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13日17:56 來源:映象網
映象網訊(記者 阮海峰 文/圖 實習生 郁晴)為激發民宿產業發展新動能,推動河南旅游產業加快邁入高質量發展“快車道”,7月12日,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邀請省內外知名民宿創始人及運營團隊、民宿專家、旅游投融資公司負責人等一行走進鞏義開展“民宿發展走進鞏義”活動,考察團實地參觀考察了米河鎮明月村、小關鎮大懷村、大峪溝鎮海上橋村的旅游資源和民宿產品,并參加了旅游推介暨座談交流會。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廳長姜繼鼎、副廳長孫鵬,鄭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孫曉紅,鄭州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黨組書記宋建國,鞏義市市委書記、市長袁聚平,鞏義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市文化旅游工作領導小組組長賀傳偉,鞏義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市文化旅游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劉軍杰等出席了座談會。
姜繼鼎指出,民宿是區域經濟和旅游發展水平的重要體現,是發展鄉村旅游的重要抓手和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縣(市)委書記、縣(市)長重視,村支部書記、村長回應,品牌專家落地參與,各方良性互動,才能形成和當地的人文、自然景觀和生態特色融合發展的良好氛圍,民宿產業才能持續健康發展。
孫曉紅對民宿專家一行表示歡迎,她表示,目前,鄭州走到了一個新的發展層級和平臺窗口期,省委省政府和省文旅廳對鄭州的文旅事業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標準,鄭州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打造鄭州特色、鄭州品質、鄭州標準,為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
劉軍杰推介了鞏義市的旅游和民宿資源,他表示,鞏義市地處中原腹地,是魅力無窮的旅游勝地,也是開放包容的投資熱土,希望專家能夠在鞏義投資興業、共謀發展。
米埗民宿小鎮創始人閆彥磊,河南旅游協會民宿與精品酒店分會會長邱英平,喜臨院精品民宿、喜洲吧創始人高宇,途家執行副總裁兼首席商務官,上海醫藥大學執行校長、宿宿網創始人過聚榮,鄭州合筑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云上院子民宿創始人彭志華,宿梁中國董事會主席、中國旅游協會民宿分會副會長凌新建等分別分享了自己團隊落地的民宿案例和對民宿發展的心得體會。
鞏義市人民政府分別與上海聚期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河南宿聯旅游發展有限公司達成合作意向,就鞏義市五指嶺國際旅游度假區項目、鞏義市幽谷奢院旅居度假綜合體項目進行了合作簽訂。
袁聚平對考察團的到來表示感謝,他表示,鞏義將認真學習借鑒吸收這次交流會精神,合理布局一批精品民宿,按照突出特色、集聚組團、業態組合的原則,加快民宿產業的健康發展,讓發展民宿經濟成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新實踐,成為美麗環境轉變為美麗經濟、美好生活的新橋梁。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相關處室負責人,鞏義市相關鎮、委局主要負責人,重點資源村負責人參加了交流會。
埃及小哥王慕林來到浙江安吉縣余村,今天他要給大家講一個關于中國“綠水青山”的故事……
曾賢剛: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揭示了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道理,指明了綠色發展的方向。曾賢剛:一是通過建設“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形成了一系列可推廣、可復制的經驗。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面向未來,我們需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并將這一理念落實到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各環節。在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中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
初秋的小秦嶺,天空湛藍如洗,流云在頭頂略過,綠意在群山蕩漾。淙淙流水清澈見底,從這里一路匯入母親河的懷抱。林木深深間,偶爾群鳥弄聲,倏地劃破這滿山的靜謐。如果不是之前的一些影像記錄,很難想象,這里曾車水馬龍、千瘡百孔。
渤海是我國傳統的四大漁場之一,養育了津冀魯遼等省市數以萬計的漁民。然而,隨著現代化捕撈能力的提升,竭“海”而漁讓這片淺灣不堪重負,“渤海無魚汛”成為一代人的不堪記憶。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在森林旅游發展中,不少地區念好“綠”字經,寫好生態文章,守護綠水青山,依托生態資源探索出一條綠色可持續發展之路。根據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測算,2018年通過森林旅游實現增收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達到46.44萬戶、147.5萬人,年戶均增收5526元。
?今年,中國環境日主題是“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分別以“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生態本身就是經濟”“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態環境質量是關鍵”“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生態環境要有保證”為宣傳語,廣泛傳播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號召社會各界積極自覺行動起來,為打好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決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攜手共建美麗中國貢獻力量。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給沿黃城市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據悉,近年來,開封緊緊圍繞影響城市環境質量的水、大氣、綠地等群眾關心關注的關鍵問題,著力提升區域生態基礎設施的承載力和生態服務功能。
“邙山頭,黃河南,爛衣破履撐小船。”這是滎陽市高村鄉官峪村的一首民謠,就在十幾年前,官峪村還是十里八鄉出了名的貧困村。而現如今,這里家家戶戶蓋起了“小洋樓”,村民們依靠河陰軟籽石榴種植、采摘,搞起了“綠色經濟”。而改變的不止是村民的“錢袋子”鼓起來了,昔日破敗的“貧困村”,也因為依山傍水的自然環境,成了遠近聞名的“度假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