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5月04日12:57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強調,愛國主義是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中華民族團結奮斗、自強不息的精神紐帶。”對新時代中國青年來說,就是要高舉愛國主義的偉大旗幟,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樹愛國之志,踐愛國之行,以深厚的家國情懷和永久奮斗之精神奮進新時代。因此,隆重紀念五四運動,以五四精神涵養新時代青年的家國情懷正當其時。
家國情懷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貴精神財富
孟子言“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生動詮釋了中國傳統文化“家國一體”的觀念和主張,為人們正確處理個人、社會和國家的關系提供了基本遵循。古人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強調在正心誠意、修身齊家的基礎,實現治國平天下的理想追求。家國情懷是愛的表達,是情的展現,是歸屬感與責任感的凝結。家是縮小的國,國是放大的家,國之不存,民將焉附?家與國休戚與共,個人命運與民族存亡息息相關。每當國家民族危難之際,舍小家為大家,正是中華兒女家國情懷彰顯和升華之時。
五四運動爆發于民族危難之際,面對國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青年先進分子,為了祖國和民族的新生,為了人民大眾的解放,“慷慨身許國,倜儻不為家”。1919發表《我的馬克思主義觀》的李大釗30歲,1920年翻譯了《共產黨宣言》的陳望道29歲。這一時期,成為中國第一批馬克思主義者的毛澤東、周恩來、蔡和森、鄧中夏、惲代英、瞿秋白、趙世炎等也才20多歲,他們以家國天下的雄壯情懷,以青春之我鐵肩擔道義,舍我其誰,唱響了中國偉大社會革命之歌。“兒何嘗不思念著骨肉的團聚,兒何嘗不眷戀著家庭的親密,但烈士殷紅的血跡燃起了兒的滿腔怒火,亂葬崗上孤兒寡母的哭聲斬斷了兒的萬縷歸思。為了讓千千萬萬的母親和孩子能過上好日子,為了讓白發蒼蒼的老人皆可享樂天年,兒已以身許國,革命不成功立誓不回家。”(1928年8月25日年僅25歲的王爾琢英勇犧牲前寫給父母的一封家書)烈士王爾琢的家書生動詮釋了革命者對家國情懷的內在體悟,體現出中華兒女愛國愛家的拳拳赤子之心。五四運動百年來的歷史巨變、接續奮斗和凱歌前行,有多少青年英雄不惜拋頭顱灑熱血,以身許國。29歲,踐行“為蘇維埃共和國流盡最后一滴血”錚錚誓言的紅軍師長陳樹湘;31歲,別離親人,一心一意為革命事業英勇犧牲的趙一曼:35歲,碧血丹心、蕩氣回腸、堅貞不屈的抗日名將楊靖宇;29歲,“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驗。竹簽子是竹子做的,共產黨員的意志是鋼鐵”的江姐;26歲,烈火中捍衛紀律、生命和勝利的抗美援朝英雄邱少云等等。一代代革命英雄前仆后繼,以青春之我創造青春之中國,鑄造了一座座中華民族的精神豐碑。在革命、建設與改革開放的崢嶸歲月中,又有多少青年英杰愛黨愛國、艱苦創業、接續奮斗、改革創新、勇于創造、無私奉獻,在中華民族站起來、富起來與強起來的歷史征程中譜寫出崇高壯麗的青春之歌,書寫出英勇奮斗的歷史華章。自古英雄出少年,中華民族青年英雄輩出,充分證明了,“中國青年是有遠大理想抱負的青年!中國青年是有深厚家國情懷的青年!中國青年是有偉大創造力的青年!”在百年歷史長河里,有多少浩氣長存、風云激蕩、慷慨就義、可歌可泣、嘔心瀝血、兒女情長的滄桑變遷與家國情懷值得我們來追問、追思與追憶!家國情懷從情出發,以情致懷,既是愛家愛國的真情實感,又是不止于家不止于國的寬廣胸懷,是一種對國家對人民對世界對人類的深情大愛。
以五四精神涵養新時代青年的家國情懷,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需要
深厚的家國情懷,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和基本要求。核心價值觀培育,其實就是道德規范的培育和塑造,是國家的德、社會的德、個人的德的內在統一。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 年春節團拜會上明確提出,在家盡孝、為國盡忠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沒有國家繁榮發展,就沒有家庭幸福美滿。同樣,沒有千千萬萬家庭幸福美滿,就沒有國家繁榮發展。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家國情懷與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內在統一的。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就是要接力偉大的愛國精神和崇高的家國情懷,提倡愛家愛國相統一,自覺把個人前途同國家命運、個人追求同國家發展聯系在一起,就是要善于從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中汲取道德滋養,從革命英雄人物和時代楷模的身上感受道德風范,從自身內省中提升道德修為,引導青年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營造風清氣正、蓬勃朝氣的社會風尚!
