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10日13:53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鄭州9月9日電 題:“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河洛郎”的千年鄉愁
新華社記者王丁、桂娟、雙瑞
來到洛陽城,記者聽到一個“河洛郎”——臺灣攝影師梁玄的尋根故事。
尋根的人很多,像梁玄這樣著迷的極少。他放棄了臺灣的工作,在洛陽逗留達半年之久,每天流連于各種歷史古跡間。一度,他扎個帳篷住在周山王陵,甚至獨自在洛陽過春節,只為體會唐詩中關于過年的描述。
“我想尋找內心的故鄉?!边@名80后攝影師說,他在洛陽找到了根。腳踩漢魏故城的那一刻,他強烈意識到,自己就是血脈里流淌著鄉愁的河洛郎。
“河洛郎”,一個承載著沉重歷史和濃濃鄉愁的稱呼。歷史上,那些因戰亂、災荒等原因從中原地區南遷的漢人,以這種稱謂宣告自己“從何處來”。直到今天,生活在中國福建和臺灣等地,以及海外的客家人,仍自稱“河洛郎”。
“歷史上幾次大規模的人口南遷,不斷把中原腹地先進的河洛文化傳播到更廣闊的區域。這既是種群的擴散,也是文化的衍播過程,中華文明的輻射力和影響力由此大幅提升。”河洛文化研究者徐金星說。
在洛陽市伊濱區的萬安山中,一個面積約2平方公里的客家小鎮正在規劃建設,目標是打造根親地標和世界客家人的精神家園。此處,是漢魏晉洛陽故城正南之門戶——大谷關遺址所在地。
“盟津達其后,大谷通其前。”東漢名篇《二京賦》如此描述。大谷關又名太谷關,自古為南出洛陽城的交通要道。西晉末年“永嘉之亂”,晉元帝率漢族臣民從京師洛陽南渡建康,這是中原漢人第一次大規模南遷,史稱“衣冠南渡”。對他們來說,出了大谷關就意味著離開了故鄉。歷史上,一批批客家先民從這里出城,踏上漫漫遷徙之路。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祖籍福建、生長在臺灣的梁玄北上尋根,在洛陽不僅體會到前所未有的心安,還產生了奇妙的故地神游之感。
“來到洛陽有一種熟悉感,好像很久以前在這里生活過?!绷盒d奮地說,“在漢魏洛陽故城、汝陽縣云夢山及云夢洞中,我找到了與內心的連結,感受到腦海中的意象?!?/p>
西晉末年中原漢人南遷,涉及人口近百萬,他們大多移居在長江中下游,也有少部分人抵達閩、粵,成為當地第一批客家先民。唐朝安史之亂,北方居民再次南下避難。北宋末年“靖康之變”,大批中原人口又遷居江南……
原洛陽市隋唐城遺址管理處處長王麗娟介紹,南遷的漢人心懷故國之思,感嘆“客居”他鄉,于是催生了客家民系。
歷史上的中原人口大遷徙,產生了兩個有趣的現象:一是民間以北方故地之名命名新駐地,比如,來到閩南泉州的中原人把當地一條河起名“洛陽江”,江上所修之橋叫“洛陽橋”;二是官方用北方地名僑置州郡,比如豫州、襄陽郡等。
記者了解,在建的大谷關客家小鎮有個展廳叫“天下洛陽”,意在通過各地與洛陽有關的名字,喚起河洛郎的記憶,體驗穿越千年回到老家的感覺。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庇浾吡私?,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河洛郎”從天南海北、世界各地回到洛陽、回到中原尋根謁祖。
“因為失根而來洛陽,因為找到根而不愿離開。”梁玄說。
回望“十三五”,圖說你我的收獲與轉變,央視網系列漫畫《一圖秀出我的“十三五”》推出第四期,帶你感受美好生活的喜悅。
“人、產、城”如何統籌布局、良性互動,是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重要課題。即將啟用的晉江市醫院新區,不僅硬件一流,還成功“聯姻”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共同打造國家創傷區域醫療中心。
位于景德鎮市珠山區東南角的三寶村,曾是為景德鎮古代瓷業生產提供主要瓷土原料的重要礦產地。有評論說:“作為國內外文藝青年們的網紅打卡圣地,如今的三寶村,已成為景德鎮極具魅力和活力的文化符號之一。
作者:巫喜麗(華南理工大學印度洋島國研究中心研究員、廣東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城市是現代化的重要載體。縱觀國外,城市更新大體經歷了從大規模的清除貧民窟運動到中心區小規模的再開發,從物質環境的更新改造轉為街區社會、經濟、人文等全方位發展的過程。
11月5日至7日,“決戰決勝譜新篇·文化扶貧在行動”網絡主題傳播活動走進四川綿陽市北川縣、安州區,阿壩州茂縣、汶川縣等地,探訪當地文化扶貧工作成效。同樣在茂縣,省委網信辦的定點扶貧項目已于2019年收官,當地建檔立卡貧困戶2戶8人全部實現脫貧。
魁龍坊是連江古代文脈的起源地,承載連江最厚重的歷史記憶??埛粌鹊墓沤ㄖw延續了閩東古建筑派系傳統穿斗式結構的做法,形制上更顯高大,這種建筑體系大體量的存在,形成連江城關的一大特色。
題:“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習近平和百姓安居的故事 2018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北考察,來到武漢青山區工人村街青和居社區,考察棚戶區項目建設和居民生活情況。
潮文化發祥地 廣濟橋樓 凝聚匠心智慧 牌坊街上 薈萃人文歷史 2020年10月12日 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潮州古城 心系歷史文化傳承與保護 關心百姓生活和復商復市
10月13日下午,在廣東省汕頭市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小公園開埠區,走進僑批文物館,重點了解潮汕僑胞心系家國故土、支持祖國和家鄉建設的歷史。同年9月3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式上,約2000名僑胞受邀現場觀禮,其中5位榮登天安門城樓,與習近平總書記同臺觀禮。
今年的國慶雙節,鄉村游成為不少人出游的選擇。鄉村游不只是吃農家飯、住農家院,還有最吸引游客的文化基因——鄉愁。幸運的是,古人的鄉愁,往往只能是“借酒消愁愁更愁”,而我們的鄉愁,因為能夠“千里江陵一日還”,而變得遠在天邊、近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