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6月22日16:01 來源:環球網
1931年11月, 東北大地已經一篇冰天雪地,狂風如刀,路上行人寥寥無幾,而此時,一個健碩高大的身影,急匆匆地前往中共滿洲省委。他,就是剛剛被中共黨組織營救出獄的楊靖宇。此前,他因涉嫌共產黨案被捕入獄,此時,他被救出獄,而東北已經淪陷,日偽當道。
1931年,“九一八事變”之后,幾十萬東北軍不戰而退,總兵力不足兩萬的日本關東軍長驅直入,僅用四個多月的時間,就占領了中國東北的大部分地區,然而在東北,仍然有虎膽英雄領導組織了東北抗日聯軍,其中,領導人中有“南楊北趙”之稱,南楊,指的便是楊靖宇。
楊靖宇,原名馬尚德,1905年2月出生于河南省確山縣李家灣村一個農民的家庭。當時的中國風雨飄搖,百姓生活困苦,在這小小的村落里,楊靖宇和其他農村孩子一樣下地干活,補貼家用。幸運的是,他有一個深明大義的母親,在楊靖宇幼年的時候,識字不多的母親張君常常給他講古代的英雄俠士的故事,其中岳飛的故事最讓楊靖宇心折,岳飛精忠報國的豪情壯志和英勇的抗金事跡讓他久久沉吟。母親還省吃儉用供他上學讀書,他考入了河南省開封工業學校,楊靖宇和同伴常常來到學校后院的一座宋代的點將臺游覽,相傳這里是岳飛當年抗擊金兀術,點兵派將的地方,楊靖宇站在點將臺上,常常和同學們談論英雄人物的事跡,為國為民建功立業的信念在他心中扎下了根。生活的磨礪讓這個純樸的少年樹立了志向,要為國家做些事情。
聯合抗日隊伍,震動東北日偽軍
1927年,楊靖宇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日軍占領東北后,為反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東北大地各種勢力紛紛組織抗日武裝,包括地方山林隊,土匪武裝,以及張學良東北軍殘部等等。
其中,百姓因受到地方軍閥、日本侵略者等的盤剝,生活困苦。一些貧苦的農民不得不揭竿而起,聚嘯山林,被稱為“山林隊”。楊靖宇來到東北后,他了解到這些情況,根據中共滿洲省委的指示,他在抗聯活動中積極聯合山林隊等民間抗日地方武裝,以能形成更強大的抗日力量。
楊靖宇為了聯合更多的山林隊共同抗日,經常出入山林隊,可是當時山林隊各自為戰,并不團結,他們也并不了解共產黨的抗日救國主張。楊靖宇因誤會,挨打、被捆綁的事情也時常發生,他卻不懼危險,積極樂觀。有一次,他拍著一位戰士的肩膀說:“看到山林里的人們個個都把日本鬼子當仇敵,能不高興嗎?小伙子,這就是聯合抗日的思想基礎和希望啊!挨了一頓小小的棍棒,又算得了什么呀!”楊靖宇總是不失時機地聯合山林隊進行抗日斗爭。
在東北的山林隊里,毛作彬是個人物,他帶領著一哨人馬,經常和日本人作戰,但因為對共產黨的隊伍不了解,曾經也與共產黨領導下的南滿游擊隊交過手。
1933年6月間,一次毛作彬的“毛團”被南滿游擊隊包圍,游擊隊可以把他們全部抓起來繳槍械,但楊靖宇認為“毛團”已經反正抗日,不應該再和他們為敵。楊靖宇就要求游擊隊,不要向“毛團”打一槍一彈,還向“毛團”官兵講道:“南滿游擊隊抗日救國,不念舊惡,愿一同團結抗日?!钡?,使得“毛團”官兵深受感動。
楊靖宇在團結、聯合抗日義勇軍、山林隊共同對敵作戰,擴大游擊區斗爭中,與一些抗日義勇軍、山林隊首領建立了深厚友誼。在統一戰線工作中,不怕累,怕苦,真正去做事情,就能化解矛盾,解決問題。
據史料記載,有一支山林隊的首領叫朱海樂,他原是貧苦農民出身,為生活所迫,拉起由150人組成的“綹子”,打家掠舍,殺富濟貧。這支山林隊曾同日偽軍打過幾仗,因勢孤力單都失利了。朱海樂得知抗聯一師經常打勝仗,內心十分敬佩楊靖宇。楊靖宇為團結更多義勇軍、山林隊共同抗日,主動前來與朱海樂會見,向其宣傳“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團結一致,共同對敵”的道理。
他曾說:“東北被日本侵占了,咱們得起來救國。別看我們現在的隊伍人少,慢慢就會擴大,火柴雖小,點著火以后可就無法撲滅。抗日的隊伍也是由小到大,我們是紅軍,是人民的子弟兵。我們有鐵的紀律,不準打罵百姓,不準動百姓一針一線,就是百姓給我們燉豬肉也不能吃。我們的目的是抗日,全東北人民都應當起來抗日,把日本侵略者打出中國去?!?/p>
