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8月29日17:07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北京8月29日電 題:中國開放新舉措落地 外資機構將以更積極姿態布局中國資管市場
新華社記者劉慧
2019年中國金融業進一步對外開放的政策措施連續推出,充分體現了中國對外開放的決心和底氣。隨著這些舉措逐步進入落地實施階段,外資機構搶抓新的發展機遇,加大資金和人才投入,加快布局中國資管市場。
在中國基金業協會近日舉行的外資機構座談會上,貝萊德、瑞銀資管等外資機構高管表示,在過去的20年中,中國市場一直是公司全球資產管理業務的戰略重點,已經通過多種形式持續投入、深度開展在華業務,包括與本土金融機構成立中外合資公募基金公司,在華設立獨資私募證券或私募股權基金管理人,通過基金互認、港股通等互聯互通機制參與中國市場。
多家外資金融機構高管表示,隨著市場準入和投資通道的逐步打開,外資金融機構正在以更加積極的姿態、以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布局中國,加大資金和人才投入,用實際行動表達對中國資本市場的長期看好。
中國基金業協會最新數據顯示,自2016年6月外商獨資和合資私募證券基金登記備案政策公布以來,已經有21家外資私募在協會完成登記,共備案51只產品,資產管理規模58.8億元人民幣。
座談會上,有外資機構代表指出,進入中國市場的許多外資機構在全球各市場長期從事資產管理業務,投研和風控歷經周期考驗、危機考驗、風險考驗、市場考驗,已經形成一個完整體系。希望通過進一步的有效機制和安排,讓在華資管業務為投資者創造更好的回報。
中國基金業協會會長洪磊表示,協會將持續深化與外資機構的溝通,聽取外資機構的需要,吸收接納外資機構的建議,推動中國資管行業法治化、市場化、專業化、國際化建設。
近日,外資機構購買中國債券的熱情持續高漲。東方金誠研究發展部國際團隊負責人常征表示,在“北向通”成功運行的基礎上,推動“南向通”落地將有多重重要意義。自2017年“債券通”開放以來,境外機構投資中國債券持債規模年均增速達40%。
我國金融全方位開放持續向縱深推進。9月3日,銀保監會批準日本上田八木短資株式會社在北京籌建獨資貨幣經紀(中國)公司,國內首家外資獨資的貨幣經紀公司有望落地。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建議,為了防止資本的“大進大出”,可以采取一些宏觀審慎的政策維穩未來的金融體系和資本流動。
8月18日,我國首家獲批的外資獨資人身保險公司——友邦人壽正式成立,這是中國保險業對外開放的又一重要風向標。隨著今年4月1日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外資持股比例限制取消,以及年初期貨公司外資投資全面放開,外資機構紛紛加快布局中國市場的步伐。
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外資銀行在華共設立了41家外資法人銀行、115家外國銀行分行和149家代表處,營業性機構總數975家(含總行、分行、支行),外資銀行總資產3.58萬億元。與此同時,銀保監會積極審核外資機構提出的市場準入申請,推動更多對外開放實例盡早落地。
截至目前,我國已有18家民營銀行開業運營,他們在服務小微企業、“三農”和長尾個人客戶方面做出一定貢獻,并成為我國構建“多層次、廣覆蓋、有差異”銀行體系的重要力量。郭新明也建議適度放開民營銀行經營限制,以統一的規則、條件,容許民營銀行獲得同等的發展機會,給予民營銀行理財等業務資質許可等。
業內人士指出,外資紛紛加碼布局中國金融市場,表明國際投資者看好中國經濟長期發展前景,人民幣資產避險作用日益顯現。恒生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兼行長宋躍升表示,中國金融市場進一步開放,對外資金融機構來說意味著更大的市場機遇。
1月,為進一步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財政部宣布放開外商獨資銀行、中外合資銀行、外國銀行分行加入地方政府債券承銷團的資格限制,按程序吸收外資銀行加入承銷團。根據中金公司研報,中國債券是全球估值洼地,境外機構看好中國債券的配置價值,一旦時機合適,境外機構就會持續增持。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總書記關切開放事)新華社北京11月21日電 題:百舸爭流逐浪行——中國金融業擴大開放吸引外資競相登陸
經國務院批準,國家外匯管理局決定取消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和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投資額度的限制,取消單家境外機構投資者額度備案和審批,取消RQFII試點國家和地區限制。
對于中國來說,不管外界變化如何,保持自身定力,加快實現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加快對外開放是不變的原則,這也成為了吸引全球投資的制勝法寶。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研究部總經理 張生舉:德國日本,它的國債的收益率,幾乎是零利率,甚至是負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