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xxxxbbbb国产,亚洲国产理论片在线播放,free性欧美媓妇喷水,亚洲 欧美 国产 日韩 字幕

新聞中心 > 融媒熱頭條 > 正文

為何對糧食安全抱危機意識?為何要反復敲響杜絕浪費警鐘?

2020年08月13日20:25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5034

  全球食物不足發生率及人數逐年統計和預測圖 (圖片來源:聯合國糧農組織)

  “餐飲浪費現象,觸目驚心、令人痛心!”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對制止餐飲浪費行為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長效機制,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

  “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是習近平總書記一直大力提倡的社會風尚。早在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就作出重要指示,強調“浪費之風務必狠剎”。此后又多次強調,切實遏制公款消費中的各種違規違紀違法現象,并針對部分學校存在的食物浪費和學生節儉意識缺乏等問題提出明確要求。

  糧食生產連年豐收,人民群眾衣食無虞,為何還要強調樹立危機意識,把保障糧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毫不放松抓好糧食生產?為何要反復敲響杜絕浪費的警鐘?

  我國糧食生產和消費長期處于“緊平衡”

  新中國成立至今,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人民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糧食產量穩步增長,中國人的飯碗端得越來越穩。據統計,2010年以來,我國人均糧食占有量持續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019年超過470公斤,遠遠高于人均400公斤的國際糧食安全的標準線。三大口糧大米、小麥、玉米的國內自給率平均在97%以上。

  “民以食為天,食以糧為先”,糧食安全事關國計民生。連年豐收、自給自足的背后,是我國糧食消費量的增長仍快于產量的提高,糧食生產和消費長期處于“緊平衡”狀態。因此,必須始終對糧食安全抱有危機意識。對于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大國來說,任何微小的浪費都是一個驚人的數字。只有堅持一手狠抓糧食生產,一手狠抓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才能真正有底氣將自己的飯碗端牢。

  更要清醒看到,我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尚在世界排名70名左右;目前經濟運行面臨較大壓力,脫貧攻堅正處于決戰決勝階段,很多事關人民福祉的急事大事需要大量的投入;國際形勢風云變幻,必須在一個更加不穩定不確定的世界中謀求自身發展……當此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尤其不能大手大腳、鋪張浪費,丟掉艱苦奮斗、勤儉節約這個“傳家寶”。

  世界7%的耕地養活了全球20%的人口

  作為世界最大、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中國用僅占世界7%的耕地,養活了全球20%的人口,創造了舉世矚目的奇跡。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19年10月發布的《中國的糧食安全》白皮書顯示,近幾年我國稻谷和小麥產需有余,完全能夠自給,進出口主要是品種調劑。2001年至2018年年均進口的糧食總量中,稻谷和小麥品種合計占比不足6%。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我國糧食連年豐收、庫存充裕、供應充足、市場穩定,糧食安全形勢持續向好。

  “通過貫徹‘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新糧食安全觀,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持續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糧食生產取得歷史性的‘十六連豐’,糧食產量連續5年達到1.3萬億斤以上。”該負責人表示。

  在前有新冠肺炎疫情、后遇洪災旱災的情況下,今年我國夏糧再獲豐收,產量達到2856億斤,相較去年同比增長0.9%,創歷史新高,再次增強了端牢“中國飯碗”的信心和底氣。

  然而,從中長期看,中國的糧食產需仍將處于“緊平衡”態勢,確保國家糧食安全這根弦一刻也不能放松。

  進城務工使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數量逐年減少

  當前我國的農村人口總數約為5.6億。農業生產集約化水平不高,以小農經濟為主,收益也不高。而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大量適齡勞動力離開鄉村進城務工,愿意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數量逐年減少。