以五四精神涵養新時代青年的家國情懷,是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需要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新時代中國青年運動的主題、方向以及青年的使命,就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同人民一道,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新時代青年有責任接過革命前輩的接力棒,實現中華民族復興這一個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這是一個中華民族前所未有發展的最好時期,也是人生際遇與時代使命并存的時期。新時代青年要把自己的聰明才智、人生價值和偉大工程、偉大斗爭、偉大革命、偉大夢想聯結在一起。問題的關鍵在于如何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國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這就需要弘揚五四精神,弘揚家國情懷,汲取其偉大社會革命、偉大愛國運動及偉大思想運動文化運動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使青年的成長與時代同步伐,與人民共命運,與祖國的富強同頻共振,進而在新時代偉大社會革命的熔爐里擔當、歷練,在為人民大眾謀幸福中盡責、鍛造,在全面改革創新的廣闊天地中創造、綻放,在實現中國夢的辛勤勞動中奔跑、奮進!
以五四精神涵養新時代青年的家國情懷,要明確愛國主義在新時代的本質要求,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的高度統一
五四運動百年來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證明,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有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愛國主義旗幟始終圍繞著實現民族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而高高飄揚,最終匯流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的生命力、祖國的命運、黨的命運與社會主義的命運休戚相關、緊密相連、榮辱與共、相得益彰。只有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的有機統一,愛國主義才是鮮活的、生動的、真實的。這也是新時代愛國主義精神最重要的呈現和內在要求。
以五四精神涵養新時代青年的家國情懷,要敢于亮劍,堅決同形形色色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歷史虛無主義作斗爭
這些年來,在經濟利益復雜變動、全球化網絡化數字化融合發展、社會快速轉型、多種社會思潮沖突激蕩過程中,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同時也難免思想內容龐雜,泥沙俱下,一些負面信息很可能會對青年人的家庭責任觀、國家認同感產生消極影響。一些人在不同程度上對祖國、對人民的感情淡漠了,少數青年甚至走上功利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的歧途。我們要警惕和抵制這些道德滑坡、精神空虛、否定歷史、抹黑英雄、歪曲是非的極端個人主義、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思潮的影響。“一個人不愛國,甚至欺騙祖國、背叛祖國,那在自己的國家、在世界上都是很丟臉的,也是沒有立足之地的。”“一切視探索嘗試為畏途、一切把負重前行當吃虧、一切‘躲進小樓成一統’逃避責任的思想和行為,都是要不得的,都是成不了事的,也是難以真正獲得人生快樂的。”面對復雜的世界大變局和多樣化思潮的交鋒,我們要以真理的力量、思想的偉力、家國情懷的感染力幫助青年人明辨是非、守正創新,使他們懂得感恩、傳承、發展和創新,用勤勞的雙手和誠實的勞動創造美好生活。