楊靖宇用兵戰術靈活,指揮得當,打了不少勝仗。根據《本溪滿族自治縣志》記載,1936年,楊靖宇率抗聯一軍軍部等部隊由柳河、通化一帶來到本溪地區。這時日寇派漢奸邵本良率重兵在后窮追不舍。邵本良本是胡匪頭目出身,當過東北軍團長,“九一八”事變后,他投降日本,成了日偽軍的團長,本溪的老百姓都很恨他。
4月下旬,楊靖宇率抗聯一軍軍部與一師主力部隊在寬甸縣四平街會合,然后分別沿桓仁與寬甸交界和本溪和鳳城交界行進。4月30日來到本溪縣東部的賽馬集,在梨樹甸子大東溝會同地方武裝與一師結盟的“山林隊”共八百人設下了埋伏。
上午十時,三架敵機飛臨大東溝上空偵察,未見異常便飛走了。約半個小時后邵本良率領全部人馬一個司令部,一個加強營,一個炮兵中隊,共八百余人,從分水嶺進入梨樹甸子大東溝。當時楊靖宇在高處,見敵人鉆進抗聯伏擊圈,他一聲令下,一軍指戰員對敵猛烈開火。
大東溝山勢險要,易守難攻,敵人雖有小炮卻無法施展,成了甕中之鱉,不到半日被殲五百余人。炮兵中隊長,日本人菊井少佐被當場擊斃,日本指導官英俊志雄大佐躲在死尸堆中,身涂血跡裝死僥幸逃脫。邵本良腳部負傷,帶二十余人乘亂逃走,此役震動東北,使日偽當局驚恐不安。
將軍百戰死沙場
1932年11月,中共滿洲省委派楊靖宇去吉林省磐石縣尋找中共地下組織領導的磐石游擊隊。當楊靖宇以中共滿洲省委特派員的身份來到磐石的時候,磐石游擊隊剛剛遭受到了一次重創,為了讓游擊隊員重拾信心,急需打一場漂亮仗。于是,楊靖宇就將目標鎖定在最早襲擊磐石游擊隊的郭家店地主武裝。
但對于日偽當局來說,楊靖宇卻成了他們的心腹大患。他們連續發起大規模圍剿。楊靖宇領導南滿游擊隊以機動靈活的戰術,率領一千人的部隊在四個月時間里轉戰兩千里,與日偽軍作戰60余次,多次在敵人兵力空虛的后方造成以多打少的局面。戰斗中,日軍中尉守備隊長被擊斃,鐵甲列車被擊毀,日偽的四次進攻都宣告失敗。
為了徹底消滅東北抗聯,日本關東軍制定了偽“滿洲國”三年治安肅整計劃,在東北的兵力達到七十萬人,企圖將楊靖宇和整個東北抗聯困死在東北的白山黑水之間。為了改變東北抗聯孤軍奮戰的局面,1936年6月和11月,楊靖宇兩次領導抗聯部隊舉行西征,試圖與東征紅軍打通聯絡。
西征部隊曾一度挺進沈陽、撫順一線,并于7月15日在摩天嶺殲滅日軍,繳獲武器。這就是“摩天嶺大捷”。為慶祝這次戰斗的勝利,楊靖宇創作《西征勝利歌》予以贊頌:“摩天高嶺一場大戰,驚碎敵人膽,盔甲槍彈勝利繳獲,齊奏凱歌還……”然而,遼河此時還沒有封凍,大批日偽軍蜂擁而至,楊靖宇只好將他的隊伍帶進了深山老林當中。
兩次西征總共動用的九百余名兵力當中,東北抗聯犧牲、負傷、被俘和失蹤者占到了三分之二左右。但對于全國抗日斗爭而言,西征“是東北抗日聯軍同由陜北向長城移動中的抗日紅軍相呼應的首次試探”,起到重要的戰略配合作用。對東北地區而言,西征部隊挺進,牽制了日偽軍的行動,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老游擊區的壓力,使北滿地區東北抗日聯軍各軍主力得以保存下來。
看到發起的幾次大討伐,都沒消滅楊靖宇和東北抗聯,惱羞成怒的日偽當局實施了更加毒辣的計劃。1938年冬,日偽當局將散居鄉間的民眾集中到大屯區居住。嚴密控制老百姓的日常生產生活,出入嚴格檢查,并嚴格實行保甲連坐制。另外,為防止老百姓給抗聯部隊送糧,外出不準帶食糧,這樣一來,就徹底切斷了東北抗聯與老百姓的聯系。此后,抗聯的斗爭進入極其艱苦的階段。
楊靖宇帶領的一路軍一部一千四百多人,進入長白山密林中建立密營,密營一般都建在半地下,類似于地窖,頂上用樹枝樹皮遮蓋,隱蔽性很強。楊靖宇率領部隊在密林中建立70多所密營,除了供部隊宿營之外,還儲存了糧食、布匹、槍械、藥品等物資。
1939年夏,日本關東軍總司令梅津美治郎到任后,把楊靖宇列為偽滿洲國第一心腹大患,懸賞兩萬元收買他的人頭。當時,日偽軍僅在濛江境內及其邊界就布兵25000多人,楊靖宇在濛江境內的全部兵力還不足一千人。由于兵力懸殊,再加上給養不足,這一次,楊靖宇率領的抗聯部隊在濛江縣境與敵人戰斗中遭受重大損失,隊伍減員至四百多人。
