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23日18:04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2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合肥主持召開扎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習近平指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不是一日之功, 我們既要有歷史耐心,又要有只爭朝夕的緊迫感,既謀劃長遠,又干在當下。 要從實際出發,制定“十四五”時期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規劃實施方案,不斷取得更加豐碩的成果。
一個基本判斷
習近平指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實施一年多以來,三省一市和有關部門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工作抓得緊,有不少亮點,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新局面正在形成。
兩個關鍵詞
習近平指出,實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要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以一體化的思路和舉措打破行政壁壘、提高政策協同,讓要素在更大范圍暢通流動,有利于發揮各地區比較優勢,實現更合理分工,凝聚更強大的合力,促進高質量發展。
三項總體要求
習近平強調,面對嚴峻復雜的形勢,要更好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必須深刻認識長三角區域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率先形成新發展格局
長三角區域要發揮人才富集、科技水平高、制造業發達、產業鏈供應鏈相對完備和市場潛力大等諸多優勢,積極探索形成新發展格局的路徑。
勇當我國科技和產業創新的開路先鋒
上海和長三角區域不僅要提供優質產品,更要提供高水平科技供給,支撐全國高質量發展。
加快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
對標國際一流標準改善營商環境,以開放、服務、創新、高效的發展環境吸引海內外人才和企業安家落戶,推動貿易和投資便利化,努力成為聯通國際市場和國內市場的重要橋梁。
四點形勢判斷
在當前全球市場萎縮的外部環境下,我們必須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發揮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變,更加凸顯了加快提高我國科技創新能力的緊迫性;
近來,經濟全球化遭遇倒流逆風,越是這樣我們越是要高舉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旗幟,堅定不移維護和引領經濟全球化;
創新主動權、發展主動權必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長三角五個定位
全國發展強勁活躍增長極
高質量發展樣板區
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引領區
區域一體化發展示范區
改革開放新高地
七大具體方向
推動長三角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要在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上走在全國前列;
確保各項紓困措施直達基層、直接惠及市場主體,引導金融資本重點支持制造業和中小微企業;
發揮數字經濟優勢,加快產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
加快推進重大項目建設,釋放有效投資需求。
加大科技攻關力度
聚焦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盡早取得突破;
支持一批中小微科技型企業創新發展。
提升長三角城市發展質量
長三角區域城市開發建設早、舊城區多,改造任務很重,不能一律大拆大建,要注意保護好歷史文化和城市風貌,避免“千城一面、萬樓一貌”;
要堅決防止借機炒作房地產,毫不動搖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落實長效機制,確保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增強欠發達區域高質量發展動能
有關部門要針對欠發達地區出臺實施更精準的舉措,推動這些地區跟上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步伐;
不同地區的經濟條件、自然條件不均衡是客觀存在的,如城市和鄉村、平原和山區、產業發展區和生態保護區之間的差異,不能簡單、機械地理解均衡性;
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要符合經濟規律、自然規律,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承認客觀差異,不能搞一刀切。
推動浦東高水平改革開放
繼續做好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建設工作,充分發揮試驗田作用;
抓好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支持長三角和全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夯實長三角地區綠色發展基礎
把保護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突出位置,狠抓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整改,推進城鎮污水垃圾處理,加強化工污染、農業面源污染、船舶污染和尾礦庫治理;
