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15日15:31 來源:學習時報
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的歷史,是一部黨團結帶領人民為推進“偉大社會革命”而接續奮斗的歷史。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意味深長地指出:“只有回看走過的路、比較別人的路、遠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們從哪兒來、往哪兒去,很多問題才能看得深、把得準。”今天,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回看近百年來我們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實踐中接續推進“偉大社會革命”的光輝歷程,有助于弄清“中國共產黨是什么、要干什么”這個根本問題,把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哪里來,要向何處去”這個時代問題,從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定不移地把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場“偉大社會革命”進行好。
(一)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不久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我們黨自創建時起就秉持馬克思主義“科學的宇宙論和社會革命論”。1921年7月召開的黨的一大宣告了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大會通過的黨綱明確規定“黨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實行社會革命”,因而黨天然地肩負著“實行社會革命”的政治使命。此后,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踏上了為“實行社會革命”而不懈奮斗的歷史征程。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我們黨“實行社會革命”的主要實踐形態和實現方式,用毛澤東的話來說就是:“革命是暴動,是一個階級推翻一個階級的暴烈的行動”。
作為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的革命政黨,我們黨是一個致力于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使命型政黨”。然而,我們黨誕生于經濟文化十分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要完成自身肩負的“實行社會革命”這個政治使命,首先必須完成“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執政使命。具體來說,就是我們黨領導人民在“實行社會革命”進程中,既要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為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而奮斗,又要變革落后的社會制度和生產方式,為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而奮斗。這個歷史重任不可能一蹴而就、畢其功于一役就能完成,必然經歷一個漫長而艱苦的歷史過程,要求中國共產黨人必須為之砥礪前行、接續奮斗。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人民找到一條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革命道路,經過28年浴血奮戰,勝利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成功解決了近代中國社會面臨的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這兩大主要矛盾,結束了國家四分五裂和廣大人民群眾備受剝削奴役的悲慘狀況,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從而創造了世界革命歷史上的“中國革命勝利奇跡”,使中國社會實現了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中華民族走上了實現偉大復興的壯闊道路。
(二)
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結束和社會主義革命階段的開始。在這個歷史階段,我們黨“實行社會革命”的實踐形態和實現方式也隨之發生重大變化。
在進行社會主義革命過程中,我們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在短短幾年時間里就基本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順利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從而實現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1956年9月召開的黨的八大宣告了社會主義革命的基本完成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基本確立,明確提出了黨和國家今后的根本任務和路線方針。這標志著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開始獨立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
需要強調的是,我國進入社會主義社會以后,雖然作為階級斗爭對象的剝削階級在社會上已不存在了,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我們黨肩負的“實行社會革命”的政治使命就已完結,而是意味著我們黨領導人民開始了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實行社會革命”、大規模推進社會主義建設的理論和實踐探索。在此過程中,我們黨和國家取得了巨大建設成就和重大理論成果。比如:在國家建設成就方面,初步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國民經濟體系和工業體系,創造了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必需的重要物質技術基礎,初步培養了一大批政治經濟文化建設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在治國理政理論探索方面,提出了“論十大關系”、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等重大理論觀點,積累了黨領導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經驗。這些重大實踐和理論成果,為中華民族實現從根本扭轉命運到持續走向繁榮富強,為改革開放新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了物質基礎、理論準備和寶貴經驗。
(三)
1978年12月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把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科學判斷時代大勢和中國實際情況,緊扣解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既堅持“老祖宗”,又堅持解放思想,不斷進行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科學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基本問題,深刻揭示了社會主義本質內涵和社會主義發展規律,從而開辟了我們黨領導人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實行社會革命”的新征程。
馬克思主義認為,任何真正的革命都是社會革命,社會革命以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為基礎,不僅僅是一種破除舊的政治上層建筑的社會運動,更是一種新的社會建設運動。我們黨秉持這一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自改革開放之初就鄭重宣告:實現四個現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產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變同生產力不相適應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改變一切不適應的管理方式、活動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場廣泛的、深刻的革命。這意味著進入新時期我們黨領導人民“實行社會革命”有了新的實踐形態和實現方式。鄧小平更是明確提出:“革命是解放生產力,改革也是解放生產力。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反動統治,使中國人民的生產力獲得解放,這是革命,所以革命是解放生產力。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以后,還要從根本上改變束縛生產力發展的經濟體制,建立起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促進生產力的發展,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產力”;“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
