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15日09:11 來源:北京青年報
因為與期待中的求職方向相匹配的工作崗位較少,經歷了一段時間的求職卻沒有結果,2020屆畢業生趙一迪決定降低預期,調轉方向,入職杭州的一家創業公司從事運營策劃工作。在她看來,選擇過渡性工作是在找不到理想工作的情況下,根據自身職業規劃為未來求職做好儲備的不二選擇。(7月13日《中國青年報》)
趙一迪的選擇,是選擇“過渡性就業”的一個典型例子。根據一項向全國80余所高校大學生發起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59.28%的受訪大學生表示自己在沒有找到理想工作的情況下愿意接受過渡性工作。選擇心中的理想工作崗位或專業對口工作崗位,可能機會有限,意味著等待,而退而求其次,甚至再次,降低預期,擴大擇業視野,則更容易找到工作。誠然,如何回答這道就業選擇題,是大學畢業生的權利和自由,但近六成受訪大學生愿意接受過渡性工作,說明大學生的就業理念普遍比較務實、靈活。
就業是民生之基,“六穩”“六保”政策都把就業放到首位,彰顯了“就業為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近六成受訪大學生可接受過渡性工作,這傳遞出的信息是:很多大學生也秉持了“就業為先”的就業價值觀,這一就業價值觀與政府有關促進、保障就業的政策相一致。
2020屆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再創新高,達到874萬人。受疫情影響,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社會新增的就業崗位減少,且一些用人單位還延緩了2020年上半年的校園招聘工作,多重因素疊加,使得今年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壓力較大。在這種情況下,一些大學生先選擇過渡性工作,盡快落實工作崗位,是對就業環境、競爭程度、個人能力和崗位價值的理性評估和認知,是一種貼近個人需求的就業選擇。對于家境一般或家庭困難的大學畢業生而言,就業的需求更加強烈,而過渡性工作就可以滿足個人和家庭的剛需。
選擇過渡性就業意味著有了一份收入,有了一份保障,這份保障可以減輕家庭的負擔,緩解大學畢業生及其家人的生活壓力、心理壓力。在過渡性崗位上,大學畢業生可以積累經驗,積蓄力量,等待時機,而當時機出現或條件具備時,他們還可以朝著自己更心儀的就業目標再出發,再覓高枝。雖然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但是三百六十行,未必行行都人才對口。
實際上,很多畢業生在剛畢業時都難以找到最期待的工作,而是從事過渡性工作,但其中一部分人堅持下來,把過渡性就業變成了長期性就業甚至是終生的事業。所以,畢業生不要輕視過渡性就業,不要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一心只想著找機會跳槽,而是應該尊重自己的選擇,干一行愛一行,認真履職,努力付出,發揮自己的價值,說不定權宜之計就可能變成寬廣的發展舞臺。即便有些人最終決定跳槽,相信也會因自己曾經的付出而受益。
當然,尊重支持大學畢業生選擇過渡性就業,并不等于否定其他大學畢業生堅持理想就業。一些大學畢業生對于“過渡性就業”不屈就,寧可選擇學習、充電、考研等方式提升自己,等待更好的機會,也值得尊重。只要做好個人的職業規劃,朝著自己的目標努力奮斗,不懈追求,每一種選擇都有機會開花結果。 (李英鋒)
國家統計局11月16日發布數據,1月至10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009萬人,提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通過減輕企業負擔,推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盡快恢復正常生產經營、良性發展,穩定就業崗位,為全力穩住就業基本盤提供了堅實支撐。
首都經貿大學勞動經濟學院副教授、中國新就業形態研究中心主任張成剛說,新就業形態指的是新一輪工業革命帶動的智能化、數字化、信息化的工作模式。2月27日,在重慶秀山(武陵)現代物流園區的電商云倉內,電商企業的工作人員按照訂單將打包好的快遞放到自動化快遞分揀流水線上。
譬如,踴躍投身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不畏艱險、沖鋒在前、真情奉獻,展現了當代中國青年的擔當精神。當年,著名美學家朱光潛在致青年的信中這樣寫道:“以冷靜態度,灼見世弊;以深沉思考,規劃方略;以堅強意志,征服障礙。
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招聘走向云時代。面對疫情給高校畢業生就業造成的特殊困難,政府、企事業單位、學校等各方面積極行動起來,聯手織緊織牢高校畢業生就業保障網。面試和簽約是就業的核心環節,為適應疫情防控形勢,教育部推動有關方面進行網上面試,實現網上簽約,提高高校畢業生就業效率。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部分企業人員返崗受限、物流受限、原材料供應短缺、資金壓力比較大,生產經營困難增加,穩崗壓力加大,甚至有的企業出現減員、裁員的苗頭。通過減負、穩崗、擴就業等政策措施,發揮促消費、創模式、提服務等能動性,打好組合拳,讓更多企業“活下來”“轉起來”,千方百計穩定就業,促民生。
就業是民生之本,是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最基本支撐。特別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我國城鎮新增就業人口連續7年保持在1300萬人以上,這意味著7年來我國創造了至少9100萬個就業崗位。
近日記者從河南省人才交流中心獲悉,河南人才市場將于12月17日、18日舉辦兩場河南省營銷人才專場招聘會,以滿足經濟新常態下對營銷人才的新需求,順應企業發展之需。屆時,多數企業不僅提供富有競爭力的高薪,還為各類營銷精英提供完善的福利待遇、培訓機制和職位晉升通道。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也是頭號民心工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城鎮調查失業率穩定在5%左右的水平;今年1到7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867萬人,完成全年計劃的79%。
10日,第三方社會調查機構麥可思研究院發布《2019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就業藍皮書)》(以下簡稱《報告》),針對大學生就業率、就業趨勢、薪酬情況等問題,回應公眾關切,也為考生提供了一份志愿填報的“參考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