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25日14:46 來源:央視財經
23日中午12點41分左右,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征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并成功入軌。
我國行星探測邁出重要的第一步。
02:50
△央視財經《第一時間》欄目視頻
“天問一號”將要闖過四關
02:29
△央視財經《第一時間》欄目視頻
隨著“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入軌,我國行星探測邁出關鍵重要的第一步。不過,“天問一號”的闖關之旅才剛剛開始。它要自己跟大家說說,它的火星征程:
第一關:抓住發射“窗口期” 開啟“地火轉移”
大家好,我是“天問一號”。發射成功只是我闖過的第一關。在此要感謝長征五號火箭,它的速度讓我成為我國航天任務中首個脫離地球引力場的探測器。
接下來,我將沿著一個大橢圓軌道也就是“地火轉移軌道”逐漸飛離地球,奔向火星。這個過程很漫長,因為地球離火星實在太遠了,最近的時候相距5600萬公里,最遠的時候相距4億公里。這一次我們抓住了26個月才一次的近距離的“窗口期”,但即便如此,我也要獨自飛行200多天。
第二關:抓住被火星捕獲的機會 精準剎車
如果一切順利,在咱們中國人過春節的前后,我將獲得唯一一次被火星捕獲的機會。這個過程很關鍵,因為沒有人能幫助我,我需要自主判斷自己和火星的精準位置,卡點剎車,進入火星停泊軌道。剎車踩猛了,我會直接撞上火星;踩得不夠的話,我就將錯過火星。
第三關:繞“火”飛行 尋找最佳著陸點
如果順利進入停泊軌道的話,我還會在軌道上環繞飛行大概2個半月的時間,給火星表面拍拍照,為著陸看好點兒、做好準備。
我的預定著陸點位于火星北半球的烏托邦平原,因為這里相對來說比較平坦。
第四關:安全著陸 開展火星表面探測任務
一切準備就緒后,大概在明年5月左右,我的兩個組成部分環繞器和著陸巡視器就會分離,環繞器繼續繞火星飛行,給即將著陸的巡視器提供信號中繼,之后再進行軌道探測。而著陸巡視器會降落到火星表面,在那里開展中國人的第一次火星表面探測任務。
一次完成環繞、著陸、巡視三個目標,到那時,我的闖關之旅才算成功。
我們為什么要去火星?
03:49
△央視財經《第一時間》欄目視頻
看了“天問一號”的日程安排,你是不是仍有很多疑問,比如這么多行星,為啥選了火星作為行星探測第一步?比如人類探索浩瀚星空這么多年,為什么送個探測器去火星這么難?以后我們真的可以移民火星嗎?
要想著陸探測,首先得保證行星的表面是固體。在太陽系中,滿足這個條件的只有水星、地球、火星和金星四顆行星。這其中,火星是目前最現實的選擇。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 “天問一號”探測器系統副總設計師 賈陽:水星離太陽很近,溫度很高。金星又被類似于二氧化硫的高腐蝕性的氣體籠罩,溫度也很高。
根據目前掌握的信息,火星表面大氣層比較稀薄。發現過存在液態水的證據,但總體而言火星表面是貧瘠干燥的。這讓很多科學家認為,現在的火星會是地球演化的未來。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 “天問一號”探測器系統副總設計師 賈陽:科學家的一個觀點認為在很久很久之前的時候,火星可能也是水草豐茂或者水很多、大氣層很厚,適合生命生存的一個星球。為什么演化到現在不是這樣子了,變得很嚴苛了。這些道理都是科學家們感興趣的話題。
探索火星有多難?
第一組數字,首先,50%。這是人類開始火星探測至今的60年里,火星探測大致的成功率。而人類對金星探測的成功率約77%,月球探測的成功率約76%。相比之下,50%就顯得較低了,因此火星也被一些愛好者稱為“探測器墳場”。
第二組數字,5600萬公里到4億公里,這是地球和火星之間的距離。最遠時超過了4億公里。我們每晚抬頭都能看到的月亮,距離地球大約38萬公里,地火距離是地月距離的千百倍。所以,探測器去往月球的話幾天就能抵達,去往火星的“天問一號”在路上就要花掉漫長的近7個月的時間。
而且,因為距離遙遠帶來的通信時延,大多數情況下,“天問一號”在深空是無法被遠程協助的。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新聞發言人 劉彤杰:最遠的時候是4億公里的遠處,它時延要將達到20分鐘以上。如果咱們做一個連線,我這邊發出了一個電話連線的邀約,您得20多分鐘以后才能聽見才能回復我,這是距離遠帶來的困難。
此次火星探測將完成哪些任務?
去火星就已經很難了,我們這次設置的目標還很高,一次性完成“繞落巡”三步走。今年同期發射的另外兩個國家的火星探測器中,美國因為此前經驗相對豐富,選擇了直接著陸;而同樣首次發射火星探測器的阿聯酋,則選擇了只環繞不著陸。在著陸后,“天問一號”攜帶的多臺設備儀器,將對火星表面大氣環境、表層成分等進行研究。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 “天問一號”探測器系統副總設計師 賈陽 :我們有月球探測,前面的一期二期和即將實施的三期工程的技術基礎。火星的窗口對咱們來說也比較寶貴。基于這樣一些原因,我們相當于是把這次步子邁得大了一點。
轉載請注明央視財經
中新社北京12月8日電題:“十三五”之“太空舞”:中國航天耕宇牧星耀蒼穹 北京時間12月6日11時58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高分十四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
“嫦娥奔月”是一則流傳千年的浪漫神話,寄托了中華民族世代對于月球的無限憧憬,中國人的探月夢想也從未停止,一個民族的千年夢想化為了現實。2015年發射的暗物質探測衛星被命名為“悟空”,預示著期望它能不畏艱難,在茫茫太空中以“火眼金睛”探測初暗物質粒子。
題:年輕,就要做強國“生力軍”——青春在創新中閃光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測試指揮高芫赫是一名“90后”,3年前才從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畢業的他,如今已在火星探測任務中“挑大梁”。
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天舟一號貨運飛船相繼發射成功,為中國空間站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五年間,從太空駐留到火星探測,從運載火箭升級換代到北斗技術全球共享,前所未有的實踐,讓自主創新成為中國航天的閃耀名片。
每年國慶節,天安門廣場及長安街沿線絢麗的立體花壇,都是北京市民及游客關注及拍攝的對象。自主培育品種、新引進品種和鄉土植物共同扮靚天安門廣場和長安街,為人們歡度佳節營造喜慶氛圍。
川西大涼山腹地,有一個舉世矚目的地方——中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日前,清華大學黨委書記陳旭前往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跟蹤調研學生成才情況,見證了這群有志青年在西昌這片干事創業的熱土上開啟新的人生。
2020年7月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開啟了我國航天事業的新篇章。我國月球探測工程分為“繞、落、回”三個階段,嫦娥一號完成了繞月探測的目標,嫦娥三號實現了落月與巡視勘察。
作為發展中國家,中國只有繼續不懈努力,持之以恒謀求發展精進,才能贏得未來。作為發展中國家,中國只有繼續不懈努力,持之以恒謀求發展精進,才能贏得未來。在當前全球疫情蔓延,世界競爭格局重塑,以及全球化面臨新挑戰的大背景下,代表中國航空航天邁出一大步的“天問一號”升空,更有著多重科研之外的意義。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征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送往太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中國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系統副總師賈陽說:“在行進的過程中,可以調節車體和地面之間的高度。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征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飛行2000多秒后,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