在新時期,改革開放作為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是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領導人民“實行社會革命”的實踐形態和實現方式,其本質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根本目的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推動社會全面進步和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這場“新的偉大革命”成功開創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極大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使我國在短短幾十年時間里就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人民迎來了從溫飽不足到小康富裕的偉大飛躍,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偉大飛躍。
(四)
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立足于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莊嚴宣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社會革命的成果,也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社會革命的繼續,必須一以貫之進行下去”;鄭重提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場偉大社會革命,要求我們必須時刻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這意味著我們黨把“實行社會革命”推進到“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嶄新階段。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攬“四個偉大”全局,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以“偉大自我革命”引領“偉大社會革命”,以強烈的政治勇氣和責任擔當出臺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舉措,推進一系列重大工作,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我們黨在“偉大自我革命”的鍛造中變得更加堅強有力;與此同時,以巨大的思想自覺和政治智慧回答“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時代課題,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實現了又一次歷史性飛躍,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新時代“偉大社會革命”進程中,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續寫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跡”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跡”,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前所未有地接近偉大復興目標。
回望“偉大社會革命”的光輝歷程,我們可以深刻地發現:從新民主主義革命到社會主義革命,從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到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近百年來我們黨的奮斗實踐中都貫穿著“實行社會革命”這個鮮明主題;從歷史角度來看,這個主題恰是貫穿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的“大邏輯”。而且,我們從中還可以深刻體悟到:我們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實踐中從勝利不斷走向新的勝利的核心奧秘,就是接續推進“偉大社會革命”。
在新時代奮斗征程上,對于9100多萬共產黨員來說,必須自覺踐行初心使命,堅定革命理想和革命斗志,敢于革故鼎新,勇于擔當作為,不斷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從而把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已經進行了99年的“偉大社會革命”一以貫之地進行下去,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
2017年底,一檔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一夜之間火了起來。新華社發 “在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形成了偉大民族精神和優秀傳統文化,這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長盛不衰的文化基因,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
新發展階段催生新發展格局,“十四五”時期要與時俱進貫徹新發展理念,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奠定堅實基礎。黨中央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高度進行謀劃,提出了“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
奏響大合唱、建設幸福河,需要我們在保障黃河安瀾上持續發力,筑牢人民幸福的安全防線。奏響大合唱、建設幸福河,需要我們在弘揚黃河文化上用心用情,構筑人民幸福的精神家園。
“十四五”時期,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經過“十三五”時期的發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向前邁出了新的一大步,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創造了有利條件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目標任務。華夏大地上,綿延五千多年而歷久彌新的中華文明,蘊藏著令人驚嘆的燦爛成就,積淀著中華民族深沉的精神追求。
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拼來了山河無恙、家國安寧,打出了中國人民的精氣神,讓全世界對中國刮目相看。弘揚祖國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為了祖國和民族的尊嚴而奮不顧身的愛國主義精神,在推進偉大事業中凝聚團結奮進的力量。
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黨和國家始終高度重視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中的重要地位。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無論時代條件如何變化,我們始終都要崇尚勞動、尊重勞動者,始終重視發揮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的主力軍作用。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目標任務。華夏大地上,綿延五千多年而歷久彌新的中華文明,蘊藏著令人驚嘆的燦爛成就,積淀著中華民族深沉的精神追求。
“奮斗者”號研制及海試的成功,標志著我國具有了進入世界海洋最深處開展科學探索和研究的能力,體現了我國在海洋高技術領域的綜合實力。從“蛟龍”號、“深海勇士”號到今天的“奮斗者”號,你們以嚴謹科學的態度和自立自強的勇氣,踐行“嚴謹求實、團結協作、拼搏奉獻、勇攀高峰”的中國載人深潛精神,為科技創新樹立了典范。
習近平主席出席四場重大多邊外交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