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xxxxbbbb国产,亚洲国产理论片在线播放,free性欧美媓妇喷水,亚洲 欧美 国产 日韩 字幕

新聞中心 > 融媒熱頭條 > 正文

聚焦河南夏糧收購 市場化收購唱主角 糧食供應有保障

2020年08月16日12:06  來源:大河網

5034

  近期,相關媒體陸續刊發了夏糧價格持續上漲和小麥收購量減少等報道,一度引發受眾疑慮:為何夏糧產量增加,收購量卻減少?市場到底缺不缺糧?8月15日,本報記者就此問題對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相關負責人進行了采訪。

  糧食收購:究竟少在何處

  數據顯示,今年我省夏糧喜獲豐收,總產量375.4億公斤,比去年增加0.8億公斤。截至8月10日,全省累計收購小麥81.2億公斤,比上年同期減少57.3億公斤。

  為什么夏糧豐收了,小麥的收購量卻減少了?兩組數據是否存在矛盾?

  “并不矛盾。前者是產量,后者是收購量。”該負責人說,夏糧收購量包括托市收購量和市場化收購量。其中河南托市收購2.3億公斤,比上年同期減少65.4億公斤;而市場化收購78.9億公斤,比上年同期增加8.0億公斤。

  “今年收購量減少主要是托市收購量減少,市場化收購量是增加的。”該負責人強調,從收購情況來看,市場化收購已經逐漸成為糧食收購市場的主導力量,符合近年來糧食價格形成機制和收儲制度改革方向。

  托市收購是國家為保護種糧農民利益,在糧食主產區實行的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在市場價格過度下跌時起到托底作用。而市場價格高于最低收購價時,有利于增加農民收入,也不需要啟動最低收購價預案。經過近幾年的政策完善,托市收購向托底功能回歸,市場機制作用更加有效發揮,市場化收購空間進一步拓展。

  糧食供應:市場并不缺糧

  今年開市以來,小麥價格一直圍繞1.12元/斤的最低收購價小幅波動。河南從7月17日起,因為市場價格下行,陸續有12個省轄市啟動最低收購價收購。但隨著小麥價格上行,并超過最低收購價,到8月13日,按照政策要求,全省陸續暫停了最低收購價收購。

  該負責人介紹,今年小麥價格持續上漲的主要原因是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種糧農戶惜售心態與自存自用思想并存。夏糧收購工作啟動以來,面粉加工企業原料補庫需求較旺,企業入市積極性高。由于今年我省小麥質量好,夏糧收購前期市場購銷活躍,外省儲備和加工企業到我省采購數量較大。

  “托市收購量減少,并不意味市場缺糧。”該負責人介紹,從生產能力上看,我省糧食產量一直保持穩定增長的勢頭,2017年以來連續3年一直保持在650億公斤以上,今年夏糧又獲得豐收。全省秋糧基本實現應種盡種、適期播種,播種面積7600多萬畝。目前大部地區土壤墑情適宜,秋糧長勢總體良好。如后期沒有災害性天氣,則全年糧食豐收可待。同時,從糧食產銷比來看,我省糧食產量遠大于消費量,有比較大的結余,糧食自給率超過100%。在650億公斤的產能上,不僅保障本省1億人的糧食消費沒有問題,還有200億公斤的外調能力。目前,我省糧食庫存處于較高水平。政府儲備糧已完成輪換,儲備充足;托市收購糧庫存還處于高位,這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市場并不缺糧。總體來看我省糧食供大于需,無論是農民存糧還是城鎮居民家庭消費都需要理性對待,不必囤積過多糧食。

  存糧用糧:要保持敬畏之心

  7月下旬以來我省多地出現強降雨過程,如農民家里存有糧食,應注意防蟲、防霉、防鼠,確保不出現壞糧。原糧應保持干燥存放在陰涼通風處,底部墊起十厘米以上高度,周圍可鋪撒一周草灰或用塑料膜密封保存,定期檢查,有生蟲跡象要及時晾曬。成品糧一次不要保存過多,盡量密閉存放于陰涼通風處或冷藏,確保不出現壞糧。

