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26日09:00 來源:映象網
編者按: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中華文明的搖籃。千百年來,奔騰不息的黃河同長江一起,哺育著中華民族,孕育了中華文明。
九曲黃河一份情 ,兩岸綠林四季清。黃河安瀾,是中國人做了幾千年的夢。2019年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明確提出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要創作好新時代的黃河大合唱。
黃河流經河南三門峽、焦作、洛陽、鄭州、新鄉、開封、濮陽7個地市,20余縣區,與河南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2020全國兩會之際,河南廣播電視臺映象網推出“我家住在黃河邊”特別策劃,深入黃河流域的河南農村基層,采訪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戰略下,通過自身的努力和奮斗實現美好生活的百姓故事。
映象網記者 陳偉然/文 段晉哲/圖
我家住在黃河邊
“邙山頭,黃河南,爛衣破履撐小船。”這是滎陽市高村鄉官峪村的一首民謠,就在十幾年前,官峪村還是十里八鄉出了名的貧困村。而現如今,這里家家戶戶蓋起了“小洋樓”,村民們依靠河陰軟籽石榴種植、采摘,搞起了“綠色經濟”。而改變的不止是村民的“錢袋子”鼓起來了,昔日破敗的“貧困村”,也因為依山傍水的自然環境,成了遠近聞名的“度假村”。
今年51歲的陳劍峰是土生土長的官峪村人,2001年,退伍歸來的他被分進了滎陽某機關單位工作。雖然在別人眼里的“鐵飯碗”著實讓人羨慕,可是在陳劍峰心里他一直想“做點自己的事情”。
2018年,陳劍峰辭去了工作,就在迷茫找不到“好項目”可做時,村委書記的一通電話給了他方向,“劍峰,咱村現在環境老美了,你不回來做點事情?”時隔多年,陳劍峰還是會時常想起村委書記給他打的那通電話,“如果沒有那通電話,也就沒有現在這個農家樂小院。”
黃河邊的幸福生活
其實讓陳劍峰下定決心回鄉創業的原因,不止是因為村委書記的號召,更是因為村里這幾年的變化。
如今的官峪村一排排白墻黛瓦的農家小院錯落有致,整潔的硬化路旁隨處可見綠樹青草,再加上石榴基地的“加持”,每逢節假日,村里都會被前來采摘觀光的游客堵個水泄不通。
而陳劍峰也嗅到了這里面的“商機”:游客玩累了,總得有個吃飯落腳的地方,在村里開個“農家樂”再適合不過了。
“你說咱官峪村為啥能有這么多游客來?還不是因為咱依山傍水環境好。”陳劍峰說,既然游客是沖著環境優美來的,那他的農家樂也得布置的有農家的味道。
于是,陳劍峰在村委書記的幫助下,將自家的小院進行了改造:綠植藤蔓做的籬笆,綠葉紅花的石榴樹環繞期間,濃濃的”田園風”再加上他潛心研究的幾道招牌農家菜,很快陳劍峰的農家樂便在當地“走紅”了。
而讓陳劍峰意想不到的是,他原來以為農家樂的客人都是來游玩的游客,沒想到七里八鄉的村民也成了他的回頭客,“這兩年大家因為種石榴都富起來了,沒事也喜歡下個館子。”為了滿足附近村民的需求,陳劍峰還去學習了川菜粵菜等四大菜系,“咱的農家樂就在家門口,想吃點啥也不用往城里跑了。”
眼看農家樂的生意越來越好,陳劍峰又把在廣州打工的女兒叫了回來。“我早幾年把女兒送出去上學,讓她在外面工作,就是為了讓她出去見見市面,學學人家大企業是咋管理的,回來管咱這一攤肯定得心應手。”陳劍峰說,其實女兒在外打工的工資和在家工作的拿的錢差不了太多,“更重要的是咱家現在環境這么好,綠水青山的,這可是在城市里花多少錢都買不到的!”
樸素愿望
陳劍峰說,自己的農家小院能有今天,靠的就是綠水青山的環境。因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官峪村一改往日的貧困村面貌,變成了如今的美麗鄉村,這是吸引游客前來游玩的關鍵,更是自己返鄉創業最大的本錢。而陳劍峰的愿望就是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能越快越好,讓自己的家鄉更美,讓更多人知道官峪村,知道他的農家小院。
心里話
從小在黃河攤邊長大的陳劍峰,這兩年最大的感受就是黃河變美了,家鄉變美了。當年自己離開家鄉是迫于生計,送女兒離開家鄉是為了能讓她有更好的發展,現如今守著金山銀山的陳劍峰再也不用背井離鄉,連女兒這樣的年輕一代,也愿意離開繁華的城市回到邙山頭,“這都虧了咱國家的好政策,讓咱農民有返鄉創業的底氣。”
呂榮輝,2016年成立原陽縣裕明農牧專業合作社,發展葡萄種植。大學畢業后返鄉創業,帶領鄉鄰致富奔小康,成了當地脫貧摘帽典型。
郭金明,76歲貧困戶。他所居住的孟津縣小浪底鎮上梭欏溝曾經是省級深度貧困村。上梭欏溝緊挨黃河、三面環山。如今,該村發展起“風光經濟”,老郭在村里支起了“郭老漢免費茶攤”,這個公益性崗位不僅為他帶來收入,還讓他的“三句半”“小快板”有了用武之地,增加了村里的人氣,提高了自己的名氣,郭金明感到如今的生活格外幸福。
編者按: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中華文明的搖籃。千百年來,奔騰不息的黃河同長江一起,哺育著中華民族,孕育了中華文明。九
為了幫扶和拉動灘區周邊貧困村及貧困群眾脫貧致富,他采取了一系列的創業扶持措施,累計安置從業人員上千余人。他還向社會弱勢群體、公益事業和地震災區累計捐款上百萬元,為貧困村修路、修建學校,救助貧困學生及留守兒童,累計幫扶資金達400萬元。
李繼國將普通大米改種成米中貴族“黃金晴”,范縣德勤種養殖有限公司成為了遠近聞名的優質稻谷生產明星,產品供不應求,公司成立短短兩年來實現年銷售收入350萬元,利潤90萬元,帶動地方稻米產業迅速發展壯大,為當地的鄉村振興和精準扶貧作出了積極貢獻。
黃河流經河南多個地市,與河南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2020全國兩會之際,河南廣播電視臺映象網推出《我家住在黃河邊》特別策劃,深入黃河流域的河南農村基層,采訪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戰略下,通過自身的努力和奮斗實現美好生活的百姓故事。