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22日12:51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教育透視】
作者:程建平(北京師范大學黨委書記)
編者按
日前,習近平總書記在《求是》雜志發表重要文章,指出“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這對全面推進思政教育和思政課建設提出了基本遵循。今天,我們刊發此版,即以各類學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夯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踏實探索有效方式的具體實踐,為學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交流平臺,以促進相關工作積極主動開展,發揮實際效果,收獲切實成效。
光明圖片
每一所大學都在長期辦學實踐中逐漸形成區別于其他學校的優良傳統、風格和顯著特征,這一辦學特色是屬于一所學校的內在精神氣質和鮮明特質。這對于新時代高校人才培養有著積極影響。高校必須結合立德樹人的培養目標和學校自身發展定位,將自身的特色和優良傳統有機融入思政教育體系的建設中,開發和發揮好各門課程的育人作用,落實好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課程思政建設要緊密結合辦學特色
處理好共性和個性發展的辯證關系。當前全國正努力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各高校只有依托于學校定位和教育模式等鮮明特色與優勢,才能充分發揮出學校德育的比較優勢。相反,如果一味追求課程思政建設的普適性,往往會舍己之長,得不償失?!耙换í毞挪皇谴海倩R放春滿園。”特色就是優勢,個性就是競爭力。因此各高校既要把握課程思政建設的共同規律,又要體現出自身不同的德育優勢,將《綱要》中共同要求與各校具體實踐相結合,促進課程思政建設在各校的內涵式發展,把德育滲透于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讓立德樹人的教育之花在校園中處處綻放。正如每朵花都有自己的芬芳,只有各學校的課程思政建設各有長處,才能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的交流、借鑒、融合和發展,最終全面實現我國思政教育的春色滿園。
兼顧好顯性與隱性教育的辯證關系。盡管“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的核心內涵都是育人,但是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并不意味著要讓所有課程都成為思政課。相較于思政課“顯性教育”的模式,課程思政中潛移默化的思想引領更容易讓人接受。學校是學生進入社會之前接受教育的主要場所,因此學生對于自己的學校具有一種獨特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對與自己學校相關或者符合學校風格的內容更感興趣,加之高校中多數特色專業都是經過幾十年的建設并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因此若我們對學校文化資源加以開發并進行相應的課程設計,將更容易引發學生共鳴,收到更好的育人效果。
統籌好學校與學生成長的辯證關系。學校特色的形成和鞏固離不開全校師生共同的認同和行動,換言之,塑造學校特色的過程也是學生個性形成的過程,不同學校所培養的學生在其能力素質和眼界視野上也呈現出不同特點。在課程思政建設過程中,學校特色的凸顯使學生更容易明晰自身的優勢和特點,也更有針對性地指導自己未來職業發展道路。學校在辦學實踐中的一切出發點和落腳點正是學生的成長與發展,所以在課程思政建設中彰顯學校特色,有利于鼓勵學生發揮自身優勢腳踏實地奮斗,從而譜寫學生們人生的青春奮斗之歌,匯聚青年人建設國家的磅礴力量。
結合辦學特色,五步驟建設課程思政
清晰定位課程思政特色,精準育人。準確的定位是推進課程思政特色化和整合優勢資源的前提和基礎,各學校根據自身的辦學思想、辦學理念及其影響下形成的校風、學風,還有辦學體制、辦學模式、學科優勢、專業布局等因素確定課程思政建設的價值取向,明確學校課程思政的形象設計和具體著力點。例如以文史哲專業為優勢的學校要結合專業知識教育引導學生自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以理工科為強勢學科的學校則要注重培養學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學高峰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激發學生科技報國的家國情懷和使命擔當;農學類院校則要引導學生樹立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意識和信念,培養知農愛農創新人才;高等職業學校也要結合高職專業分類和課程設置情況準確定位,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培養學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等等。
充分挖掘課程思政元素,無聲育人。教學內容是我們進行知識傳授、價值引領和能力培養過程中的載體,辦學特色的凸顯要通過充分挖掘本校獨特資源入手。經過長期辦學治校的積累和沉淀,學校都會在辦學理念、學術風格和人才培養等方面形成自己的比較優勢,長此以往形成一定的辦學特色。高校依托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充分挖掘學校歷史、校友故事、學校傳統當中的思政元素,能夠更好地將價值觀導入課程當中去,從而使學生能夠在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之中潛移默化地接受價值觀的引領,這樣也使得高大上的理論原理充滿活力。從校際來看,由于辦學體制、辦學時間、辦學模式、辦學層次的不同,學校之間也有分類分級,突出辦學特色要求我們在開展課程思政時,不要盲目照搬其他學校做法,而要突出自己“人無我有”“人有我優”辦學特色與比較優勢,因校制宜,提高課程思政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解釋力。
