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19日10:43 來源:經濟參考報
8月18日,我國首家獲批的外資獨資人身保險公司——友邦人壽正式成立,這是中國保險業對外開放的又一重要風向標。隨著系列開放措施加速落地,外資金融機構正掀起在中國市場布局的熱潮,保險、證券、期貨等領域首家外資獨資或控股公司紛紛誕生,多家外資金融巨頭表示還將尋求進一步加大在華業務布局。與此同時,人民幣資產吸引力不斷增強,境外機構已連續20個月增持人民幣債券,外資配置中國股市力度也持續上升。我國金融對外開放也將穩步擴大,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統一債券市場對外開放等政策利好將持續釋放。監管部門正為更大范圍、更寬領域的金融開放規劃路線圖。
今年6月,友邦保險上海分公司改建為友邦全資持股的壽險子公司——友邦人壽正式獲得銀保監會批復。時隔兩月,這家我國首家獲得設立批復的外資獨資人身保險公司正式“靴子落地”。據悉,友邦人壽會統一管理友邦目前在中國內地的壽險業務,并已著手申請在中國內地設立新的分支機構。“友邦人壽的成立,意味著友邦在中國能夠將業務拓展至更多區域,其在內地市場的業務內容與模式也將擁有更多可能。譬如全國范圍的互聯網保險業務等,未來都有機會去嘗試。”友邦人壽執行董事及總經理張曉宇說。
隨著今年4月1日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外資持股比例限制取消,以及年初期貨公司外資投資全面放開,外資機構紛紛加快布局中國市場的步伐。期貨公司方面,7月21日,摩根大通期貨全部完成股權及相關變更,國內首家外資全資控股的期貨公司正式誕生。證券公司方面,短時間內已有瑞銀、野村、摩根大通等7家外資控股證券公司落地。公募基金方面,首家外資全資控股的基金公司也已呼之欲出。目前,海外資管巨頭貝萊德、路博邁已提交公募牌照申請,上投摩根基金、摩根士丹利華鑫也在謀求100%控股。
“疫情期間,放眼全世界中國是少有的不斷有外商投資金融機構落戶的國家,許多國際著名的機構都表達了落戶的意向。” 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近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外資金融機構加碼布局中國市場,顯示了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化,外資機構看好中國金融市場的發展潛力和空間。同時,當前國際上出現了一些逆全球化聲音,貿易保護主義、雙邊主義抬頭,而中國仍在加快金融對外開放步伐,這也是境外機構看好中國金融市場的重要原因。
據大和證券中國委員會副主席耿欣透露,大和證券集團已向證監會提交申請設立控股合資證券公司,并推動其盡快落地。德意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北京分行行長尹楨表示,中國是德意志銀行全球重點發展市場,未來將繼續大力發展在華業務,結合德意志銀行的網絡優勢特別是在歐洲、亞太市場的資源和專長,幫助中資企業走出去探索全球資本市場。
在外資機構加快在華業務布局的同時,人民幣資產吸引力也不斷增強。中央結算公司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7月份境外機構債券托管面額為23441.24億元,同比上漲38%,相較2019年末上漲24.89%,是境外機構投資者連續第20個月增持中國債券。
央行近日發布的《2020年人民幣國際化報告》也顯示,境外主體持續大手筆增配中國股票、債券。債市方面,截至2019年末,中國債券市場存量規模達99萬億元人民幣,其中境外主體持債規模2.3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6.7%。股市方面,截至2019年末,中國股票市場市值59.3萬億元人民幣,其中境外主體持有股票市值2.1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82%。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我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不斷擴大,加入明晟指數的股票標的越來越多,特別是滬港通、深港通、債券通等開通后引領資本市場與外部市場聯通聯動,為外國投資者提供了多樣化的選擇。他同時表示,外國投資者特別是機構投資者進入我國資本市場,也有利于我國資本市場制度的完善和成熟,吸引更多外國投資者進駐,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值得注意的是,我國金融對外開放還將穩步擴大。郭樹清近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下一步,將促進實現更大范圍、更寬領域和更深層次的金融雙向開放。鼓勵中外機構在產品、股權、管理和人才等方面開展合作。完善配套制度和基礎設施建設,營造更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央行行長易綱表示,要繼續推動全面落實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統一債券市場對外開放的外匯管理政策。繼續積極穩妥地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和資本項目的開放。
溫彬表示,實現更高層次的金融開放,不僅要擴大金融市場準入,讓中外資金融機構在市場上公平競爭,更重要的是還應該在開放過程中,推動中外機構進行多方面、全方位合作,互相學習借鑒,提高中國金融市場的運行效率和質量,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發展。記者 汪子旭
近日,外資機構購買中國債券的熱情持續高漲。東方金誠研究發展部國際團隊負責人常征表示,在“北向通”成功運行的基礎上,推動“南向通”落地將有多重重要意義。自2017年“債券通”開放以來,境外機構投資中國債券持債規模年均增速達40%。
我國金融全方位開放持續向縱深推進。9月3日,銀保監會批準日本上田八木短資株式會社在北京籌建獨資貨幣經紀(中國)公司,國內首家外資獨資的貨幣經紀公司有望落地。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建議,為了防止資本的“大進大出”,可以采取一些宏觀審慎的政策維穩未來的金融體系和資本流動。
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外資銀行在華共設立了41家外資法人銀行、115家外國銀行分行和149家代表處,營業性機構總數975家(含總行、分行、支行),外資銀行總資產3.58萬億元。與此同時,銀保監會積極審核外資機構提出的市場準入申請,推動更多對外開放實例盡早落地。
截至目前,我國已有18家民營銀行開業運營,他們在服務小微企業、“三農”和長尾個人客戶方面做出一定貢獻,并成為我國構建“多層次、廣覆蓋、有差異”銀行體系的重要力量。郭新明也建議適度放開民營銀行經營限制,以統一的規則、條件,容許民營銀行獲得同等的發展機會,給予民營銀行理財等業務資質許可等。
業內人士指出,外資紛紛加碼布局中國金融市場,表明國際投資者看好中國經濟長期發展前景,人民幣資產避險作用日益顯現。恒生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兼行長宋躍升表示,中國金融市場進一步開放,對外資金融機構來說意味著更大的市場機遇。
1月,為進一步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財政部宣布放開外商獨資銀行、中外合資銀行、外國銀行分行加入地方政府債券承銷團的資格限制,按程序吸收外資銀行加入承銷團。根據中金公司研報,中國債券是全球估值洼地,境外機構看好中國債券的配置價值,一旦時機合適,境外機構就會持續增持。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總書記關切開放事)新華社北京11月21日電 題:百舸爭流逐浪行——中國金融業擴大開放吸引外資競相登陸
經國務院批準,國家外匯管理局決定取消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和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投資額度的限制,取消單家境外機構投資者額度備案和審批,取消RQFII試點國家和地區限制。
新華社北京8月29日電 題:中國開放新舉措落地 外資機構將以更積極姿態布局中國資管市場 中國基金業協會最新數據顯示,自2016年6月外商獨資和合資私募證券基金登記備案政策公布以來,已經有21家外資私募在協會完成登記,共備案51只產品,資產管理規模58.8億元人民幣。
對于中國來說,不管外界變化如何,保持自身定力,加快實現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加快對外開放是不變的原則,這也成為了吸引全球投資的制勝法寶。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研究部總經理 張生舉:德國日本,它的國債的收益率,幾乎是零利率,甚至是負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