  地處河北壩上的尚義縣南壕塹鎮十三號村就曾是個“空心村”。“房屋破舊漏、街道臟亂差。下雨走路,鞋子都會陷在路上。”談起村子以前的環境,村民們都是連連擺手。

  生存環境的惡劣,加上缺醫少藥,上學不便,讓不少村民相繼搬離。2013年時,原本200多人的村子只剩下41人,留下的都是老弱病殘。全村193處宅基地,閑置破損的達到140多處,撂荒耕地占全村耕地面積一半。后來,靠著火起來的壩上旅游,十三號村才得以煥發新機,原來的村民也重新回到這里。

  并不是所有的村子都適合走這條路。據民政部2016年全面摸底調查,我國有1600多萬農村留守老年人。出于對農業生產后繼乏人的擔心,“誰來種地”仍然是人們普遍關注的問題。

  此外,有資料顯示,我國用全世界33%的化肥,生產了世界25%的糧食。對化肥過高的依賴和不規范使用,有可能帶來土壤污染和農業生態環境的惡化,不利于農業生產長遠發展。

  有專家認為,從需求形勢看,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人均口糧消費將穩中略降,飼料和工業轉化用糧消費繼續增加,糧食消費總量剛性增長,糧食消費結構不斷升級。從生產形勢看,農業生產成本仍在攀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趨緊,農業基礎設施相對薄弱,抗災減災能力有待提升,穩定發展糧食生產壓力較大。從流通形勢看,糧食生產將繼續向核心產區集中,跨區域糧食流通量將進一步增加,糧食市場大幅波動的風險依然存在。

  中國餐飲業人均食物浪費率達11.7%

  一方面是供應緊張、隱憂暗伏,另一方面卻是糧食浪費這一世界性難題。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2019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報告統計,全球每年約有三分之一的糧食被損耗和浪費,總量約為每年13億噸。

  對于有著14億人口的大國來說,糧食浪費問題更不容小覷。此前有數據測算,我國每年僅在糧食儲存、運輸和加工環節造成的損失浪費就高達700億斤。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近年來糧食產后損失浪費已有所減少。在收儲環節,加快建設糧食產后服務中心,引導分等分倉儲存和精細化管理;在流通環節,廣泛應用機械通風、谷物冷卻、環流熏蒸、糧情測控的儲糧“四合一”技術,推廣綠色儲糧和信息化管理技術,降低流通過程損耗;在加工環節,組織糧食科研機構和企業開展大宗米面制品、油料適度加工等關鍵技術裝備研發,合理制定工藝和產品標準,減少過度加工導致的損失。

  相比之下,餐桌的消費環節才是大頭。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餐飲業收入達到4.67萬億元,比上年增長9.4%。龐大產業蓬勃發展的背后,食物浪費量也是驚人的。

  國家統計局重慶調查總隊課題組2015年撰文《我國糧食供求及“十三五”時期趨勢預測》指出,據估算,在消費環節,全國每年浪費食物總量折合糧食約1000億斤,可供養約3.5億人一年的需要。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和世界自然基金會聯合發布《中國城市餐飲食物浪費報告》更具有代表性。課題組自2012年至2015年間,走訪了北京、上海、成都、拉薩4個城市的366家餐館。調研發現,中國餐飲業人均食物浪費量為每人每餐93克,浪費率為11.7%。其中,大型餐館、游客群體、中小學生群體、公務聚餐等是餐飲食物浪費的“重災區”,大型聚會浪費達38%,而學生盒飯有三分之一被扔掉。

  隨隨便便倒掉的一碗飯,浪費的不僅是糧食,還有寶貴的自然資源。糧食浪費越多,水土資源消耗就越多。為了14億人的飯碗,土地即使很“累”也難以休耕;每生產1公斤糧食要消耗800公斤水,在經濟社會發展用水很緊張的情況下,灌溉用水依然要千方百計“擠”出來。

  糧食浪費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同樣不可小覷。分類不夠完善的廚余垃圾,填埋可能對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污染,焚燒則會污染大氣并產生致癌物質。專家對此表示,避免浪費食物能夠立竿見影地緩解諸多問題,既能減輕農業對環境的影響,也能節約食品生產所需資源,還能促進當地、區域性、全球的食品安全。