  同時,要形成居安思危的糧食安全意識,提倡“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社會風尚,反對浪費糧食行為,拒絕“舌尖上的浪費”,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將崇儉抑奢、理性適度作為社會消費的新風向標,培養綠色健康的飲食習慣,重塑人們的飲食消費行為,培養節約習慣,在全社會營造以節約糧食為榮的氛圍。

文章關鍵詞:糧食產量 物資儲備局 夏糧產量 糧食庫存 糧食安全 糧食自給率 糧食消費 糧食收購市場 糧食價格 糧食主產區 責編:邵恰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 10月份農業農村經濟向好態勢持續鞏固 全年糧食產量將再創歷史新高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道,農業農村部指出,全國秋收基本結束,秋糧增產已成定局。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副司長劉莉華表示,全年糧食產量將再創歷史新高,連續6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

  • 專家認為糧食價格上漲勢頭難持續

    從各方面看,糧食價格上漲勢頭難以持續。在稻谷供大于需形勢下,11月12日黑龍江啟動粳稻最低收購價收購,是目前全國唯一啟動水稻最低收購價收購的省份。要通過調整稻谷和小麥最低收購價,穩定糧食價格預期,激發種糧農民積極性。

  • 我國雜交稻畝產取得突破 為保障全球糧食安全貢獻中國智慧

    “民以食為天”,今天,在湖南衡南第三代雜交稻試驗基地,經過農業農村部現場測產,袁隆平院士團隊雜交水稻雙季畝產突破了1500公斤的攻關目標。中國工程院院士 袁隆平:它的優勢主要是穗子大,它每棵的大穗子有八九百粒,平均有四百粒左右,平均畝產比現有的高產雜交稻要增產10%—20%,就是增產100公斤以上。

  • 中國糧食供需并無缺口

    今年我國糧食生產經受了疫情、洪災、臺風、降雪以及草地貪夜蛾等重重考驗,仍有望再次獲得豐收。目前,我國糧食庫存充足,庫存稻谷和小麥夠全國消費者吃一年以上,玉米自給率超過95%,糧食供應完全可以滿足市場需求。

  • 農業農村部:糧食產量連續6年超1.3萬億斤 14億中國人飯碗端得更牢

    10月27日,國新辦舉行“十三五”時期農業農村發展成就新聞發布會。這五年,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明顯增加,種植業結構持續優化,弱筋優質專用小麥占比有較大幅度提高,達到35.8%。認定綠色、有機和地理標志農產品超過4.92萬個,越來越多綠色優質農產品擺上超市貨架和百姓餐桌。

  • 農業農村部:糧食豐收成定局 生豬產能持續恢復

    農業農村部在昨天(21日)發布,前三季度第一產業增加值48123億元,同比增長2.3%。今年,生豬生產恢復好于預期,各地推動養殖場戶加快擴能增養,抓好非洲豬瘟常態化防控有力推動了生豬生產恢復,前三季度新建投產1.25萬個規模豬場,1.34萬個空欄規模豬場復養。

  • 圖說“十三五”丨糧食生產站穩新臺階

    “十三五”以來,我國糧食連年豐收。據農業農村部最新消息,今年我國秋糧豐收已成定局,全年糧食產量有望繼續穩定在1.3萬億斤水平。我國糧食生產已實現“十六連豐”,推動了百姓從“吃得飽”向“吃得好”“吃得健康”轉變。

  • 疫情之年,中國豐收降低世界糧食安全風險

    新華社哈爾濱10月16日電題:疫情之年,中國豐收降低世界糧食安全風險 今年中國糧食生產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南方洪澇、東北夏伏旱和臺風、草地貪夜蛾等影響,豐收來之不易。2020年是中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也是面臨特殊困難的一年,糧食豐收的重要意義更加凸顯。

  • 這五年,糧食安全更穩固(“十三五”,總書記關心的這些事)

    要把保障糧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健全糧食安全制度體系,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在探索現代農業發展道路上創造更多經驗。2019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強調,“突出抓好耕地保護和地力提升,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

  • 【地評線】紫金e評:始終樹牢風險意識堅決守住糧食安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越是面對風險挑戰,越要穩住農業,越要確保糧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要堅持科技強農、科技興農,不斷提高農業生產機械化水平,推動高效農業、現代農業、互聯網農業推廣應用,讓綠色種植、生態種植理念深入田間地頭。

慢新聞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薦視頻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