加快改革課程思政方式,實踐育人。結合學校的專業學科特色,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進一步拓展課程思政的方法和途徑,在專業課程的實踐中進行思政教育,打破傳統課堂單調乏味的刻板印象。依托于教育基地等現實社會資源,學??砷_展社會實踐、志愿服務、實習實訓等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這些活動在驗證、實踐和鞏固課本理論知識的同時,能夠引導學生弘揚勞動精神,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從而幫助學生更好適應社會。在實踐活動中,專業倫理和職業道德的培養要貫通其中,這要根據學校的辦學理念和辦學風格有所側重。針對學生未來的職業方向,教師可引導學生深入思考現實問題,增長學生的知識見識,從而有助于其在未來做出正確的倫理價值判斷,成長為德才兼備的人才。由此,使第二課堂與第一課堂發揮幫助學生成才就業的合力。
綜合構建課程思政體系,三全育人。課程思政需要高校將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拓展至所有課程,使各學科各專業協同育人,因此它不能單獨存在,那么辦學特色的彰顯也要通過課程思政體系才能得以彰顯。在構筑課程思政工作體系、教學體系和內容體系時,學校根據不同學科專業的特色和優勢,力量的配比和資源的投入有所不同,從而反映出不同學校的辦學思路和發展邏輯。首先,各高校黨委應當落實“第一責任人”制度,持續深耕“課程思政”責任田,把好頂層設計關卡。其次,針對辦學定位、辦學特點、辦學目標搭建分層次、分類別、分等級的特色保障機制,促使課程思政全方位融入學校特色。再次,制定可實施性強、激勵作用明顯的評價機制,持續做好針對課程、教師、教學等不同方面的中期、長期評價工作。最后,推動建設國家、省級、高校多層次示范體系,大力推廣課程思政建設先進經驗和做法,促進全國高校特色課程思政的交流互鑒,努力構建課程思政的育人大格局。
努力打造課程思政品牌,特色育人。課程思政的課程觀要求我們打破長期以來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教育相互隔絕的“孤島效應”,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課程教學和改革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面,切實回答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必須回答的根本問題——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立德樹人,除了完成國家對學校思政工作的基本要求之外,學校還應當在找準學校定位的基礎上,樹立打造特色思政課的品牌意識,有針對性地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努力做到“一校一品”,解決好專業教育和思政教育“兩張皮”問題。所謂“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推進課程思政建設,也應當注重發揮學校創造性,整合資源打造精品特色思政課,依托學校特色打通學科與學科之間的經絡,將立德樹人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光明日報》( 2020年09月22日 15版)
珠江水畔,山海之約。正是家鄉日漸擺脫貧困、走向小康的現狀、家鄉人千里馳援的善舉,讓孩子們由衷而發這份鄉梓情懷和城市認同。2020-12-08 14:25男子私刻公章倒賣公司貨物,非法獲利80萬被刑拘近日,廣州增城警方在開展“颶風2020”專項行動中,將李某抓獲歸案。
在2020年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中,身處武漢的華科挺身而出、沖鋒在前,是全國抗疫戰場中投入力量最多、作出貢獻最大的高校。這些平凡人不平凡的故事,已成為學校思政課堂最生動的案例,激勵和影響著更多華科人。
近日,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公布了《全國專業學位水平評估工作實施方案》,啟動全國專業學位水平評估。方案提出,本次評估的核心理念主要包括三大原則:聚焦立德樹人,突出職業道德;聚焦培養質量,強化特色定位;聚焦行業需求,強調職業勝任。
華南理工大學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凝神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加以推進,做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志”。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文明校園創建激發了師生普遍的文明自覺,文明已成為校園里最美的風景。
商丘師范學院黨委書記司林勝、黃淮學院黨委書記李國勝、鄭州大學劉呂紅、洛陽市教育局楊佳佳、鄭州市文化路第一小學侯清珺分別談了做好學校思政課工作經驗。他指出,要從學校抓起、從娃娃抓起,在大中小學建立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體系,讓黨的事業代代相傳,讓中原大地人才鼎盛。
張閃爍(女,回族)盧氏縣人民醫院內科黨支部書記、護理部副主任、心內二病區護士長,主管護師 張閃爍(女,回族)盧氏縣人民醫院內科黨支部書記、護理部副主任、心內二病區護士長,主管護師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培養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高校要以興學報國為己任,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扎根中國大地,辦好一流大學,為我國的教育強國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
“對此,要健全省級統籌的高職分類考試招生制度,完善高職教育招生計劃分配和考試招生辦法,保留高職學校考試通過普通高考的渠道,保持分類考試招生為高職學校招生的主渠道。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負責人表示,《行動計劃》提出進一步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
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承載著“在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的神圣使命。有思想力的立意價值,有感染力的互動傳播,思政類節目用故事化、年輕化、綜藝化的“包裝”有效地煥發了思政課的魅力,讓思政課教學“柳暗花明又一村”。
答:《行動計劃》提出進一步明確各層次職業教育辦學定位和發展重點,系統設計、整體推進中國特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答:《行動計劃》提出深化職業教育考試招生改革,引導不同階段教育協調發展、合理分流,為學生接受高等職業教育提供多種入學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