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xxxxbbbb国产,亚洲国产理论片在线播放,free性欧美媓妇喷水,亚洲 欧美 国产 日韩 字幕

新聞中心 > 融媒熱頭條 > 正文

面對面丨他們將種地稱為“闖” 探訪王家壩開閘后的蒙洼蓄洪區

2020年07月27日12:24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5034

  7月20日8時31分,為緩解淮河防汛壓力,按照國家防總的統一部署,王家壩13孔閘門全部開啟,向蒙洼蓄洪區分洪。7月21日,《面對面》欄目記者來到王家壩。

  探訪蒙洼蓄洪區地勢最低的鄉鎮 良田被淹沒

  安徽阜陽王家壩地處河南、安徽兩省交界處,是淮河上中游的分界點,建在這里的王家壩閘被認為是淮河防汛的“風向標”,有“千里淮河第一閘”的稱號。

  王家壩閘的東北面是總面積180.4平方千米的蒙洼蓄滯洪區,區內耕地面積19.74萬畝,居住人口19.5萬人。淮河干流王家壩閘開閘泄洪后,淮河水流向這里。

  7月21日下午,記者在阜南縣郜臺鄉黨委副書記劉曉妮的帶領下來到蒙洼蓄洪區地勢最低的鄉鎮,距離王家壩閘五十公里的郜臺鄉。

  記者:過去這邊全是良田?

  劉曉妮:對,下面那青蔥的一片全都是我們的稻。

  記者:但隨著王家壩泄洪力度水位的升高,可能再過兩天那邊是一片汪洋了。

  劉曉妮:就像我們剛剛在淮堤看到的那樣,一片汪洋。

  凌晨三點前的緊急轉移 要克服這“三難”

  這是淮河王家壩歷史上第16次向蒙洼蓄洪區泄洪,上一次泄洪還是13年前。1989年出生的劉曉妮雖然是阜南本地人,但因為從小生活在遠離蓄洪區的農村,并沒有蓄洪的經歷。7月19日晚7點多鐘,阜南縣接到通知,20日凌晨3點前必須完成蒙洼非安全區人員轉移,做好蓄洪區啟用準備。8小時內完成180平方千米的非安全區人員轉移,這在蒙洼蓄洪轉移歷史上是少有的。當時,劉曉妮正在縣城準備脫貧攻堅的普查,接到通知后迅速趕回。

  郜臺鄉是蒙洼蓄洪區四個鄉鎮中地勢最低的地方,擺在劉曉妮面前的是三個難關:這里13年未啟用蓄洪,老百姓的避險意識有些淡漠;外出務工人員多,老弱婦孺搬離難;特色農業新發展,生產性物資轉移難。

  劉曉妮:重點是先把老弱病殘轉移到上面來,這是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就是留下來有勞動能力的先搶物資。在整個撤離過程中最難解決的問題可能還是個別的養殖戶。比如我們到一戶農戶家下達轉移告知書,他一開始不想搬,他說上一次蓄洪的時候都沒有淹到里面去,他說即便蓄洪了水位也達不到他家那個位置,他還是有這個心理。13年過去了,他的經驗不一定還管用,想讓他撤離就需要做思想工作。

  記者:短時間內完成撤離肯定要有取舍,怎么做這個取舍?

  劉曉妮:我們這一次撤離也是環保的撤離,有一些可能污染水的東西比如化肥農藥什么的先往上撤,然后就是生產資料,譬如說飼料不能經過水浸泡的,還有一些糧食,這些東西不能經水泡必須先搶上去。

  2000只大白鵝 2小時完成轉移 如何做到的?

  在鎮村干部、武警消防、公安干警,以及黨員志愿者的幫助和努力下,蒙洼蓄洪區內非安全區域的681戶2017人終于在凌晨3點前轉移到安全地帶,其中包括郜臺鄉的807人。搶救出來的農藥及易燃易爆油品等物品也完成“綠色轉移”。

  陳孝前是郜臺鄉曹臺村的養殖大戶,他飼養的近兩千只大白鵝也被成功轉移。

  記者:您養的這兩千多只鵝撤離用了多長時間?

  陳孝前:用了不到兩小時就搞上來了。

  記者:兩個小時?

  陳孝前:不到兩小時就搞上來,我把網扎好,來了一二十人,干部帶我們村里的老少爺們都幫著搞。

  記者:以前在棚里嗎?

  陳孝前:以前在地里放吃草,現在全部關著喂玉米。

  由于近兩千只大白鵝都要靠喂玉米來飼養,陳孝前的養殖成本一下子增加了不少。相對于還能轉移的大白鵝,一些無法轉移及捕撈的魚塘、小龍蝦以及芡實等經濟作物,損失更大。但談到如何看待“泄洪”這個決策,陳孝前說:“咱們這是小部分保大部分,理解政府的決策。”

  巡堤查險 這是防汛怎么能不上?

  對于住在這里的鄉親們來說,不管已經產生的損失有多大,眼前他們要做的,是避免更大的損失,從入汛以來就開始的晝夜巡堤從來就沒有停止過。朱秀朋是郜臺鄉曹臺村村民,他家種的十多畝莊稼因為蓄洪全部被淹。記者見到他的時候,他正在和其他幾個村民一起在淮河堤壩上巡堤查險。

  記者:每天你們這些巡堤員要在這兒工作多長時間?