  全球2.65億人面臨嚴重糧食不安全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國際關系、自然災害等不穩定因素增加,世界糧食供應變數叢生,國際糧食市場風云暗涌。由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等機構聯合發布的報告顯示,新冠肺炎疫情導致饑餓人數大幅增加,今年全球面臨嚴重糧食不安全的人口數量可能由1.35億人增至2.65億人。

  今年以來,聯合國多次預警糧食危機。近日,聯合國再次發布報告稱,今年共有25個國家面臨嚴重饑餓風險,世界瀕臨至少50年來最嚴重的糧食危機。預計全世界將有6.9億人處于饑餓狀態,受疫情影響陷入極端貧困的人數可能還會新增4900萬人。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副研究員孫致陸認為,“人的要素”是農業生產、加工、流通環節的重中之重,所以疫情對農業沖擊尤其嚴重。“農業的供應鏈一旦被打破,就很難恢復。”

  即便是在糧食資源豐富的國家,產業鏈也面臨斷裂危機。

  由于供應鏈斷裂和隨之而來的恐慌性購買,國際市場小麥價格和去年三月相比上漲了8%,大米價格上漲了 25%。一些國家已經對此作出了響應。作為小麥主要出口國之一的俄羅斯,在4月初宣布限制小麥出口,以保證國內對糧食及其加工產品的需求。諸如此類的限制出口政策進一步抬升了國際糧食市場價格。

  從去年底至今,世界多地接連暴發了蝗災,禍延東非、中東和印度等地。還有澳洲山火等嚴重自然災害,增加了全球農產品供給的不確定性,引致糧食市場波動。

  “疫情對全球糧食生產和需求造成全面沖擊,加之部分國家蝗災影響糧食生產,有可能會惡化全球糧食市場預期,形成各國搶購、限賣及物流不暢的恐慌疊加效應,導致國際糧價飆升。”同濟大學特聘教授程國強表示。

  持續營造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氛圍

  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區各部門采取出臺相關文件、開展“光盤行動”等措施,大力整治浪費之風,“舌尖上的浪費”有所改觀。特別是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公款餐飲浪費,制定出臺了《黨政機關國內公務接待管理規定》和《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相關行為得到有效遏制。

  有關部門正在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制定實施更有力的舉措,推動全社會深入推進制止餐飲浪費工作。餐飲業也積極行動,倡導“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社會風尚,引導廣大消費者杜絕浪費。

  8月11日晚,武漢餐飲業協會發布倡議書,推行“N-1”點餐模式、半份菜小份菜、提供打包盒、公勺公筷、安全就餐、不烹飪長江魚等反對餐飲浪費的舉措。

  同日,鄭州市餐飲與飯店行業協會也發出倡議,倡導“適量點餐,剩餐打包”的用餐文化和“公筷制、雙筷制”的使用規范,實行餐飲“分餐制”,自覺做“文明用餐”的宣傳者、實踐者和監督者。

  “我們在點菜時,都會根據顧客的人數提醒點菜數量。顧客用餐結束后,如果飯菜還有剩余,我們也會主動詢問是否需要打包服務。”西貝莜面村北京華聯公益西橋購物中心店店長金春閣告訴記者,今年以來,在疫情沖擊背景下,前來用餐的顧客本身也會注意適度消費。

  進一步制止餐飲浪費,讓節儉成為習慣,還要打出組合拳。專家認為,要針對不同的個體多管齊下,對于消費者要推出懲戒制度,規范餐飲行為,懲罰浪費行為;對于餐飲企業,則要強化監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剛性長效機制。《中國的糧食安全》白皮書提出,要大力開展宣傳教育活動,增強愛糧節糧意識,抑制不合理消費需求,減少“餐桌上的浪費”。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有關負責人表示,要繼續借助“世界糧食日和全國糧食安全宣傳周”“全國糧食科技活動周”等活動載體,通過送糧油科普進社區、進家庭、進學校、進軍營活動,大力倡導科學文明的消費方式,持續營造“愛惜糧食光榮、浪費糧食可恥”的濃厚氛圍。

