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26日21:3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8月26日 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網站消息,住建部等13部門日前聯合發布《關于開展城市居住社區建設補短板行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提出,到2025年,基本補齊既有居住社區設施短板,新建居住社區同步配建各類設施,城市居住社區環境明顯改善,共建共治共享機制不斷健全,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完整居住社區覆蓋率顯著提升。
《意見》提出五項重點任務:
合理確定居住社區規模。以居民步行5—10分鐘到達幼兒園、老年服務站等社區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為原則,以城市道路網、自然地形地貌和現狀居住小區等為基礎,與社區居民委員會管理和服務范圍相對接,因地制宜合理確定居住社區規模,原則上單個居住社區以0.5—1.2萬人口規模為宜。要結合實際統籌劃定和調整居住社區范圍,明確居住社區建設補短板行動的實施單元。
落實完整居住社區建設標準。按照《完整居住社區建設標準(試行)》,結合地方實際,細化完善居住社區基本公共服務設施、便民商業服務設施、市政配套基礎設施和公共活動空間建設內容和形式,作為開展居住社區建設補短板行動的主要依據。
因地制宜補齊既有居住社區建設短板。結合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等城市更新改造工作,通過補建、購置、置換、租賃、改造等方式,因地制宜補齊既有居住社區建設短板。優先實施排水防澇設施建設、雨污水管網混錯接改造。充分利用居住社區內空地、荒地及拆除違法建設騰空土地等配建設施,增加公共活動空間。統籌利用公有住房、社區居民委員會辦公用房和社區綜合服務設施、閑置鍋爐房等存量房屋資源,增設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和便民商業服務設施。要區分輕重緩急,優先在居住社區內配建居民最需要的設施。推進相鄰居住社區及周邊地區統籌建設、聯動改造,加強各類配套設施和公共活動空間共建共享。加強居住社區無障礙環境建設和改造,為居民出行、生活提供便利。
確保新建住宅項目同步配建設施。新建住宅項目要按照完整居住社區建設標準,將基本公共服務、便民商業服務等設施和公共活動空間建設作為開發建設配套要求,明確規模、產權和移交等規定,確保與住宅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和同步交付,并按照有關規定和合同約定做好產權移交。規模較小的新建住宅項目,要在科學評估周邊既有設施基礎上按需配建;規模較大的,要合理劃分成幾個規模適宜的居住社區,按照標準配齊設施。地方相關行政主管部門要切實履行監督職責,確保產權人按照規定使用配套設施,未經法定程序,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擅自改變用途和性質。
健全共建共治共享機制。按照基層黨組織領導下的多方參與治理要求,推動建立“黨委領導、政府組織、業主參與、企業服務”的居住社區管理機制。鼓勵引入專業化物業服務,暫不具備條件的,通過社區托管、社會組織代管或居民自管等方式,提高物業管理覆蓋率。推動城市管理進社區,將城市綜合管理服務平臺與物業管理服務平臺相銜接,提高城市管理覆蓋面,依法依規查處私搭亂建等違法違規行為,協助開展社區環境整治活動。
地方性金融監管法規不斷出臺,有助于地方金融監管加快填空白、補短板、明責任,將為規范地方金融監管執法,維護金融消費者和投資者合法權益,推動地方金融健康發展提供法制保障。據介紹,《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條例》已經“在路上”,將進一步明確地方金融監管范圍,對地方金融組織及其活動制定了具體監管制度和措施。
河北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通過實施民心工程,補齊民生短板,解決百姓所急所盼,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笆奈濉逼陂g,河北將進一步完善住房保障體系,研究構建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賃住房和共有產權房為主體的住房保障體系。
包括盤活小區既有公共房屋和設施,保障新建居住小區養老服務設施達標,加強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布點和綜合利用,推進居家社區適老化改造。包括支持參與提供醫養結合服務,支持開展老年人營養服務和健康促進,發展社區助老志愿服務,促進養老產業聯動發展。
12月2日,國新辦舉行財稅支持脫貧攻堅新聞發布會。財政部副部長程麗華在發布會上介紹,財政部全力以赴支持打贏脫貧攻堅戰,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一是投入力度持續加大。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扶貧資金監管取得顯著成效,扶貧資金的安全性穩步提高。
核心提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滇黔桂石漠化片區縣、廣西深度貧困縣,這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的一頂頂“帽子”。馬空認識到,進一步延長旅游產業鏈,借助旅游扶貧這面“帆”,優化“旅游+”“+旅游”模式,方可帶動貧困群眾增收,從中獲取更大效益。
展會期間,農業農村部發布的《2020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水平評價報告》顯示,2019年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總體水平達36.0%,較上年提升3個百分點,農業生產數字化轉型加快推進。農業農村部今年啟動實施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工程,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展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設施建設,改善農產品品質。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中多次提到了“創新”,把“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重大突破,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列入了2035年遠景目標,并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張云泉告訴記者,過去,我國發展超算,完全受到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技術封鎖和限制。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明確提出,“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適應新發展階段的新要求,突破和超越傳統發展模式的積弊和短板,迫切需要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來推動發展。
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相關負責人昨天表示,將通過補齊物流短板等手段,挖掘農村消費潛力。目前,我國供銷系統擁有遍布縣城和鄉鎮的商品配送中心9663個,各類連鎖配送網點有84.6萬個,是我國農村商品流通的骨干力量。
王國生聽取脫貧攻堅全面收官階段工作匯報,與大家共同查找問題短板,了解整改落實情況,就我省“十四五”規劃編制聽取意見建議。王國生指出,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把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拓展、鄉村振興全面推進作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