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xxxxbbbb国产,亚洲国产理论片在线播放,free性欧美媓妇喷水,亚洲 欧美 国产 日韩 字幕

新聞中心 > 融媒熱頭條 > 正文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河洛郎”的千年鄉愁

2020年09月10日13:53  來源:新華網

5034

  新華社鄭州9月9日電 題:“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河洛郎”的千年鄉愁

  新華社記者王丁、桂娟、雙瑞

  來到洛陽城,記者聽到一個“河洛郎”——臺灣攝影師梁玄的尋根故事。

  尋根的人很多,像梁玄這樣著迷的極少。他放棄了臺灣的工作,在洛陽逗留達半年之久,每天流連于各種歷史古跡間。一度,他扎個帳篷住在周山王陵,甚至獨自在洛陽過春節,只為體會唐詩中關于過年的描述。

  “我想尋找內心的故鄉?!边@名80后攝影師說,他在洛陽找到了根。腳踩漢魏故城的那一刻,他強烈意識到,自己就是血脈里流淌著鄉愁的河洛郎。

  “河洛郎”,一個承載著沉重歷史和濃濃鄉愁的稱呼。歷史上,那些因戰亂、災荒等原因從中原地區南遷的漢人,以這種稱謂宣告自己“從何處來”。直到今天,生活在中國福建和臺灣等地,以及海外的客家人,仍自稱“河洛郎”。

  “歷史上幾次大規模的人口南遷,不斷把中原腹地先進的河洛文化傳播到更廣闊的區域。這既是種群的擴散,也是文化的衍播過程,中華文明的輻射力和影響力由此大幅提升。”河洛文化研究者徐金星說。

  在洛陽市伊濱區的萬安山中,一個面積約2平方公里的客家小鎮正在規劃建設,目標是打造根親地標和世界客家人的精神家園。此處,是漢魏晉洛陽故城正南之門戶——大谷關遺址所在地。

  “盟津達其后,大谷通其前。”東漢名篇《二京賦》如此描述。大谷關又名太谷關,自古為南出洛陽城的交通要道。西晉末年“永嘉之亂”,晉元帝率漢族臣民從京師洛陽南渡建康,這是中原漢人第一次大規模南遷,史稱“衣冠南渡”。對他們來說,出了大谷關就意味著離開了故鄉。歷史上,一批批客家先民從這里出城,踏上漫漫遷徙之路。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祖籍福建、生長在臺灣的梁玄北上尋根,在洛陽不僅體會到前所未有的心安,還產生了奇妙的故地神游之感。

  “來到洛陽有一種熟悉感,好像很久以前在這里生活過?!绷盒d奮地說,“在漢魏洛陽故城、汝陽縣云夢山及云夢洞中,我找到了與內心的連結,感受到腦海中的意象?!?/p>

  西晉末年中原漢人南遷,涉及人口近百萬,他們大多移居在長江中下游,也有少部分人抵達閩、粵,成為當地第一批客家先民。唐朝安史之亂,北方居民再次南下避難。北宋末年“靖康之變”,大批中原人口又遷居江南……

  原洛陽市隋唐城遺址管理處處長王麗娟介紹,南遷的漢人心懷故國之思,感嘆“客居”他鄉,于是催生了客家民系。

  歷史上的中原人口大遷徙,產生了兩個有趣的現象:一是民間以北方故地之名命名新駐地,比如,來到閩南泉州的中原人把當地一條河起名“洛陽江”,江上所修之橋叫“洛陽橋”;二是官方用北方地名僑置州郡,比如豫州、襄陽郡等。

  記者了解,在建的大谷關客家小鎮有個展廳叫“天下洛陽”,意在通過各地與洛陽有關的名字,喚起河洛郎的記憶,體驗穿越千年回到老家的感覺。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庇浾吡私?,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河洛郎”從天南海北、世界各地回到洛陽、回到中原尋根謁祖。

  “因為失根而來洛陽,因為找到根而不愿離開。”梁玄說。

文章關鍵詞:鄉愁 河洛文化 晉元帝 萬安山 漢魏故城 遺址管理處 洛陽親友如相問 河洛郎 客家先民 漢魏洛陽故城 責編:趙惠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 魁龍坊:古街換新顏 好戲接連來

    魁龍坊是連江古代文脈的起源地,承載連江最厚重的歷史記憶??埛粌鹊墓沤ㄖw延續了閩東古建筑派系傳統穿斗式結構的做法,形制上更顯高大,這種建筑體系大體量的存在,形成連江城關的一大特色。

  • 習近平的小康故事丨“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習近平和百姓安居的故事

    題:“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習近平和百姓安居的故事 2018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北考察,來到武漢青山區工人村街青和居社區,考察棚戶區項目建設和居民生活情況。

  • 時政微紀錄丨秋臨潮汕 粵來粵好

    潮文化發祥地 廣濟橋樓 凝聚匠心智慧 牌坊街上 薈萃人文歷史 2020年10月12日 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潮州古城 心系歷史文化傳承與保護 關心百姓生活和復商復市 

  • 熱解讀 | 在僑鄉,習近平這段話為何令人動容

    10月13日下午,在廣東省汕頭市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小公園開埠區,走進僑批文物館,重點了解潮汕僑胞心系家國故土、支持祖國和家鄉建設的歷史。同年9月3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式上,約2000名僑胞受邀現場觀禮,其中5位榮登天安門城樓,與習近平總書記同臺觀禮。

  • 有一種鄉村振興,叫留住鄉愁

    今年的國慶雙節,鄉村游成為不少人出游的選擇。鄉村游不只是吃農家飯、住農家院,還有最吸引游客的文化基因——鄉愁。幸運的是,古人的鄉愁,往往只能是“借酒消愁愁更愁”,而我們的鄉愁,因為能夠“千里江陵一日還”,而變得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慢新聞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薦視頻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