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21日15:27 來源:大河網
大河網訊 (記者 宋向樂)9月16日,大河網記者跟隨“中國夢 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采訪團來到中國歷史上唯一記述治黃史的廟觀——嘉應觀。在這里,黃河泥塤、七聲雅樂,還有男人們有力的黃河號子聲,一座供奉治河功臣的河神廟,如今正通過各種文藝形式來講述新時代的黃河故事。
嘉應觀位于焦作武陟縣。一部武陟發展史,半部黃河變遷圖,這里的歷史、地域、民風、民俗、文化基因里都浸泡著黃河的影子。2013年,武陟縣榮膺“中國黃河文化之鄉”的稱號。
而“一座嘉應觀,半部治黃史”,道出了嘉應觀在黃河流域的獨特地位。
嘉應觀是一座只供奉治河功臣,不供奉神靈的河神廟,它記載了清代治河的豐功偉績,是中國歷史上唯一記述治黃史的廟觀,也是中國治黃歷史上的一個標志性建筑,同時,它還是中國唯一留存的集宮、廟、衙署為一體的清代建筑群,是黃河文化的結晶。
大殿前方,來自黃河交通學院的楊帆正在和同事們表演《九曲雅韻》,人聲雅致,舞姿婉約,仿佛將人拉回到千年前的一場祭祀場景。
千百年來,奔騰不息的黃河哺育著中華民族,孕育了中華文明。九曲黃河,以百折不撓的磅礴氣勢塑造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品格,是中華民族堅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
“我在創作該作品歌詞時立意于黃河文化的深厚底蘊,以‘黃河之鄉’——武陟——地區的地理、人文風貌及其傳統文化特色為素材,運用較為工整的七言詩韻,書寫而成?!?/p>
楊帆向大河網記者解讀了歌詞的寓意,“金濤拍岸風逐浪,渺渺黃沙萬里長,蒼茫九曲歌不斷,繾綣百川山河壯”速寫出黃河的獨特風貌,九曲悠長;“萬里黃河嘉應觀,炎黃世代治水忙,相伴又恐窮泛濫,澎湃奔流向東方”描繪出沿岸人民對黃河的依戀與敬畏之情。
“‘黃河泥塤’‘武陟盤鼓’‘黃河河工號子’都是優秀的黃河文化產物,也是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記錄了黃河豐厚的文化內涵;‘古濁包容萬象新,璀璨黃河歲月長’表達的是對黃河母親的贊美,對黃河文明的頌揚?!睏罘f,此次與嘉應觀黃河泥塤合作創作的歌曲原本命名為《璀璨黃河歲月長》,在對整個作品的藝術形式加以調整和豐富之后,最終將作品確定為音詩舞表演——《九曲雅韻》。
嘉應觀東配院里,焦作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黃河泥塤代表性傳承人王建正深情吹奏,一曲《敢問路在何方》在黃河泥塤的演繹下,平添了幾分古樸與悠揚,仿佛從千年的黃河水中飄揚而來。
“黃河的水,和黃河的泥;黃河的泥,捏黃河的塤;黃河的塤,發黃河的音!”王建說。這種用黃河水和黃河泥制作的塤所發出的亙古之音,純凈自然,高雅而不晦澀,音韻中和而不偏頗,質地醇厚而廣居仁德,被稱為“德者之音”。
如今,王建正在將治塤與演奏的技術,傳承給更多孩子們?!盾岳蚧ā返男稍诤⒆觽兛谂缘哪鄩_中傾吐而出,盡管稍顯稚嫩,但意境深遠。
傳承在嘉應觀里展現得淋漓盡致,這里不僅有游學的學子們學治黃史,學吹黃河泥塤,更有一群孩子也圍成一圈拉著象征石硪的鼓,在用力打樁,口中喊出的依然是飄揚千年的黃河號子聲。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記者注意到,嘉應觀鄉第一初級中學的學生也來到了這里觀賞非遺文化展出,了解學習黃河號子、黃河泥塤等非遺文化知識?!澳赣H河水滋養的黃河泥品質細膩、柔滑、粘連、雜質少、可塑性強而又不過于軟塌。
9月16日上午,“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走進河南焦作武陟縣的嘉應觀,在這里感受黃河泥塤的聲音。從研究泥塤近三十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王建,到學習泥塤的小朋友,黃河的精神與文化通過這樣的方式不斷傳承,成為武陟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為了讓青少年更多地了解黃河歷史和文化,嘉應觀開展了青少年研學實踐教育。在嘉應觀中,未來網記者看到,嘉應觀鄉第一初級中學的學生們正在參與黃河號子、黃河泥塤等項目的學習和實踐。
【環球網報道記者 張燕萍】9月16日上午,“中國夢·黃河情——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走進河南焦作武陟縣的嘉應觀,在這里感受黃河泥塤的聲音。從研究泥塤近三十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王建,到學習泥塤的小朋友,黃河的精神與文化通過這樣的方式不斷傳承,成為武陟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黃河寧,天下平”,縱觀中國歷史,治理黃河在中國歷朝歷代都是備受關注的大事。嘉應觀位于黃河左岸中下游分界處的河南省武陟縣,這里見證了中國歷史上許多治理黃河的故事,也是了解黃河文化和中國治水文化的好地方。
武陟縣嘉應觀鄉劉村實施道路整修開挖排水溝工程時,村民劉全太不同意拆除自己的五間房屋。目前,武陟縣全縣黨員群眾已加入村五個“三治”協商組達15522人,農村老人參與村務監督48779人。
武陟縣嘉應觀鄉劉村實施道路整修開挖排水溝工程時,村民劉全太不同意拆除自己的五間房屋。目前,武陟縣全縣黨員群眾已加入村五個“三治”協商組達15522人,農村老人參與村務監督48779人。
隨著疫情防控形勢愈加嚴峻,上海交通大學碩士研究生馬姣姣、陜西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馬蓓蓓也先后加入戰疫隊伍參加疫情防控工作。3月10日,馬明杰、馬霞飛、馬蓓蓓、馬姣姣、馬婷婷、趙文賜6名大學生被嘉應觀鄉黨委、政府評為“防疫尖兵”并頒發榮譽證書。
它彰顯清代治黃的功績,也反映了中國人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生存智慧,是黃河文化的瑰寶,是治理黃河的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