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9月10日17:2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既用對立統一來觀察和處理問題,堅持一分為二,也善于抓住關鍵、找準重點、注重牽住“牛鼻子”
處理好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系,讓我們找到了一條風險可控、行之有效的改革路徑,實現了經濟快速發展同時保持社會大局穩定的動態平衡
觀察中國發展,講求統籌協調、有機統一是一個重要視角。既強調擴大開放,又堅持獨立自主“辦好自己的事”;既強調加強頂層設計,又鼓勵基層探索更多原創性改革;既講如何做大“蛋糕”,又講如何分好“蛋糕”……“照辯證法辦事”,這樣的治理智慧,貫穿于新中國70年的發展歷程。
辯證法既是我們共產黨人認識問題的一把“金鑰匙”,也是推進工作的重要方法。毛澤東同志就提出了統籌兼顧、“彈鋼琴”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明確強調:“我們的方針是統籌兼顧、適當安排。”改革開放之后,針對各種新情況新問題,鄧小平同志旗幟鮮明地提出,“現代化建設的任務是多方面的,各個方面需要綜合平衡,不能單打一。”新中國70年來,我們之所以能在如此薄弱的基礎上、在如此復雜的國情下、在如此短暫的時間里,取得如此大的發展成就,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共產黨人懂得“照辯證法辦事”,用辯證思維賦能良政善治。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的事業越是向縱深發展,就越要不斷增強辯證思維能力。”中國是個大國,“大”既意味著我們有規模的優勢、有宏偉目標的指引,也意味著我們有協調發展的難度、會在前進道路上遇到各種艱難險阻。一方面,中國從東部到西部、從城市到鄉村,各地方方面面的差異大,必須統籌考慮。另一方面,改革越深入,涉及的利益關系就越復雜。要駕馭復雜局面、處理復雜問題,把各項工作做得更好,就非增強辯證思維能力不可。
這種辯證思維,首先就體現為“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正所謂,“物有本末,事有始終,知所先后,則近道矣”。面對復雜形勢和繁重任務,首先要有全局觀,對各種矛盾做到心中有數,同時又要優先解決主要矛盾,以此帶動其他矛盾的解決。改革開放之初,我們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同時,強調“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以生產、生活水平的提高來帶動和促進社會主義事業的全面發展。既堅持整體推進,也善于重點突破;既用對立統一來觀察和處理問題,堅持一分為二,也善于抓住關鍵、找準重點、注重牽住“牛鼻子”,這讓我們的事業發展蹄疾步穩,讓中國能從容、沉著與自信地走向未來。
這種辯證思維,也體現為“客觀地而不是主觀地、發展地而不是靜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統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聯系地而不是孤立地觀察事物、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就要求我們全面、聯系和發展地分析、解決問題,克服片面性。比如,我們在推動沿海地區率先發展起來后,又實施西部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的區域發展總體戰略,促進區域協調、協同、共同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還提出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形成多中心、網絡化、開放式的區域發展格局。同時,我們注重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各方面的聯動,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也正體現著辯證思維。
這種辯證思維,還體現為“膽子要大、步子要穩”的方法論。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始終注重處理好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系。改革開放以來,一方面,我們始終強調要葆有“闖”的精神和“冒”的勇氣,大膽探索、勇于開拓,敢于啃硬骨頭,敢于涉險灘;另一方面,推進之時,先易后難、循序漸進,先試點再推廣、先局部后全局,穩扎穩打、穩步推進。運用辯證思維,處理好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系,讓我們找到了一條風險可控、行之有效的改革路徑,實現了經濟快速發展同時保持社會大局穩定的動態平衡。
“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形勢越是復雜,任務越是艱巨,就越需要不斷增強辯證思維能力。發揚“照辯證法辦事”的優良傳統,我們就能不斷提高駕馭復雜局面、處理復雜問題的本領,在新長征路上書寫新輝煌。
《 人民日報 》( 2019年09月10日 05 版)
“一個民族要想站在科學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辯證思維方式凝聚著馬克思、恩格斯用以說明人與世界關系的獨特科學精神,熔鑄著馬克思、恩格斯用以觀照人與世界關系的獨特價值觀念,內蘊著馬克思、恩格斯把握人的尺度與物的尺度矛盾關系的基本原則。
辯證唯物主義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我們的事業越是向縱深發展,就越要不斷增強辯證思維能力。堅持打贏脫貧攻堅戰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相結合。針對主要矛盾的變化,理清工作思路,推動減貧戰略和工作體系平穩轉型,統籌納入鄉村振興戰略。
(責編:謝磊、趙晶)
面對錯綜復雜的風險挑戰,正是“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的時候,黨員干部尤其需要善于運用辨證思維認清形勢、助推戰勝各種風險挑戰沖擊。面對疫情防控、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經濟下滑三重壓力,要堅持“兩手抓、兩不誤”,要找突出問題、關鍵問題,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的事業越是向縱深發展,就越要不斷增強辯證思維能力。脫貧攻堅進入決勝時期,與初期中期的全面推進相比,更要緊的是防止松勁懈怠心理,警惕不嚴不實不細問題。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既是“試金石”又是“磨刀石”,既是“大戰”更是“大考”,既考驗了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也彰顯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顯著政治優勢。
今年是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突如其來的疫情使得脫貧攻堅面臨的任務更重、要求更高、難度更大。妥善處理治標與治本關系,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激發脫貧攻堅的強大內生動力,構建完善產業帶貧益貧機制。
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浙江考察時強調,“危和機總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機”,要“善于從眼前的危機、眼前的困難中捕捉和創造機遇”。歷史證明,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就是在化重大危機為發展機遇中實現了一次又一次的戰略突破,推動著歷史的演進。
廣大黨員干部必須要提高戰略思維、歷史思維、辯證思維、創新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能力,不斷增強工作的科學性、預見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廣大黨員、干部要牢固樹立底線思維,保持戰略定力,牢牢把握工作主動權,在大戰中踐行初心使命,在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征求對經濟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中共中央召開黨外人士座談會 習近平主持并發表重要講話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 分析研究2020年經濟工作 研究部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主持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