以五四精神涵養新時代青年的家國情懷,要做好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把家國情懷教育作為青年成長成才的重要環節,融入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之中,用心用情用功講好中國百年偉大斗爭的故事,用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革命精神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與時代精神描繪出、涂抹上家國情懷的濃厚底色。通過家國情懷教育使青年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通過家國情懷教育使青年懂傳承,明使命,重擔當;通過家國情懷教育使青年走進家國社會,了解民之情民之需民之呼,學以致用,知行合一;通過家國情懷教育使青年愛家敬老,弘揚優秀家風家訓;通過家國情懷教育使青年放眼世界,在國際視野中理解家國情懷,踐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共建“一帶一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新理念和新主張。
以五四精神涵養新時代青年的家國情懷,全社會要共同努力,關心、愛護、激勵和支持青年,理直氣壯地做好鑄魂育人工作
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正如總書記叮囑的那樣,要抓好培土、澆水、施肥、打藥、整枝等各個環節,把關心厚愛和嚴格要求相統一,把尊重規律和積極引領相統一,幫助青年樹立遠大理想抱負,胸懷憂國憂民之心、愛國憂民之情,擔負時代使命,奉獻祖國、服務人民、關懷人類,讓愛國主義的偉大旗幟在新時代青年心中高高飄揚。
【本文系作者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8BK032)“馬克思勞動價值論在中國的百年傳播、發展與創新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系西安建筑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
珠江水畔,山海之約。正是家鄉日漸擺脫貧困、走向小康的現狀、家鄉人千里馳援的善舉,讓孩子們由衷而發這份鄉梓情懷和城市認同。2020-12-08 14:25男子私刻公章倒賣公司貨物,非法獲利80萬被刑拘近日,廣州增城警方在開展“颶風2020”專項行動中,將李某抓獲歸案。
一塊塊光伏板讓這座城在光明中砥礪前行,一粒粒雜糧豆讓這座城擁有福澤三晉的家國情懷,一座座老院子讓這座城釋放出轉型發展的新氣象,一條條小街巷讓這座城開啟了文明生活的新風尚,這座城就是山西忻州。本期視頻,我們運用“特寫”與“航拍”的兩極化鏡頭,通過100秒的時長,從脫貧攻堅、特色農業、文旅產業、社會民生等領域,看見忻州的發展與變遷,一同見證忻州奔小康。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激勵著各地干部群眾堅定貫徹新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方式,走可持續發展之路。這篇大文章,越寫越精彩——習近平總書記江蘇考察激勵各地堅定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仰望歷史的天空,家國情懷熠熠生輝;跨越時間的長河,家國情懷綿綿不斷。”面對突如其來、來勢洶洶的疫情,億萬人民所展現出的熾熱而深沉的家國情懷,激蕩人心、振奮人心,給人以無窮的奮進力量。
發軔于農耕社會、農業文明的傳統佳節,本身是極其重視祖先經驗的一種節日形態,重陽節由此形成了一種對年老者崇拜的文化心理。節日中蘊含的人文理念,幾千年來薪火相傳、代代流傳,成為中華民族的共同記憶,體現著對家國情懷的認知與追求。
中秋國慶喜相逢——“國”的生日、家的團圓,雙重樂曲交織出最澎湃最歡快的樂章。在這“遲來的春節”里,體驗著國慶新民俗,感受著這來之不易的幸福團圓。《奪冠》《我和我的家鄉》等影片,讓我們在觀影的同時,重溫溫情與歡樂,也能回味那久別的影院體驗、那失而復得的平常生活。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以此為縮影,今年國慶假期,全國多地紅色景區人氣高漲,人們在游覽中滋潤家國情懷、傳承紅色精神、汲取追夢動力。
“金風薦爽,玉露生涼,丹桂香飄,銀蟾光滿。“中秋”“國慶”兩個極具分量的節日在同一天重合,是存在于時間軸上縱橫相交的小概率事件。在革命圣地井岡山,旅游講解員談到節日出游的一個普遍現象,就是越來越多的家庭愿意帶著孩子前來上山瞻仰革命烈士。
【佳節有新知|圖解】人月兩圓話中秋@家國情懷
同是炎黃子孫,共享祖國發展,愛國愛港是廣大香港同胞最自然、最樸素的感情。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意識到,香港地少人多,發展空間有限,內地是香港最廣闊的發展腹地,融入國家發展是解決香港社會深層次矛盾的必然選擇。2020年的驚心動魄,家和國一起經歷;舉世矚目的中國奇跡,香港與內地一道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