科學性、預見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廣大黨員、干部要牢固樹立底線思維,保持戰略定力,牢牢把握工作主動權,在大戰中踐行初心使命,在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征求對經濟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中共中央召開黨外人士座談會 習近平主持并發表重要講話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 分析研究2020年經濟工作 研究部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主持會議
既用對立統一來觀察和處理問題,堅持一分為二,也善于抓住關鍵、找準重點、注重牽住“牛鼻子”這種辯證思維,也體現為“客觀地而不是主觀地、發展地而不是靜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統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聯系地而不是孤立地觀察事物、分析問題、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