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14日16:18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昆明9月14日電(記者楊靜)近日,位于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草壩鎮(zhèn)的袁隆平超級雜交水稻蒙自示范基地里,專家組對第二代“超優(yōu)千號”進行測產,最終測產結果為畝產1134.6千克,實現連續(xù)4年平均畝產超過1100千克。
專家組選取了3個地塊,同時進行收割、脫粒,匯總后按照高產創(chuàng)建產量公式計算,最終測產結果為畝產1134.6千克。
專家組成員、云南省農科院研究員楊從黨認為,蒙自市“超優(yōu)千號”精確定量栽培技術攻關樣板連續(xù)4年平均畝產突破1100千克,這是世界上少有的高產典型。這些高產樣板是科技人員合理應用栽培技術,利用環(huán)境優(yōu)勢,充分發(fā)揮品種高產特性創(chuàng)造出來的,是可以重演的。通過高產樣板的創(chuàng)建,可以培訓科技人員,帶動周邊農戶,提高當地水稻生產水平。
近年來,蒙自市和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高原育繁示范中心合作,引進了袁隆平超級雜交水稻進行高產攻關試驗示范項目。過去的三年,水稻產量不斷增加,去年取得了畝產1138.2千克的好成績。
項目技術負責人、蒙自市農業(yè)農村局高級農藝師楊柳梅認為,要實現豐產,需要良種配良法,必須注重育秧、移栽等環(huán)節(jié)的技術管理。
近年來,從海水稻接連突破畝產600公斤、700公斤、800公斤大關,到“巨人稻”等新品種問世,中國水稻不斷帶來驚喜。奮進新征程,我們堅信,中國人民有能力把糧食安全緊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以豐收的碩果迎接更美好的明天。
今年7月13日,聯合國糧農組織發(fā)布報告,因為疫情引發(fā)的糧食出口供應鏈斷裂,饑餓人口比往年新增了1.3億。據農業(yè)農村部評估,高標準農田項目區(qū)耕地質量一般提升1—2個等級,糧食產能平均提高10%到20%,畝均糧食產量提高100公斤。
內蒙古自治區(qū)奈曼旗青龍山鎮(zhèn)互利村脫貧戶王洪巖在干農活(11月4日攝)。新華社呼和浩特11月8日電 題:互助互利,小甘薯帶來甜蜜日子——內蒙古奈曼旗互利村闖出產業(yè)致富之路 ” 內蒙古自治區(qū)奈曼旗青龍山鎮(zhèn)互利村村民安玲玲在直播售賣粉條(11月3日攝)。
題:互助互利,小甘薯帶來甜蜜日子——內蒙古奈曼旗互利村闖出產業(yè)致富之路 ”付永久興奮地說,互助互利讓一個傳統產業(yè)煥發(fā)新生機,未來的甘薯產業(yè)肯定越做越大,村民的日子也一定越過越甜蜜。
圖為1994年,尼瑪扎西在西藏農科院工作時的照片(資料圖)。中新網拉薩11月3日電 題:西藏農民眼中的尼瑪扎西:他是扎根田間的“青稞博士”西藏農科院 供圖 2020年8月30日,尼瑪扎西又一次帶隊前往阿里下鄉(xiāng),參與西藏新一輪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
11月2日,在第三代雜交水稻“叁優(yōu)一號”衡南試驗示范基地,工作人員將稻谷裝袋。在離試驗基地200多公里的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90歲的袁隆平院士通過視頻連線了解現場情況。
【新華社長沙11月2日電】11月2日,湖南省衡陽市衡南縣清竹村,由“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團隊研發(fā)的雜交水稻雙季畝產突破1500公斤大關,其中晚稻品種為第三代雜交水稻。位于長沙的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90歲的袁隆平院士與測產現場進行了5G視頻連線。
11月2日,位于湖南省衡南縣的第三代雜交水稻新組合試驗示范基地迎來晚稻測產,測得晚稻平均畝產為911.7公斤。今年7月,衡南基地早稻高產攻關田進行了測產驗收,測得早稻平均畝產為619.06公斤,第三代雜交水稻突破畝產3000斤,這在普通生態(tài)雙季稻屬于重大突破。
(記者 劉麟 謝瑤)11月2日,位于湖南省衡南縣的第三代雜交水稻新組合試驗示范基地迎來晚稻測產,測得晚稻平均畝產為911.7公斤,加上7月測得的早稻平均畝產619.06公斤,第三代雜交水稻雙季稻畝產3061.52斤,再一次刷新雜交水稻畝產紀錄。
(記者何勇)11月2日,湖南衡南雙季晚稻試驗示范基地傳來消息:由袁隆平院士團隊培育的第三代雜交水稻“叁優(yōu)一號”測產結果公布,晚稻平均畝產達到911.7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