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24日10:28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用一根曲線來勾勒上半年外貿外資的走勢,能在二季度看到明顯的反轉。這個走勢與人們的實際感受相契合——隨著我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以及一系列穩外貿穩外資政策措施出臺落實,外貿發展有所回穩,外商投資預期和信心穩定趨好。
從上半年外貿數據看,出口自4月份以來連續3個月正增長,進口6月份實現正增長,上半年我國進出口總額14.24萬億元人民幣,下降3.2%。其中,出口7.71萬億元,下降3%,進口6.53萬億元,下降3.3%。
外貿回穩得益于一系列穩外貿政策措施的出臺和落實,特別是國家在完善出口退稅、增加外貿信貸投放、加大出口信用保險支持、增設跨境電商綜試區等方面支持外貿發展,切實為企業紓困解難,充分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上半年我國外貿運行表現為國際市場布局更加優化、國內區域布局更加均衡、民營企業活力持續增強、出口商品結構持續升級、一般貿易展現較強韌性、跨境電商等新業態快速發展、主要大宗商品進口量增價跌等特點。
廣大外貿企業迎難而上,創新發展。民營企業積極發揮靈活性和適應性強的優勢,加快轉型升級,出口增長3.2%,好于整體6.2個百分點。對此,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對外貿易研究所副所長竺彩華認為,民營企業作為第一大外貿主體逆勢增長4.9%,占比升至45.1%,充分展現出民營經濟對市場的高度適應性和發展韌性,更反映出我國外貿企業正在疫情壓力下加速轉型升級。
跨境電商等新業態快速發展是另一大亮點。跨境電商企業發揮無接觸、交易鏈條短、海外倉等獨特優勢,支持傳統行業轉型升級、觸網上線,跨境電商零售出口增長28.7%。市場采購貿易政策環境持續改善,市場主體活力不斷激發,出口增長33.4%。這為外貿企業應對疫情沖擊發揮了積極作用,成為穩外貿的重要力量。
從外資方面看,上半年我國營商環境持續改善、防疫抗疫成效顯著等因素在穩定外商投資預期和信心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7月16日商務部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1月至6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4721.8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1.3%,降幅較一季度收窄9.5個百分點、較1月至5月收窄2.5個百分點。
4月份我國實際使用外資今年首次實現正增長,5月份我國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7.5%,6月份我國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7.1%。二季度我國實際使用外資較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之初的一季度回調明顯。上半年外資在華投資不僅沒有撤退,而且隨著中國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外商對華投資預期和信心穩定趨好。
今年以來,我國高技術產業吸收外資繼續保持較高增速。1月至6月,高技術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19.2%,其中,信息服務、檢驗檢測服務、研發與設計服務同比分別增長20.9%、8.7%和35.7%。而在主要投資來源地中,中國香港、新加坡、美國實際投入外資金額同比分別增長4.2%、7.8%和6%;“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實際投入外資金額同比增長2.9%;東盟實際投入外資金額同比增長5.9%。
外資對華信心得益于中國疫情防控取得的重大戰略成果,更得益于營商環境的不斷優化。以自貿試驗區為例,作為我國新時代改革開放的新高地,1月至5月全國18家自貿試驗區實際使用外資602.5億元,其中,原12家自貿試驗區實際使用外資518.7億元,同比增長18.4%。商務部近期調研顯示,外資企業認為,自貿試驗區最具吸引力的3項因素分別是:政府服務高效、貿易便利化、投資自由化。這些領域也是自貿試驗區一直以來重點改革創新的方向,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與往年相比,我國吸收外資呈現新的特點。商務部研究院外國投資研究所副主任張菲表示,一方面,招商引資方式模式發生變革,更加注重運用新科技進行“云招商”。另一方面,把外資大項目和高質量項目作為“穩外資”的重要抓手,各地方競相出爐“外資重大項目庫”,加快和推進外資重大項目的落地。與此同時,繼續縮短外商投資“負面清單”,落實外商投資法及其實施條例,加大開發區、自貿試驗區、自貿港等外資產業集聚平臺的開放創新,繼續改善我國營商環境,穩定外商對華投資預期和信心。
當然,我們也要看到,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世界經濟嚴重衰退,國際需求大幅萎縮,貿易壁壘明顯增加,我國外貿發展面臨的形勢依然嚴峻復雜。同時,影響外商投資的不確定性因素仍然較多。實現全年穩外貿穩外資目標任務任重道遠,這更需要聚力“六穩”“六保”,繼續狠抓各項政策落實。(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馮其予)
新華社北京12月8日電 題:持續向好 外貿有望實現全年“促穩提質”目標 李興乾表示,我國外貿具有強大韌性和綜合競爭力,加上一系列穩外貿政策措施落地生效,有望實現全年“促穩提質”目標。
(記者袁亮)2020年中國品牌商品(中東歐)云推介展會23日在線上開幕,旨在深化中國與中東歐國家經貿合作關系,進一步發揮中歐商貿物流合作園區平臺作用,提升中國品牌商品在中東歐國家影響力。
“十三五”時期,我國積極擴大開放,持續優化口岸營商環境,不斷培育外貿發展新優勢。重慶海關所屬渝州海關副關長 程波:貨物在重慶一次查驗,然后在廣西直接放行,相當于把港口搬到了中西部。
11月4日晚舉行的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下稱“進博會”)開幕式上,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的主旨演講中就強調要促進外貿創新發展。習近平主席在上述主旨演講中指出,“中國將推動跨境電商等新業態新模式加快發展,培育外貿新動能。
(記者杜海濤)據海關統計,今年前10個月,我國外貿延續增長態勢,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5.95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1%。海關總署相關負責人表示,自6月份以來,我國外貿進出口連續5個月實現正增長,出口國際市場份額也在不斷提升,外貿發展韌性強勁。
海關總署7日發布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5.95萬億元,同比增長1.1%,連續五個月實現正增長,外貿發展恢復態勢良好。從前10個月整體來看,我國外貿出口14.33萬億元,同比增長2.4%;進口11.62萬億元,同比下降0.5%;貿易順差2.71萬億元,同比增加16.9%。
全天候網上展示,無時差供采對接,在線洽談緊密合作……不久前,第128屆廣交會如約“云端”舉辦,約6萬個展位、近2.6萬家境內外企業參展,顯示出中國經濟的強大活力,為全球貿易復蘇注入強勁動能。
近日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顯示,前三季度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3.12萬億元,同比增長0.7%。其中,第三季度我國進出口總值、出口總值、進口總值均創下季度歷史新高。從規模看,前三個季度,進出口規模分別為6.57萬億元、7.67萬億元、8.88萬億元,二、三季度環比增加值均超過1萬億元,三季度,進出口總值、出口總值、進口總值均創下季度歷史新高,其中7月份單月出口創歷史新高,9月份單月進出口、進口值均創歷史新高。
全球貿易受疫情影響大幅下滑,我國對外貿易則逆勢增長。外貿增速轉正首先得益于我國率先實現復產復工。外貿增速轉正還得益于前期一系列超常規政策作用的顯現。在正視我國外貿發展成績的同時,也要高度重視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外貿發展面臨的風險和挑戰。
在商務部外貿司司長李興乾看來,當前外貿形勢特點之一是“回穩向好”,其中,“回穩”的顯著表現是“雙升”,即貿易規模和國際市場份額雙雙提升。值得一提的是,在服務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我國外貿貢獻也更加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