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10日09:10 來源:華商報
宣讀誓言 領證 宣告婚姻締結 領結婚證引入頒證儀式 你覺得有必要嗎?
支持方:會讓回憶更美好,利于年輕人感悟家庭責任
反對方:會降低辦證速度,搞儀式被圍觀很尷尬
過去,婚姻登記程序簡單,新人填表、蓋章即可迅速領證,缺少儀式感,而這一情況有望迎來大變化——近日,民政部、全國婦聯聯合印發指導意見,提出探索開展婚前輔導,將頒證儀式引入結婚登記流程并實現頒證常態化。強化結婚頒證儀式感,你支持嗎?
>>最新政策
探索將頒證儀式引入結婚登記流程
據民政部網站9月8日消息,為貫徹實施民法典,進一步維護婚姻家庭和諧穩定,民政部、全國婦聯近日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強新時代婚姻家庭輔導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探索開展婚前輔導,提升結婚頒證服務水平,建立地方領導、社會名人頒證制度等舉措。
在提升結婚頒證服務水平方面,《意見》要求,探索將頒證儀式引入結婚登記流程并實現頒證常態化,通過引導婚姻當事人宣讀結婚誓言、領取結婚證,在莊重神圣的儀式中宣告婚姻締結,讓當事人感悟銘記婚姻家庭蘊含的責任擔當。值得一提的是,《意見》提出建立地方領導、社會名人頒證制度,鼓勵當事人邀請親朋好友共同見證。
據了解,民政部早前曾研究推廣結婚登記頒證制度,上海、山東、湖北等地民政部門婚姻登記機關多年前就已開始推行免費結婚登記頒證儀式,頒證員作為證婚人,領讀結婚誓詞,并請新人跟讀,新人也可以邀請父母親友參加儀式。
>>市民熱議
【正方】
結婚領證缺少儀式感 只能發朋友圈彌補
33歲的張先生是東北人,來西安多年,這個月是他結婚四周年。“我們當時在碑林區民政局領的證,辦事效率可高了,兩分鐘就辦好了。至于結婚頒證的儀式感……給結婚的人發個鉆戒吧!開個玩笑。一定要增加儀式感,很有必要。”9月9日,西安鐘樓附近,張先生說,現在人們結婚,最大的儀式感就是發朋友圈,妻子就很看重儀式感。他們兩人結婚時不年不節人也不多,也沒有宣誓之類的流程,后來為了增強結婚領證時缺少的儀式感,小兩口每年都拍一張合影,第一年是拿著結婚證拍的,后面每年是拿著去年的照片,再拍一張今年的。
29歲的潘女士說,結婚頒證的做法很好,領證結婚的儀式感需要加強。她結婚那天,在便利店買了一盒大白兔奶糖,一路給出租車司機和婚姻登記處的工作人員都發糖了,自己覺得挺開心的,“但感覺對人家民政局的人來說,你只是辦個業務的。”潘女士說,如果民政局有點儀式感,結婚的人回憶起來會更美好一些。
領證時增加儀式感
提醒年輕人把結婚當回事
9月9日中午,50歲的西安市民趙先生在西一路附近吃飯。他說,結婚頒證加強儀式感,聽起來好像比較虛,但其實也有好處,“去結婚的人肯定都是高高興興的,而且結婚是人生中重要的大事之一,有點儀式感也挺好的。最起碼旁邊有人給說幾句好話,一方面是喜慶,另一方面,年輕人也更能把婚姻當回事一些。”
【反方】
老了一起吃水盆 才是最大的儀式感
32歲的裴女士家住西安市蓮湖區,“我和對象談了一年半了,感情很好。關于結婚我倆態度一致,從簡。”裴女士說,兩人打算領證結婚不辦婚禮,主要是覺得婚禮像“耍猴”一樣,結婚是兩個人過日子,不是給別人看的,所以領證時如果必須要舉行頒證儀式,還讓親朋好友來圍觀,跟舉行結婚儀式沒有區別,“太麻煩了,倡導即可,不要強制吧。要說儀式感,等老了我和老頭能去護城河邊散步,隔三岔五一起去吃水盆,就是最大的儀式感。”
44歲的屠先生生活在西安市咸寧路,“我結婚的時候婚紗照都沒拍,我腦子愛忘事,啥都忘,生活里也沒有儀式感,經常到了結婚紀念日的晚上,媳婦問我今天是啥日子。然后我心里一驚,說忘了忘了,被媳婦冷嘲熱諷一下,日子就繼續了。”屠先生說,現在年輕人結婚喜歡挑“520”“七夕”“1314”這類的日子,本來排隊的人就很多,再頒證舉行儀式,耽誤的時間就更久了,再進行婚前輔導,那辦事效率就會降低。
在民政局搞儀式感 親朋好友圍觀很尷尬
24歲的權女士未婚,目前是單身,“儀式感很累啊,也沒必要。儀式感這種東西,我為啥要在不認識的人面前弄,還是在民政局,想一想還有親朋好友圍觀,太尷尬了。”權女士認為,至于婚前輔導政策,有些東西是要從生活中獲取經驗的,婚前輔導就跟上其他課一樣,并不一定是所有的這種輔導課都能真的對人產生幫助。
離婚率居高不下 不是有無儀式的問題
27歲的王女士是榆林人,8月才剛結婚,“我覺得結婚頒證不需要儀式感,對大部分人來說,兩個人決定去領結婚證本來就是戀愛最甜蜜的結果,最簡單的領證過程都會讓人歡喜不已。反觀離婚率居高不下,不是有無儀式的問題,除個人感情外,是有很多社會因素共同導致的。”王女士說,領證當天的儀式感就是自己明明不會做飯,還想為對方做,結果炒焦了。
>>網友聲音
或許能提高婚姻質量減少離婚
成卓:哈哈哈,是因為離婚率居高不下嗎?
