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16日09:07 來源:光明日報客戶端
“在我們的百菌園產業黨建聯盟里,有產業帶貧對象105戶,每年每戶收益1000元;有金融帶貧90戶貧困戶,每年每戶收益3000元,”8月12日,河南省漯河市舞陽縣文峰鄉黨委書記王旭東介紹說,“目前全鄉組建香菇、百菌園兩個產業黨建聯盟,僅百菌園產業黨建聯盟就輻射帶動全鄉8個村級集體經濟組織、239戶貧困戶、180名周邊務工群眾增加收入。”這只是舞陽縣通過產業黨建聯盟實現村集體、貧困戶、群眾“三方共贏、同奔富路”的一個縮影。
去年以來,該縣圍繞“支部建在產業鏈、黨員聚在產業鏈、群眾富在產業鏈”,以“產業黨委+支部+黨員+貧困戶”的形式,在辛安、文峰、馬村、太尉等鄉鎮建成產業黨建聯盟6個,探索推行“整鄉推進”“光伏扶貧”“產業帶動”等六種模式,實現398個村級集體經濟全部“清零”,年收入5萬元以上村達339個,村級集體經濟實現了從無到有、由弱到強的重大突破,涌現出舞泉鎮東街村等一批村級集體經濟年收入百萬元以上的強村,全縣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始終保持高速增長,增速連續五年位居全市第一。
早上八點,走進辛安鎮劉莊村“士興種植專業合作社”,30名貧困戶分別在蔬菜大棚、紅薯和苗圃基地忙碌著。“我們在家門口就實現了就業,與外出務工的相比,不僅不出村增加了收入,還可以照顧家里。”貧困戶張寶國高興地說,“這都得益于村支部興辦的這些產業,把村里的群眾召集起來,都動起來,有活干、有收入,我們的生活也越過越有盼頭”。
群眾富不富,關鍵看支部。為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增加群眾收入,劉莊村抓住全縣在鄉鎮組建產業黨建聯盟的機遇,采取“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模式,成立村黨支部領導下的“士興種植專業合作社”,流轉全村土地1600畝,發展大棚蔬菜100畝、紅薯基地300畝、苗圃基地500畝、優質糧基地700畝,實現了村級集體經濟總收入達50余萬元,帶動55名貧困戶和群眾穩定脫貧、穩定增收。“以前的劉莊村是有名的落后村,如今村里有了錢,我們先后投入村里的基礎設施、幼兒園、幸福院建設,最大受益者是我們的村民。”劉莊村黨支部書記張士興說,“不光是這些,反過來,我們村‘兩委’干部也得到群眾的擁護,村里的環境也變好了,變成了一個村容整潔、民風淳樸、群眾富裕、尊老愛幼的富裕村、文明村、先進村,村民都嘗到了甜頭兒。”據統計,近年來,劉莊村先后榮獲“全國基層民主管理示范村”“河南省先進基層黨組織”等縣級以上榮譽20多項,張士興本人先后榮獲“十佳黨組織書記”“過硬好黨員”“十佳村官”等多項榮譽。
為鼓勵鄉鎮因地制宜推進村集體經濟,該縣扎實推進“融合黨建”先鋒工程,通過黨建引領、組織融合、目標同向、發展共贏,實施“帶建行動”“共建行動”“聯建行動”等“三項行動”,實現了黨建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縱深推進鄉村振興凝聚了磅礴力量。比如,以“帶建行動”,開展“五星支部”評選,樹立一批強村典型,以強村帶弱村,幫助理清發展思路,聯辦產業實體,吸納貧困人口,增加農民收入;實施“共建行動”,用好“雙結對”載體,縣直機關黨組織與村級黨組織、機關黨員干部與農村困難黨員群眾結成對子,引導人才、信息等向農村流動;實施“聯建行動”,引導農村黨組織靠大靠強,把黨組織建在產業園區、合作社、家庭農場、就業基地上,抱團發展。
在太尉鎮,通過產業黨建聯盟,扎實推進“帶建行動”落地,利用駐村第一書記扶貧資金、土地整理、盤活集體資產資源、發展特色產業、大力招商引資、入股龍頭企業和合作社等10余種渠道,把黨支部建在新型農業產業鏈上,探索出“黨組織+產業+貧困戶”發展模式,成立產業、村級合作社等功能型、服務型黨組織6個,形成上聯行業、下聯農戶新格局,涌現出魏集村、邢莊村等一批強村。同時,采取“強強聯合”“以強帶弱”結對幫扶模式,組織強村與弱村結對共建,西郭莊等6個村實現趕超,30名致富先鋒、帶貧優秀黨員脫穎而出,帶動數百名貧困戶脫貧致富。
在馬村鄉,圍繞村集體經濟整鄉鎮提升,扎實開展“聯建行動”,構建“清零-削薄-提升”三個黨建產業聯盟,重點打造“黨支部+群眾+合作社”“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等多種“聯合體”,建立蔬菜、花生、瓜果等產業鏈黨組織6個,推廣“鄉帶村、村帶戶、戶帶貧”三級聯帶模式,扶持帶動全鄉29個行政村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僅任橋村集體經濟年收入達100萬元以上。目前,全鄉已全面消除村級集體經濟“空白村”,30-50萬元的村3個、10-30萬元的村10個,帶動貧困戶677戶,每年每戶增收1000元,促進150名群眾就業,每年增加收入10000元,走出了一條“黨建引領、政府主導、村級參與、企業經營”產業發展新路徑。