推進環太湖地區城鄉有機廢棄物處理利用,形成系列配套保障措施,為長三角地區生態環境共保聯治提供借鑒,為全國有機廢棄物處理利用作出示范;
長江沿江各省市和有關部門要加強統籌協調,細化政策措施,壓實主體責任,保障退捕漁民就業和生活。嚴厲打擊非法捕撈行為,務求禁漁工作取得扎實成效。
促進基本公共服務便利共享
結合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經驗,利用長三角地區合作機制,建立公共衛生等重大突發事件應急體系,強化醫療衛生物資儲備;
推進實施統一的基本醫療保險政策,有計劃逐步實現藥品目錄、診療項目、醫療服務設施目錄的統一;
探索以社會保障卡為載體建立居民服務“一卡通”,在交通出行、旅游觀光、文化體驗等方面率先實現“同城待遇”;
在補齊城鄉基層治理短板、提高防御自然災害能力上下功夫、見實效。
一個堅強保障
習近平強調,要提高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提供堅強政治保障。
在一體化發展戰略實施的過程中發現人才、培育人才、使用人才;
堅持把政治標準作為第一標準,確保干部隊伍政治上信得過、靠得住、能放心;
深化干部制度改革,推動形成能者上、優者獎、庸者下、劣者汰的正確導向;
探索建立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相適應的干部交流機制;
加強企業黨組織規范化建設,發揮黨組織在服務企業決策、開拓市場、革新技術、提高效益等方面的作用,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企業發展優勢;
注重在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中發展黨員,做好黨員教育管理工作,引導他們發揮先鋒模范作用。
監制丨李浙
主編丨王興棟
編輯丨舒鵬
校對丨高少卓
在赴上海出席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后,習近平總書記沿著長江一路向西,先后到江蘇南通、揚州考察調研。長江岸線生態、大運河沿線環境整治、江都水利樞紐運行……考察行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貫穿其中。
習近平總書記13日在揚州考察,走進運河三灣生態文化公園。生態文明建設在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直接關系人民群眾生活幸福,關系青少年健康成長,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共識和呼聲。(文字記者:張曉松、朱基釵 攝影:鞠鵬、謝環馳、燕雁)
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12日上午在上海市舉行。在中國開放發展的戰略版圖上,上海一端連接長三角、長江經濟帶,面向內陸;另一端則緊鄰太平洋,溝通世界。習近平總書記今年8月主持召開扎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就多次提及推進浦東高水平開放,足見中央對其龍頭、帶動作用的高度重視。
昨天(9日),位于上海青浦的東航路—江蘇吳江的康力大道項目正式貫通通車,該項目是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成立后打通的首條省際斷頭路。9日上午9時,記者在上海市青浦區東航路看到,示范區1路公交車首次在這里途經剛剛貫通的東航路—康力大道項目前往江蘇吳江。
2018年12月19日,國家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安徽數據與應用中心蕪湖中心(以下簡稱“高分蕪湖中心”)批復成立。2020年10月,為統籌蕪湖市高分、北斗等衛星應用工作,進一步從體制機制創新上引領全省空間信息與衛星應用產業發展,蕪湖市人民政府批復成立了蕪湖市空間信息與衛星應用中心。
今年9月26日,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首批5項人才創新成果在長三角聯盟城市間率先復制推廣。在上海松江G60科創走廊,長三角人工智能超算中心正在抓緊建設,建成后這里將成為國際一流、全國領先的人工智能超算樞紐。
嘉興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組織部部長王勤芳向記者介紹,作為浙江率先創建的三大人才服務綜合體之一,今年5月,浙江長三角人才大廈啟用。為了給人才一體化發展“松綁”,嘉興市努力破除制度壁壘,發揮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嘉善片區作用,率先探索實施長三角人才一體化發展改革。
為做好長江大保護工作,江蘇不僅協同長三角兄弟城市在河道治理上下氣力,還不斷推進科技在水生態保護領域的轉化和應用。江蘇,正以飽滿的熱情和實干的精神,勇立潮頭,與上海、浙江、安徽三個兄弟省市一道,共同唱響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的協奏曲。
央視網9月24日消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領導小組組長韓正24日主持召開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領導小組全體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扎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總結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工作進展,研究部署下一步重點工作。
(張麗瑋)昨天,記者從浙江省生態環境廳獲悉,《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重點跨界水體聯保專項方案》(下文簡稱“《方案》”)正式印發。《方案》明確,根據一體化示范區和協調區的范圍,共47個河湖納入重點跨界水體范圍,包括青浦、嘉善、吳江三地交界河湖1個,青浦、嘉善交界河湖20個,青浦、吳江交界河11個,嘉善、吳江交界河湖14個,青浦、昆山交界湖泊1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