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02日17:46 來源:猛犸新聞
文/中國產業集聚研究專家、老楊會客廳創始人 楊建國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來到了關鍵節點。
8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整體規劃進入“臨門一腳”最后關頭;
再過半個月,即將迎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以下簡稱“座談會”)一周年。2019年9月18日在河南舉行的“座談會”,首次系統闡述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目標、任務等。
除了整體規劃即將出爐,“座談會”舉行一周年之外,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推進,還迎來了兩個同樣重大的因素影響。
一是,“十四五”規劃啟動,如何緊緊抓住《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出臺的戰略機遇,緊密結合“十四五”規劃編制,謀劃推進一批重大工程、重大項目、重大平臺,成為了留給沿黃區域的重大機遇和挑戰;
另一個是,國內外“雙循環”的發展新格局,特別是國內雙循環格局之下,如何發揮沿黃區域連接南北、貫通東西的“雙節點”價值,在推動國內大循環中發揮應有的作用,同樣留給沿黃區域的重大機遇和挑戰。
也正是在這樣的“四大背景”下,9月1日,河南省委書記王國生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治理座談會上,強調了“三個更進一步”和:在推動學習貫徹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走深走實上更進一步;找準載體,在提升思路、狠抓落實上更進一步;強化擔當,在落實“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上更進一步。
在“座談會”舉行一周年這個時間關鍵節點,在“四大背景”下,作為九曲黃河的“龍腰”,河南將如何扛起大擔當,展現大作為?
黃河流域構成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是連接青藏高原、黃土高原、華北平原的生態廊道。8月31日進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上強調,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尊重規律,改善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并重點提出:以節約用水擴大發展空間。
而這方面,河南省委書記王國生在座談會上,將之分解為五個關系:更加深刻認識水與沙的關系、更加深入理解水與林的關系、更加主動協調水與人的關系、更加科學統籌水與產的關系,以及更加準確把握水與城的關系。
結合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河南省委書記王國生在座談會上的講話,以及近一年來,河南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方面的規劃和部署,筆者試著從王國生提出的“三個更進一步”和“五個關系”角度,梳理河南撐起黃河流域“龍腰”的兩個關鍵動作:
首先,把握好“人”和“產”的關系。
首先,科學統籌水與產的關系方面,成為了河南發力的重點。生態優先作為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的基礎,一定要有產業的支撐。如果缺乏產業支撐,是不可能實現高質量發展的。
當下,河南正在通過農業高質量發展、文旅高質量發展、產業集聚區“二次創業”等方式,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加快構建綠色產業生態。
農業方面,作為傳統的農業大省,河南正通過全面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鞏固提升農業大省地位,加快建設現代農業強省。
這方面,河南將通過推進全產業鏈融合,帶動農業提質增效;通過科技引領、綠色興農、品牌強農,全面提升農業競爭力;通過推進糧食產業“三鏈同構”,推進糧食產業“三鏈同構”;通過現代農業產業園和農業產業化集群和聯合體等載體建設,推進農業規模化產業化集約化發展等等……
產業集聚區“二次創業”方面,產業集聚區是促進河南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重要抓手,也是拓展產業發展空間的主戰場、主平臺。
當下,河南正通過全面推進產業集聚區“二次創業”,鞏固提升載體,讓產業脊梁強起來,可以實現在主導產業上再聚焦,在創新驅動上再加力,在載體功能上再提升,通過各具特色的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路徑,將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的“建設特色優勢現代產業體系”,落在了細處。
文旅高質量發展方面,以河南省文化旅游大會為標志,河南正式拉開了“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元年”大幕。
這方面,河南強調,要把文化旅游工作放到全省發展戰略全局中去審視去謀劃,把文旅融合發展與生態保護、綠色發展結合起來,與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結合起來,與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結合起來,做好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這篇大文章。