截止目前,全縣通過組建產業黨建聯盟的形式,推動基層黨組織“上產業鏈”“進合作社”“入種養基地”,探索出社戶聯動、村社聯動等利益共享機制,先后在文峰、馬村等鄉鎮建成產業黨委6個、臨時黨組織38個、黨員先鋒崗567個,流轉土地37萬畝,建成種養基地30個,培育農業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組織、家庭農場1400多家,輻射帶動全縣建成鄉鎮產業園區38個、村級產業基地210個,32個黨員創業帶富示范基地、300名農村黨員帶富先鋒應運而生,實現群眾和集體雙增收。
(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崔志堅 王一將 吳振洲)
?黨的政治建設是黨的根本性建設,思想建設是黨的基礎性建設。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加強黨的思想政治建設,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要始終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堅持組織路線為政治路線服務,提高政治站位,強化政治擔當,嚴守政治紀律,更加堅決地服從和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
?2020年12月3日上午,河南高發公路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商丘分公司黨委書記周斌,紀委書記、工會主席李有才,副總經理周子恩,4位總經理助理及各基層單位的黨政一把手共計40余人在商丘木蘭收費站召開黨建工作現場觀摩會。
講政治的原則要求必須貫徹到黨的一切工作中,經濟工作也不例外。而且,講政治是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保障,不講政治就不可能真正抓好經濟。近些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出現的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如收入差距拉大、少數黨員干部貪污腐敗、生態環境問題嚴峻等,都與一些黨員、干部弱化甚至放棄了講政治密切相關。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提出,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處理好基層黨組織與多元治理主體之間的關系。
?黨的基層組織是黨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的重要紐帶,是實踐黨的宗旨的重要陣地,是展現黨的形象和作風的旗幟。“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抓黨的基層組織建設都不可放松。”抓好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推進基層黨建工作創新,是黨團結帶領全國人民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的政治保證。
河南省鄭州市隴海北三街118號院建成33年,頭頂電線雜亂似蛛網,院里雜物落滿灰,下水道一個月堵兩三回。隴海北三街片區改造項目成立臨時黨委,下設5個黨組織,分別對應隴三社區、共建單位、職能部門、施工單位、監督單位,逐戶上門,多方協同。
?隨著境外疫情加速擴散蔓延,國際經貿活動受到嚴重影響,各項工作面臨挑戰,黨建工作也不例外。
張家口市橋東區緊扣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配合街道、社區積極實施“紅色引擎工程”, 讓社區軟硬件環境不斷提升。目前,張家口市橋東區已經實現了全區192個小區的“紅色物業”全覆蓋,2020年啟動實施156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小區生活環境明顯改善,居民幸福指數大幅提升。
為了把基層治理的“最后一公里”變為服務群眾的“最美零距離”,承德市雙橋區開展實施“紅網覆蓋”工程,建立700多個黨建工作網格,選派3500余名網格員,吸納186個市區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兩新”組織進駐社區“大黨委”發揮作用。依托“網格黨建”的探索和創新,承德雙橋區走出一條共駐共建共享共治的社會治理創新探索之路。
潤州區韋崗街道位于鎮江市西郊,距市中心約15公里,下轄1個村,17個村民小組。充分整合轄區黨員、熱心村民、共建單位志愿者力量,200余名黨員志愿者全部“入網進格”,為網格注入更多“紅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