GLH:感覺沒啥用啊,感情破裂的話,再隆重的儀式也挽回不了兩人的婚姻。
寧缺毋濫:特別贊!微博熱搜連續兩天都在上面!生活需要儀式感,更何況是這樣的大事,要讓大家對“婚姻”和“責任”這兩個詞有更多的了解。這個政策非常棒,將來我能趕上,特別開心。
星空媽媽:已領證的要求補課。
Johnson:這個安排真好——使婚姻從自我的摸索,逐步轉向有意識引導、有序化發展的道路上,一定會有助于婚姻雙方更好地理解婚姻家庭,使家庭的建設變得更理性。
小雯子:我和老公去年七夕領證。領到證書之后有宣讀誓詞環節,還有阿姨主動幫忙拍照留影。我以為所有新人領證都是這樣子啊。看到這個才知道不是。
萍兒:真好!我很久之前的想法終于落實了。
>>律師觀點
強化結婚頒證儀式感
能讓夫妻雙方不忘初衷想起當初的承諾
陜西恒達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知名公益律師趙良善認為,以前,婚姻登記程序簡單,新人填表、蓋章即可迅速領證,缺少儀式感。而“強化結婚頒證儀式感”有利于從源頭上減少婚姻家庭糾紛的產生,是有必要的。如果夫妻雙方能經歷一場很莊重的儀式,那這種儀式會留在心里,會讓他們在經歷婚姻困難和挫折的時候還能不忘初衷,還能想到當初的莊重與承諾,有利于減少離婚。
近日,“大衣哥”朱之文助理拍下的一段畫面引發熱議。網友紛紛質疑大衣哥忘本,“露出了原形”,不過也有網友說,“人家出道這么多年,坐個高鐵有什么呢。
2019年8月,吳某某經人介紹認識了湯某某,交往一周后,吳某某提出在8月底訂婚,并要求男方在訂婚前支付8.8萬元的彩禮錢。2020年6月,青田人麻某某聯系上了陳某某,稱吳某某在去年年底至今年4月期間以相同方式騙取其結婚訂金8.8萬元,并約定4月底領結婚證。
8月3日,針對陜西安康漢濱區殘疾人領結婚證遭拒一事,漢濱區民政局工作人員告訴新京報記者,曾問過男方張某結婚意味著什么,張某可以清晰表達。8月3日,漢濱區民政局工作人員告訴新京報記者,相比女方李某某一句話不說,男方張某基本上能回答工作人員的問題。
你的一句話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記憶里:‘既然選擇了做一名護士,病人的需要就是我們的職責。此時的劉宇航已奮戰在疫情防控和醫療救治第一線一星期了,而她家人的心愿也很簡單,等她平安歸來。
1月26日,重慶市醫療隊隊員、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呼吸內科主治醫師蔣磊同未婚妻高佳在重慶江北國際機場道別。
最近報道的這件事兒 洛陽一奶粉店老板 在出租屋內發現一對來路不明的雙胞胎 戳圖片前情回顧 前情回顧①②集 前情回顧③④集
于是小孫瞞著男方一家人,自己將孩子生了下來,因為是雙胞胎,孩子并沒有足月就來到了這個世界。小孫解釋,自己和孩子“養父”小李曾經在一個工廠打工,“養父”小李曾透露自己沒有孩子, 考慮到自己也沒有能力撫養,于是小孫就答應把孩子給了“養父”一家人照顧。
公歷2020年為閏年,2月29天,全年366天;即將到來的農歷庚子鼠年也是閏年,有個“閏四月”,全年共384天。對此,武漢市民政局回應稱:2020年2月2日,我們會根據市政府要求,采取預約服務的方式為有需求的新人辦理結婚登記。
4月30日,在江蘇徐州汴塘鎮,不離不棄守護植物人丈夫4年的張娟披上婚紗,與丈夫一起圓了婚禮夢。在親朋好友的祝福下,身著一襲白紗的新娘張娟緩緩走上臺,新郎曹穿穿坐著輪椅來到了妻子身邊。
陸某經人介紹與何女士相識并很快舉辦訂婚儀式給了18萬彩禮,但兩年多時間過去了,何女士卻不愿意去領證。現雙方解除同居關系,對陸某要求何女士返還彩禮的訴訟請求中的合理部分應予以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