特別是河南提出,完善產業鏈條,延伸產業鏈、打造供應鏈、提升價值鏈等產業鏈式謀劃文旅高質量發展;強調打造兩個平臺: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和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可以看到,“大產業思維“成為了貫穿河南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主線。
其次,把握好“人”與“城”的關系。
如何促進人口和產業聚攏,并優化資源空間配置,打造緊湊型的經濟地理,提高整個流域人口和經濟活動的空間集聚度,成為了把握“人”與“城”關系的關鍵所在。
王國生在座談會上強調,更加準確把握水與城的關系,圍繞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建設、中原城市群建設,科學謀劃破解水資源最大剛性約束。
而這方面,河南近期逐漸探索出了一條清晰的路徑:以中原城市群建設為中心,高水平推進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和鄭州大都市區建設,加快洛陽副中心城市建設,推動各區域中心城市錯位發展,以及縣域高質量發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等等,順應城鄉融合發展趨勢,以人為核心推進新型城鎮化,強化中心城市帶動,加快構建現代城鎮體系,推動人口向中心城市集聚、向城市圈集聚、向城市群集聚, 由此帶來高質量發展和生態保護環境雙驅動。
鄭州都市圈建設方面,鄭州正在認真學習借鑒長三角區域合作“6 2”制度創新,進一步解放思想、創新機制,加快推進鄭州都市圈建設,不斷增強集聚輻射能力,加快“1 4”鄭州大都市圈建設,打造全省經濟發展增長極。
加快洛陽副中心城市建設方面,在全省率先提出,搶抓國家“新基建”政策和發行特別國債機遇,謀劃實施一批重大項目,加快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要以新基建為契機,以新業態為愿景,以園區建設為載體,以項目為抓手,著力保障好各類要素,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引領帶動制造業發展更實更強更優。
縣域高質量發展方面,河南重點提出,注重城鄉統籌,讓腹地支撐強起來,始終把城鄉貫通作為發展的關鍵,把縣城這個引擎“做強”,把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這個節點“做實”,把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做優”,打造以縣城為龍頭、中心鎮為節點、鄉村為腹地的發展新格局;以及突出綠色發展,讓生態屏障強起來,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持續拓展綠色空間,堅決抓好污染防治,培育壯大綠色經濟,促進自然生態系統質量的整體改善和生態產品供給能力的全面增強。
東方白鸛是國家一級保護鳥類,最早只是遷徙途經山東東營,2003年開始在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筑巢繁殖,至今累計繁殖達1954只。據東營市觀鳥協會調查,2017年有36對東方白鸛在自然保護區以外筑巢繁殖,2019年繁殖種群達到57對,2020年東方白鸛已在城區周圍筑巢繁殖。
孫守剛、李亞、甘榮坤、孔昌生、穆為民、徐立毅、徐元鴻、趙素萍、王保存、張維寧、喬新江、戴柏華、王新偉、劉玉江、王戰營、錢國玉、龔立群、高體健、謝玉安、顧雪飛、岳中明、習曉軍等在鄭州或當地參加了植樹活動。
12月6日,省委書記王國生、省長尹弘、省政協主席劉偉等省領導在鄭州市與干部群眾一起參加義務植樹活動。孫守剛、李亞、甘榮坤、孔昌生、穆為民、徐立毅、徐元鴻、趙素萍、王保存、張維寧、喬新江、戴柏華、王新偉、劉玉江、王戰營、錢國玉、龔立群、高體健、謝玉安、顧雪飛、岳中明、習曉軍等在鄭州或當地參加了植樹活動。
奏響大合唱、建設幸福河,需要我們在保障黃河安瀾上持續發力,筑牢人民幸福的安全防線。奏響大合唱、建設幸福河,需要我們在弘揚黃河文化上用心用情,構筑人民幸福的精神家園。
黃河流域黨校學習貫徹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理論研討會舉行 王國生向中央黨校、國家相關部委、黃委會和黃河流域兄弟省區長期以來對河南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謝。
發揮人才和智力優勢 助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11月20日,副省長武國定到黃河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華北水利水電大學,調研貫徹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工作,并分別主持召開座談會,聽取意見建議。
當天下午,河南·浙江座談會在杭州市舉行,浙江省委書記袁家軍、省長鄭柵潔,河南省委書記王國生、省長尹弘、省政協主席劉偉出席座談會。浙江省領導陳金彪、馮飛、梁黎明、馬光明,河南省領導李亞、穆為民、徐立毅、趙素萍、何金平等出席。
灘地岸邊,一花一草,一木一葉都是風景,黃河生態廊道的幽靜展露無遺。” 貴州日報記者周雅萌,第一次來到鄭州惠濟區登高遠眺黃河,“盡覽了黃河之美、黃河之雄、黃河之奇,這一切都讓我震撼。
黃河,既是一條波瀾壯闊的自然河,又是一條孕育中華民族燦爛文明的母親河。近年來,新安縣委、縣政府聚焦打贏脫貧攻堅戰與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相結合,大力發展溝域經濟,讓老百姓守著黃河過上了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