就在楊靖宇和抗聯生死攸關的緊要時刻,追隨楊靖宇多年的一師師長程斌背叛革命。程斌戰功卓著,是楊靖宇的左膀右臂,在關東軍的威逼利誘之下轉投敵軍,程斌叛變,使得抗聯第一路軍在敵人面前幾乎沒有秘密,抗聯隱藏在深山密林中的密營被日本關東軍一一起獲,所有補給一掃而空,楊靖宇和他的部隊陷入彈盡糧絕的境地。
由于日寇的嚴密封鎖,楊靖宇和戰士們已經斷糧多日,冰雪、樹皮和棉絮,成了食糧。他以難以想象的毅力堅持著和敵人進行頑強斗爭。
2月18日,和大部隊打散的楊靖宇讓兩名警衛員去山下找些吃的。下山后,兩名警衛員與日偽軍“特搜班”遭遇,在戰斗中英勇犧牲?!疤厮寻唷睆木l員身上搜出楊靖宇的印鑒,判定楊靖宇就在附近,于是調集重兵封鎖濛江縣所有的交通要道。
此時,楊靖宇只剩下孤身一人,跟敵人在林海雪原中周旋。1940年2月23日,此時的楊靖宇已經六天沒有進食,他隱隱聽到了幾位上山打柴村民的說話聲,楊靖宇叫住了他們,拿出些錢,讓他們幫忙買些食物和棉鞋。沒想到,其中一個村民竟然勸楊靖宇投降。誰料想,打柴的村民在回村途中遇到日本特務,將遇到楊靖宇的情況一五一十地說了出來。日偽軍的討伐本部接到報告之后,認定此人就是楊靖宇。他們立即派人分五批向著楊靖宇的藏身之地急進,進行搜索包抄。
一聲令下,一時間,所有的輕重武器一齊射向楊靖宇隱身處,楊靖宇兩支手槍不停地射向敵群,最終,彈盡糧絕。高大、魁梧的身軀倒在了冰冷的濛江大地上,年僅35歲。
日軍解剖了楊靖宇的遺體,他們驚奇地發現,楊靖宇的胃里竟然沒有一粒糧食,只有還尚未消化掉的草根、樹皮和棉絮。壯士喋血,感天動地,殘暴的侵略者也為之折服,岸谷隆一郎為楊靖宇舉行了“慰靈祭”。楊靖宇犧牲之后,為紀念這位驍勇善戰的東北抗日聯軍總司令,1946年2月14日濛江縣正式更名靖宇縣。
楊靖宇將軍是出色的軍事指揮家,更是抗日英雄,幼有報國之志,長而堅守信念,為百姓之幸福,國家之安康灑盡了他最后一滴血。日本靖國神社第一批集體入祀的日軍成員,即所謂的“肉彈十勇士”,是楊靖宇消滅的。
楊靖宇用生命詮釋了英雄不屈的精神,他的治軍有法,嚴肅軍紀,堅持把群眾利益放在首位,他以實際行動贏得百姓的信任和支持。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跡是寶貴的精神財富,振奮國人精神。英雄浩氣長存世間,吾輩更當承志前行。(王丹)
參考資料:
1、《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軍斗爭及地位》吳佳楠著 沈陽師范大學 2014年5月
2、《東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特點及研究》元相哲著 延邊大學 2004年6月
3、《舉旗抗日的“山林隊”》李倩 吉林日報 2006年8月
4、《論東北地區抗日統一戰線》 李鴻文 李羽 東北師范大學學報1993年第2期
5、《東北抗日聯軍》 東北抗日聯軍史編寫組 著 中共黨史出版社2015年9月
6、《本溪滿族自治縣志》本溪滿族自治縣黨史地方志辦公室編 遼寧民族出社2009年11月
點擊活動專題頁面了解詳情:
“追尋先烈足跡”短視頻網上征集展示活動環球網專題頁面:
http://opinion.huanqiu.com/special/Vcliparchives/index.html
“追尋先烈足跡”短視頻網上征集展示活動宣傳片:
https://opinion.huanqiu.com/article/9CaKrnKrb39
九一八事變后,在中國共產黨抗日號召影響和推動下,東北各族人民和東北軍部分愛國官兵組建抗日義勇軍。這年8月1日,中國共產黨在南昌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用血與火鑄就的語言宣告了共產黨人不畏強暴、堅持革命的堅強決心。
79年前的2月23日,在東北茫茫雪原之中,一位身材魁梧的大個子背靠寒樹,用呼嘯的子彈拒絕了日寇的勸降,戰斗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程斌叛變后,立刻掉頭攻打抗聯部隊,他熟悉楊靖宇的作戰風格,常帶人連夜突襲,并搗毀了抗聯的多座密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