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07日16:08 來源:映象網
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吉林省檔案館于日前公布了24件楊靖宇殉國前百日戰斗檔案,并向東北抗日聯軍紀念館捐贈了檔案復制件。(光明日報)
楊靖宇1905年出生在河南一戶貧困農民家庭。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數次被捕。在楊靖宇的努力下,1937年楊靖宇的隊伍成立為東北抗日聯軍,它猶如一股鐵流,一次次給日軍打擊,楊靖宇的威名震動全東北。他是一位抗日英雄,真正的英雄!他在雪山上呆了20多天,斷糧至少5天以上,到最后都沒有屈服于日軍,死后也從不低頭。日本兵剖開他的肚子,在他的胃里,除了草根、樹皮和棉絮,沒有發現一粒糧食。
楊靖宇是民族的脊梁,是中華兒女的楷模。為抗擊日本侵略者,他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楊靖宇雖然倒下了,但他那無畏的革命精神卻激勵著千百萬中華兒女前赴后繼。要不是有這樣的烈士,也許我們還沒有取得勝利;要不是有這樣的烈士,也許我們還吃不飽飯;要不是有這樣的烈士,也許我們也不會過上這么幸福的生活。作為祖國的建設者,我們應以先烈們的精神為動力,勤奮學習、刻苦鉆研,掌握科學知識,練就過硬的本領,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美麗富饒。
他是革命的戰士,更是人民的英雄。烈士們的精神是千古不朽的,就如詩人臧克家《有的人》中所言:“有的人死了,但他還活著”。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千千萬萬個楊靖宇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我們要學習楊靖宇那恪盡職守、鞠躬盡瘁的高尚情操,要珍惜如今來之不易的生活,保持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傳承先烈精神,永葆初心本色。(王瀟瀟)
他是95歲高齡的中國人民志愿軍老戰士、吉林省通化市革命烈士陵園管理所首任所長徐振明。1958年,徐振明轉業到地方,面臨3個職業選項:一個是招待所所長,一個是福利院院長,還有一個就是通化市革命烈士陵園管理所。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9月18日,在吉林通化楊靖宇烈士陵園、長春偽滿皇宮博物院舉行了祭掃革命先烈、重溫入黨誓詞等活動。
今天(9月1日),著名抗日民族英雄、東北抗聯主要創建者和領導人楊靖宇將軍殉國前戰斗檔案首次公布,檔案真實記錄了楊靖宇犧牲前100余天,率部與日偽軍警進行的47次戰斗歷程,給東北抗聯研究提供了全新資料。
從楊靖宇以身許黨、以身報國的忠誠品格中汲取信仰的力量 “英雄是民族最閃亮的坐標”,信仰是英雄的靈魂。紅色基因是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中孕育形成的光榮傳統、價值追求,蘊含著黨的性質宗旨與初心使命。
1931年11月, 東北大地已經一篇冰天雪地,狂風如刀,路上行人寥寥無幾,而此時,一個健碩高大的身影,急匆匆地前往中共滿洲省委。看到發起的幾次大討伐,都沒消滅楊靖宇和東北抗聯,惱羞成怒的日偽當局實施了更加毒辣的計劃。
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講好出彩河南故事,河南省委網信辦聯合河南日報新媒體部開展“光輝歲月·河南24小時(地市篇)”網絡主題互動活動,通過制作系列微視頻、全省18地市聯動的方式,分階段、立體化、全景式展現河南各地70年來發生的巨大變化、取得的偉大成就。
“穿上征袍擐盔甲,志強男兒保國家。”該片導演呂小龍介紹,影片講述了以楊靖宇為代表的東北抗聯將士同日寇在白山黑水間展開殊死戰斗的壯烈故事。
“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9月2日,吉林長春水文化生態園5號館內,入黨誓詞鏗鏘。吉林省圖書館多次邀請省內學者專家,為員工和讀者做講座,講解黨史、新中國史,弘揚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東北抗聯精神等。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吉林、內蒙古兩省區堅持把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主題教育主線,緊密結合實際,不斷強化學習教育、調查研究、檢視問題、整改落實,積極發揮“頭雁效應”,確保主題教育見實效、見長效,不變形、不走樣。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強調,愛國主義是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中華民族團結奮斗、自強不息的精神紐帶。以五四精神涵養新時代青年的家國情懷,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需要 深厚的家國情懷,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和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