  來源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微信公眾號 | 作者 劉廷飛 姜永斌

  編輯:黃品超

  流程編輯:王夢瑩

文章關鍵詞:糧食生產 物資儲備局 環流熏蒸 綠色儲糧 糧食市場 糧食危機 糧食產量 糧食消費 浪費可恥 浪費糧食 責編:趙惠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 “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人民論壇)

    近年來,從海水稻接連突破畝產600公斤、700公斤、800公斤大關,到“巨人稻”等新品種問世,中國水稻不斷帶來驚喜。奮進新征程,我們堅信,中國人民有能力把糧食安全緊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以豐收的碩果迎接更美好的明天。

  • 防止耕地“非糧化” 穩定糧食生產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于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耕地利用優先序,永久基本農田重點用于發展糧食生產,特別是保障稻谷、小麥、玉米三大谷物的種植面積。

  • 10月份農業農村經濟向好態勢持續鞏固 全年糧食產量將再創歷史新高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道,農業農村部指出,全國秋收基本結束,秋糧增產已成定局。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副司長劉莉華表示,全年糧食產量將再創歷史新高,連續6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

  • 人均收入近萬元 黑龍江農民前三季度收入同比增6.3%

    近日,記者從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了解到,該省農業經濟穩中有進、持續向好。通過高質量備耕、高標準春種、精細化田管以及高效率秋收,克服疫情特別是三次臺風影響,今年糧食生產可實現“十七連豐”。

  • 我國雜交稻畝產取得突破 為保障全球糧食安全貢獻中國智慧

    “民以食為天”,今天,在湖南衡南第三代雜交稻試驗基地,經過農業農村部現場測產,袁隆平院士團隊雜交水稻雙季畝產突破了1500公斤的攻關目標。中國工程院院士 袁隆平:它的優勢主要是穗子大,它每棵的大穗子有八九百粒,平均有四百粒左右,平均畝產比現有的高產雜交稻要增產10%—20%,就是增產100公斤以上。

  • 中國糧食供需并無缺口

    今年我國糧食生產經受了疫情、洪災、臺風、降雪以及草地貪夜蛾等重重考驗,仍有望再次獲得豐收。目前,我國糧食庫存充足,庫存稻谷和小麥夠全國消費者吃一年以上,玉米自給率超過95%,糧食供應完全可以滿足市場需求。

  • 稻黍飄香 顆粒歸倉(傾聽·關注糧食安全)

    新型農機不斷升級、現代化收儲糧庫投入使用、糧食產后服務體系加速構建……廣大農民在全鏈條農業服務助力下推進節糧減損,確保秋糧顆粒歸倉。”  一大早,在廣饒縣盛凱商貿糧食產后服務中心玉米脫粒烘干區,農用車就排起了長隊,3臺大型玉米脫粒機同時開工,玉米粒經過烘干后,直接存入糧庫。

  • 福建:“五優聯動”穩住“米袋子”

    福建省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人均耕地面積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糧食自給率不足24%。福建省糧儲局黨組書記孫建平說,福建與山東、河南等10個糧食主產省份建立了政府間長期穩定的糧食產銷協作關系,先后從協作省份調入糧食9000多萬噸。

  • 農業農村部:糧食產量連續6年超1.3萬億斤 14億中國人飯碗端得更牢

    10月27日,國新辦舉行“十三五”時期農業農村發展成就新聞發布會。這五年,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明顯增加,種植業結構持續優化,弱筋優質專用小麥占比有較大幅度提高,達到35.8%。認定綠色、有機和地理標志農產品超過4.92萬個,越來越多綠色優質農產品擺上超市貨架和百姓餐桌。

  • “十四五”,我想

    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以五年規劃為起點,新的藍圖將描繪更亮麗的民生底色。  

慢新聞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薦視頻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