  朱秀朋:工作有七八個小時,夜里也要看守,換兩班。有滲水漏水的地方趕緊通知村里鄉里人過來。

  劉曉妮:有一天夜里下著雨,我在蒙河堤壩跟大家在一起待了兩個多小時,大家一直不停地巡堤,我以為到十二點多肯定會有人不守規矩走掉,那天去了以后發現一個都沒有走。我聽到最多的話就是:“這是啥事?這不用說,這是防汛怎么能不上?”

  在這里 種地不叫種地 是“闖”

  2007年淮河洪水后,國家和地方加大投入,蓄洪區內道路、交通和老百姓居住的莊臺等基礎設施得到極大改善。由于近年來實施的移民遷建政策,低洼地帶常住人口大大減少,絕大部分居民此前已安置到安全的莊臺或保莊圩里居住。在蒙洼蓄洪區里,目前共有131個莊臺和6個保莊圩。2018年,蒙洼蓄洪區內12個貧困村脫貧摘帽。

  劉曉妮:他們話不多,會跟我說我知道你也不想蓄洪。稻子出小芽的時候是不能被水淹的,之前大雨內澇,內澇了一次又補,水下去了補了一次,再內澇再補,很有期望。我們這里尤其是壩堤以外的淮河邊上的這些地,種地不叫種地,叫“闖”。“闖”的意思就是賭,不上水就好了,就收成了,哪怕補種一次再補種一次我都愿意。只要不上水,就有收獲的可能。今年形勢特殊,前一段下雨內澇,他們有的補了三次四次,但最后還是蓄洪了,一無所有。他會算化肥用了多少,種子用了多少,打農藥打了多少,這是細到數據上面。但是,他每次播種的時候補苗的希望呢?

  蒙洼人 是在洪水中昂揚生長的杞柳

  一切為水讓路,蒙洼人時刻準備著。開閘之后,淮河水以每秒1360立方米的流量涌向蒙洼,一座座莊臺相繼成了湖心島。考慮到蒙洼蓄洪區要為可能發生的下一輪洪水過程留有調控空間,以及盡可能減少蓄洪損失等因素,淮河防汛抗旱總指揮部決定,7月23日13時關閉王家壩閘。此次王家壩閘泄洪歷時76.5小時,蒙洼蓄洪區蓄洪量約3.75億立方米。而對于劉曉妮來說,保證莊臺上的物資供應、生活保障、堤壩安全以及洪水退去之后的恢復生產是她接下來工作的重點。

  記者:第一次參與見證泄洪,你怎么理解王家壩精神?

  劉曉妮:以前覺得很遙遠,雖然說但感受不到。經過這次我才知道原來群眾真有他的大方、無私。“舍小家顧大家”,這個小家不僅僅是每一個農戶的家,還是自己發展的機會。一場洪水不是幾個月的事情或者說這一季不收了,而是后來的每一年都影響你的發展。

  記者:但我總覺得將來還是希望會更多一些。

  劉曉妮:一定是有希望的,不然我們的人怎么經歷了16次蓄洪還能依然如此昂揚生長呢?我們有一種水生植物叫做杞柳,洪水來了以后別的良田莊稼都沒有了,只有它在昂揚生長。我們農戶很多年以前就把杞柳割下來,編成筐拿出去賣,這是被逼出來的產業。

  記者:困苦中也能孕育出新的希望。

  劉曉妮:對,蒙洼人很厲害的,慢慢把它發展成出口的產業。杞柳在洪水中昂揚地生長,我覺得這就是蒙洼人的精神。

  制片人丨張士峰

  編輯丨張宏飛

文章關鍵詞:王家壩 蓄洪區 劉曉妮 種地 內澇 杞柳 三難 風向標 面對面 水位 責編:邵恰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 習近平察看淮河,什么事讓他感慨?

    【學習進行時】習近平總書記18日赴安徽考察調研,了解當地防汛救災和災后恢復生產等情況,看望慰問受災群眾。習近平總書記18日赴安徽考察調研,察看淮河水情,了解當地防汛救災和災后恢復生產等情況,看望慰問受災群眾。

  • 第一觀察 | 總書記淮河之行,透出人民至上的三個關鍵詞

    考察守護淮河安瀾的王家壩閘,走進蓄洪區群眾的“希望之島”,關心扶貧車間的復工復產……“人民至上”,安徽考察第一天,習近平總書記再次闡釋這四個字的深沉涵義。8月18日,習近平在阜陽市阜南縣蒙洼蓄洪區曹集鎮利民村西田坡莊臺,了解當地防汛救災和災后恢復生產等情況。

  • 跟著總書記的腳步, 來看“千里淮河第一閘”

    習近平總書記18日赴安徽考察調研。讓我們跟著總書記的腳步,一起來看“千里淮河第一閘”。自1953年建閘以來,王家壩閘共開閘蓄洪16次,蓄洪區內居住的群眾一次次面臨洪水侵襲,萬畝耕地反復化為一片汪洋。

  • 一見·總書記去的這個蓄洪區,為何能創下7小時速度?

    關于防汛等防災減災工作,習近平有著一系列重要論述和部署要求。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推進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2018年4月,應急管理部成立;

  • 鑒往知來——跟著總書記學歷史|淮河治理繼往開來

    新華社記者 張端 攝  王家壩閘位于淮河上游和中游交接點,是蒙洼蓄洪區進洪閘。從1954年至2020年,王家壩閘累計13個年份16次開閘蓄洪,為削減淮河洪峰,確保兩淮能源基地、京九和京滬交通大動脈安全立下汗馬功勞。

慢新聞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網傳四川音樂學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薦視頻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